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习作:他__了》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习作:他__了》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4 19: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习作:他(她)___了
陶醉、沉迷
生气、愤怒
伤心、委屈
兴奋、得意
习作:他(她)_____了
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都好像消失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读下面的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他的面部表情是怎么样的?眼神和平时一样吗?
◇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
◇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如: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青山处处埋忠骨》 《军神》
从本单元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皱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作者是怎样把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悲伤写出来的?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毛主席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作者是怎样把毛主席艰难抉择的心情写出来的?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
“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竞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天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初见病人
冷冷
看见伤势
柔和
施行手术
颤抖
听闻刀数
惊呆
沃克医生
得知真名
肃然起敬
写出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
冷冷→愣住→生气→柔和→愣住
有些颤抖
惊呆了→慈祥→
肃然起敬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微微一笑
一声不吭
勉励一笑
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写出人物的内心
刘伯承
沃克医生
写好人物内心的三个“锦囊” :
从神态、动作、语言多角度进行描写
尽量写出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
尝试运用对比烘托的方法
【自主写作】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情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他的内心。
【习作评改与交流】
1.与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清楚,反映他的内心;
2.交流之后,自己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评价内容与标准 自评 同伴评 老师评
1.能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基础性) ☆☆ ☆☆ ☆☆
2.能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等角度,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他的内心。(发展性) ☆☆☆ ☆☆☆ ☆☆☆
3.能写出这个人的内心变化。(发展性目标) ☆☆ ☆☆ ☆☆
4.能尝试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拓展性目标) ☆ ☆ ☆
【习作星级评价】
“哼!看看你写的日记!出去玩了一整天,日记就写了这几行!”妈妈把我的日记本重重地甩在我面前,脸色铁青,额上的青筋暴起。
  我感觉情况不妙!昨天我跟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回来后妈妈让我写日记,我很不情愿,就记流水账似的,完成了这篇日记。
“你看看你怎么写的,啊?”妈妈气呼呼地指着我,带着冷嘲热讽,“你挺能耐的哈,出去玩了一天,居然还顺带就做出了公交车,生产出了地铁!这样的人才,我以前就怎么没有早点发现呢?”
我听着莫名其妙,拿过日记本仔细一看,自己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原来我把“坐公交”“坐地铁”,写成了“做公交”“做地铁”!
“你还不光会做公交,会做地铁,还会吃天上的冰雹哈!”妈妈继续损我——因为我在日记中,居然把吃“包子”,写成了吃 “雹子”。
我还想笑,但是看到妈妈铁青的脸,又只好憋住了。我找来笔,把这几个错别字订正好。妈妈看了看,这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大意失荆州你知道吗?细节决定成败知道吗?”我认真地点了点头。
  妈妈的怒火熄灭了,她说的话印在了我的心上。
通过妈妈的语言、神态、动作,把妈妈生气时的样子表现出来了。
一天晚上,姐姐到厨房找吃的。当她一脚跨进厨房时,立刻尖叫起来:“救命啊!”
“怎么啦?”爸爸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过去。
姐姐立刻躲到爸爸身后,用手指着橱柜下面,哆哆嗦嗦地说:“蟑……蟑螂……”
“嗨呀,原来是只小强啊!”爸爸笑着说,然后不慌不忙地抬起脚,对准蟑螂“啪”地一脚踩下去,可是狡猾的蟑螂敏捷地蹿到了另一边。“我去拿喷雾剂,你看着它,别让它跑了!”
姐姐侧着身子,忐忑地斜视着蟑螂。蟑螂停在那里,一对长长的触须不时地摆动着,每动一下,姐姐的身体就哆嗦一下。
一会儿,爸爸拿来了喷雾剂。“嗞——”一股白色气雾立刻把蟑螂给包围了。蟑螂挣扎了一番,最后抽搐几下,一命呜呼。姐姐拍自己的胸口,连声说:“吓死宝宝了!吓死宝宝了!”
通过说话时的动作、语气,把姐姐紧张害怕的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