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2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不包括( )
A.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B.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C.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受生物种类的影响
2.(2分)如图表示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作用于ab段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bc时期高尔基体活跃,出现细胞板
C.cd时期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cd时期DNA加倍
3.(2分)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的时期是(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4.(2分)如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d段
D.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b段
5.(2分)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处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使其涨破后过滤,即可获得DNA的粗提液
B.检测梨汁中的还原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并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制作临时装片后,滴加0.3 g/mL蔗糖溶液,再进行观察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将处理过的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镜检
6.(2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差别是( )
A.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方式不同
B.着丝点的分裂时期和移动原因不同
C.纺锤体形成和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
D.染色单体产生的时期和方式不同
7.(2分)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说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主要区别的是( )
A.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B.间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C.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D.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不同
8.(2分)下列关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
B.豌豆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正常男孩的某一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有24种
D.破坏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结果是染色体加倍
9.(2分)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B.解离的时间一般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
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龙胆紫染液
D.制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10.(2分)如图表示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11.(2分)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向内折叠
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
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
D.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是细胞凋亡的原因
12.(2分)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相关的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流程: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染色,使染色体着色
C.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直接按压,使细胞分散开
D.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许多细胞重叠,此现象与解离时间无关
13.(2分)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和霉菌的遗传物质都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B.人体中存在多种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只有具有中央大液泡的细胞才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D.虽然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其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14.(2分)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生命活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衰老,细胞的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增大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会被溶酶体分解
D.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15.(2分)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与基因的作用无关
B.细胞凋亡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上升
C.细胞凋亡在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
D.细胞凋亡有助于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16.(2分)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如图中a、b、c途径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干细胞都通过a途径来实现自我更新和增殖
B.利用b、c途径原理,对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
C.皮肤基底层干细胞或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只具有b或c中的一种途径,修补一种相应的衰老死亡的细胞
D.通过a、b、c过程形成的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
17.(2分)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表面结构的改变
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C.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D.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18.(2分)细胞死亡的类型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红细胞的自我更新属于细胞坏死
B.细胞凋亡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是不利的
D.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19.(2分)对图中人体细胞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四种细胞的基本组成元素相同,但所含大分子化合物的种类有差异
B.上图充分证明了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造血干细胞有增殖分化的能力,部分细胞b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
D.细胞a是研究细胞膜的理想材料,细胞中Fe的含量远高于细胞b
20.(2分)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卵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细胞的分化与凋亡均为生物体的正常发育所必需
C.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遗传信息的表达旺盛
D.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所有的酶的活性都降低
21.(2分)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一生中,体细胞分裂50~60次,因而各种细胞寿命一样
B.机体内能保持具有不断分裂能力的细胞寿命较长
C.生物体内随时有大量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增殖的细胞代替它们
D.衰老、死亡是由细胞遗传程序所决定的正常生命现象
22.(2分)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 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可对应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
23.(2分)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 )
A.人胚胎肢芽发育过程中指(趾)间组织的消除
B.皮肤、黏膜上皮更新过程中衰老细胞的清除
C.开水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烫伤
D.子宫内膜在周期性的增生之后由于激素撤退而脱落
24.(2分)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小
B.衰老细胞的呼吸变慢
C.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25.(2分)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B.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细胞核体积变小
C.细胞凋亡由遗传物质控制,不同细胞凋亡速率不同
D.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的变化,已分化的细胞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二、非选择题
26.(10分)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绿色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紫色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的取材部位是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最佳取材部位是 。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取材部位是 。
(2)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玻片标本的顺序为 。
(3)写出图乙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中的顺序 (用细胞代号与箭头表示)。
(4)图丙是某同学绘制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量关系图,其中有一个图表达的数量关系是错误的,请选错误选项 。
27.(10分)如图是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 ,判断的依据是 。
(2)该细胞处于分裂 期,该时期的下一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是 。
(3)该图所示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DNA分子, 个染色单体。
(4)该图所示细胞的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DNA分子, 个染色单体。
28.(14分)如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其中分裂间期包含G1、S、G2三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一些RNA和与DNA复制相关的蛋白质,G2期主要合成另一些RNA和分裂期相关的酶,设G1期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为2c);图乙表示用流式细胞术测得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图丙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在丙图中植物细胞有丝分裂M期的正常排序是(用字母排序): 。
(2)若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这会导致乙图中DNA含量为 的细胞会增加;若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细胞松弛素B,会破坏已经形成的纺锤体,导致细胞不能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会导致乙图中DNA含量为 的细胞比例会增加,如果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丙图中的动物细胞,将会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变为 。
(3)某实验测得一个细胞周期数据如图乙所示:细胞总数104个。已知该细胞分裂一个周期(T)为15.3h,细胞周期中各时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T×(n为各时期的细胞数,N为所获得的细胞总数),则S期所需的时间约是 h。
(4)丙图中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体现在 、 、 期。
29.(6分)图是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1958年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4]是由[3]中单个细胞经过 形成的细胞团,再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2)这一事实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 .
(3)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也能培养出与该动物类似的个体,即动物体细胞核也具有(2)所示的特性,之所以能发挥这种特性的原因是 .
30.(10分)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 .
(2)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 的过程.
(3)该生物为 生物,其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有 .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指 ,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特点是 .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2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不包括( )
A.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B.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C.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受生物种类的影响
【答案】D
【分析】1、生物体生长的原因: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 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
【解答】解:A、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有关,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正确;
B、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B正确;
C、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因此细胞不能无限长大,C正确;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生物种类没有什么关系,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体积与细胞相对表面积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分)如图表示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作用于ab段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bc时期高尔基体活跃,出现细胞板
C.cd时期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cd时期DNA加倍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解:A、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其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即bc时期,A错误;
B、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在de时期高尔基体活跃,出现细胞板,B错误;
C、cd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因此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正确;
D、DNA数目加倍发生在ab时期,cd时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分)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的时期是(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答案】C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此时不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A错误;
B、前期才出现染色体,不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错误;
C、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
D、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2分)如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d段
D.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b段
【答案】D
【分析】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是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在细胞分裂期前。
【解答】解:
A、据图可分析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c分裂间期、d是分裂期。故A正确;
B、c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故B正确;
C、d是分裂期,1个细胞将平均分裂成均等2个细胞,故C正确;
D、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间期,即a或c段,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周期相关内容,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间期在前,间期时间长。
5.(2分)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处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使其涨破后过滤,即可获得DNA的粗提液
B.检测梨汁中的还原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并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制作临时装片后,滴加0.3 g/mL蔗糖溶液,再进行观察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将处理过的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镜检
【答案】B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还原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解答】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作为提取DNA的材料,A错误;
B、还原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B正确;
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制作临时装片后先观察,再滴加0.3 g/mL蔗糖溶液,再进行观察,C错误;
D、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还需要再盖上载玻片进行压片,然后才可进行镜检,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检测还原糖,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观察有丝分裂,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6.(2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差别是( )
A.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方式不同
B.着丝点的分裂时期和移动原因不同
C.纺锤体形成和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
D.染色单体产生的时期和方式不同
【答案】C
【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解答】解:A、DNA复制方式均为半保留复制,蛋白质合成的方式均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盘旋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A错误;
B、着丝点的分裂时期均是有丝分裂后期,移动原因均是因为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B错误;
C、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是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细胞质分裂的方式是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两个子细胞,C正确;
D、染色单体产生的时期均是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产生方式均是由于DNA分子复制,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明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期和末期,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2分)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说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主要区别的是( )
A.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B.间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C.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D.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不同
【答案】C
【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解答】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成方式相同,都是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A错误;
B、不同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时间长短不同,B错误;
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C正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活动规律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2分)下列关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
B.豌豆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正常男孩的某一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有24种
D.破坏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结果是染色体加倍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精原细胞形成精原细胞的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
B、豌豆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B错误;
C、正常男孩有1﹣22号常染色体,还有性染色体XY,其中常染色体22种形态,性染色体2种形态,共24种形态,C正确;
D、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破坏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染色体复制后,不能形成两个细胞,故造成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有关,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9.(2分)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B.解离的时间一般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
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龙胆紫染液
D.制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答案】C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即制成装片。
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解答】解: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A正确;
B、解离的时间一般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此段时间内细胞代谢较旺盛,B正确;
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C错误;
D、制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故从中注意积累。
10.(2分)如图表示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答案】B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周期概念的考查,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由细胞周期概念可知,细胞周期具有方向性,属于矢量。此扇形图中,按顺时针方向,分裂间期为a→b段,分裂期为b→a段。
【解答】解:A、图中的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不同植物细胞周期不同,故尽管甲图的b→a与丁图的b→a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B正确;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了,但染色体并未加倍,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丁,因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大,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1.(2分)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向内折叠
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
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
D.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是细胞凋亡的原因
【答案】C
【分析】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变化,但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细胞体积越大,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越小;细胞衰老和凋亡都是由基因决定的;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随着癌细胞数目的增多,癌组织中DNA量也增多.
【解答】解:A、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A错误;
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由于不断增殖,其细胞内DNA量呈周期性加倍和恢复,B错误;
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物质运输效率相对越低,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不是细胞凋亡的原因,D错误。
故选:C。
【点评】对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细胞癌变的原因、细胞免疫过程、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和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2.(2分)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相关的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流程: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染色,使染色体着色
C.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直接按压,使细胞分散开
D.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许多细胞重叠,此现象与解离时间无关
【答案】B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解答】解:A、装片制作的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染色,使染色体着色,B正确;
C、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再盖一块载玻片,然后用拇指按压,使细胞分散开,C错误;
D、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许多细胞重叠,此现象与解离时间有关,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3.(2分)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和霉菌的遗传物质都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B.人体中存在多种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只有具有中央大液泡的细胞才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D.虽然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其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答案】C
【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和霉菌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解答】解:A、酵母菌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所以遗传物质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A正确;
B、人体中有多种细胞,它们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B正确;
C、凡是细胞内外具有浓度差的活细胞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2分)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生命活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衰老,细胞的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增大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会被溶酶体分解
D.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答案】C
【分析】1、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细胞的高度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A错误;
B、细胞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错误;
C、溶酶体能够分解衰老受损的细胞器,还能够杀死入侵的细菌、病毒,C正确;
D、细胞体积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溶酶体的功能;理解细胞体积与物质交换效率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2分)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与基因的作用无关
B.细胞凋亡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上升
C.细胞凋亡在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
D.细胞凋亡有助于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答案】A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解答】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A错误;
B、细胞凋亡过程中与凋亡相关的酶活性升高,B正确;
C、细胞凋亡在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C正确;
D、细胞凋亡发生在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利于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含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16.(2分)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如图中a、b、c途径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干细胞都通过a途径来实现自我更新和增殖
B.利用b、c途径原理,对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
C.皮肤基底层干细胞或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只具有b或c中的一种途径,修补一种相应的衰老死亡的细胞
D.通过a、b、c过程形成的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b、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解答】解:A、据图分析,干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实现自我更新,故A正确;
B、干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则对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故B正确;
C、皮肤基底层干细胞或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能形成一种特定的细胞,进而修补一种相应的衰老死亡的细胞,故C正确;
D、通过a、b、c过程形成的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则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相同,但遗传信息表达的情况不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17.(2分)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表面结构的改变
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C.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D.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答案】C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A、细胞分化后,细胞的表面结构发生了稳定性差异,A正确;
B、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即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B正确;
C、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包括细胞分化的概念、根本原因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明确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2分)细胞死亡的类型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红细胞的自我更新属于细胞坏死
B.细胞凋亡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是不利的
D.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答案】D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
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解答】解:A、人体红细胞的自我更新属于细胞凋亡,对人体有利,A错误;
B、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与基因突变无关。B错误;
C、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是有利的,C错误;
D、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9.(2分)对图中人体细胞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四种细胞的基本组成元素相同,但所含大分子化合物的种类有差异
B.上图充分证明了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造血干细胞有增殖分化的能力,部分细胞b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
D.细胞a是研究细胞膜的理想材料,细胞中Fe的含量远高于细胞b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a表示红细胞,细胞b表示白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
【解答】解:A、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都是C、H、O、N,红细胞中不含核酸,且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同,因此这四类细胞中大分子化合物种类有差异,A正确;
B、图中只能观察到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但是并不能证明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B错误;
C、白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够增殖分化,C正确;
D、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而Fe是构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元素,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20.(2分)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卵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细胞的分化与凋亡均为生物体的正常发育所必需
C.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遗传信息的表达旺盛
D.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所有的酶的活性都降低
【答案】B
【分析】1、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解答】解:A、卵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承担生殖功能的细胞,A错误;
B、细胞的分化与凋亡均为生物体的正常发育所必需,B正确;
C、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基因表达变弱,C错误;
D、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控制凋亡的酶活性增强,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2分)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一生中,体细胞分裂50~60次,因而各种细胞寿命一样
B.机体内能保持具有不断分裂能力的细胞寿命较长
C.生物体内随时有大量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增殖的细胞代替它们
D.衰老、死亡是由细胞遗传程序所决定的正常生命现象
【答案】A
【分析】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既存在细胞分裂,又有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答】解:A、人体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寿命不同,A错误;
B、机体内能保持具有不断分裂能力的细胞寿命较长,B正确;
C、生物体内随时有大量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增殖的细胞代替它们,C正确;
D、细胞衰老、死亡是由细胞遗传程序所决定的正常生命现象,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在个体发育过程的中的作用和异同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区分能力,以及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2分)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 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可对应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
【答案】B
【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核DNA加倍,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CD表示核DNA减半,是由于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的结果;因此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
分析图4:a表示染色体:DNA=1:1,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染色体:DNA=1: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表示染色体:DNA=1:1,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d中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
【解答】解:A、以着丝点的个数来统计染色体的数目,图1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着丝点分裂,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B、图3中BC段核DNA均加倍,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可对应于图1和图2,图3中CD段变化的原因新的核膜形成,是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是1:2或1:1,不可能出现2:1的比例关系,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C正确;
D、图4中a表示染色体与DNA含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各柱形图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23.(2分)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 )
A.人胚胎肢芽发育过程中指(趾)间组织的消除
B.皮肤、黏膜上皮更新过程中衰老细胞的清除
C.开水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烫伤
D.子宫内膜在周期性的增生之后由于激素撤退而脱落
【答案】C
【分析】1、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解答】解:A、人胚胎肢芽发育过程中指(趾)间组织的消除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B、皮肤、黏膜上皮更新过程中衰老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开水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烫伤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
D、子宫内膜在周期性的增生之后由于激素撤退而脱落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24.(2分)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小
B.衰老细胞的呼吸变慢
C.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答案】B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A错误;
B、衰老的细胞中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B正确;
C、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C错误;
D、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2分)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B.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细胞核体积变小
C.细胞凋亡由遗传物质控制,不同细胞凋亡速率不同
D.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的变化,已分化的细胞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答案】C
【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
(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细胞凋亡是受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解答】解: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的细胞质随机分裂为两部分,A错误;
B、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细胞核体积变大,B错误;
C、细胞凋亡由遗传物质控制,也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不同细胞凋亡速率不同,C正确;
D、细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细胞经脱分化和再分化也可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如分化的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的营养和植物激素等条件下,可发育为完整的胡萝卜植株,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二、非选择题
26.(10分)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绿色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紫色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的取材部位是 管状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最佳取材部位是 鳞片叶 。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取材部位是 根尖分生区 。
(2)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玻片标本的顺序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3)写出图乙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中的顺序 D→A→B→C→E (用细胞代号与箭头表示)。
(4)图丙是某同学绘制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量关系图,其中有一个图表达的数量关系是错误的,请选错误选项 A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
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
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解答】解:(1)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应该选用绿色的管状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应该选用紫色鳞片叶外表皮。若观察有丝分裂,应该先用根尖分生区(该部位细胞分裂能力旺盛)。
(2)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玻片标本的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图中A处于前期,B处于中期,C处于后期,D处于间期,E处于末期,因此有丝分裂的正确顺序为:D→A→B→C→E。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之比为1:1或1:2,因此图中A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管状叶 鳞片叶外表皮 根尖分生区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D→A→B→C→E
(4)A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7.(10分)如图是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 ,判断的依据是 无细胞壁 。
(2)该细胞处于分裂 中 期,该时期的下一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是 染色体加倍,移向细胞的两极 。
(3)该图所示细胞中有 4 条染色体, 8 个DNA分子, 8 个染色单体。
(4)该图所示细胞的体细胞中有 4 条染色体, 4 个DNA分子, 0 个染色单体。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1)该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中心体,是动物细胞。
(2)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属于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的下一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因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移向细胞的两极。
(3)图示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
(4)图示的体细胞中4条染色体,但染色体因为没有复制,所以只有4个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
(2)中 染色体加倍,移向细胞的两极
(3)4 8 8
(4)4 4 0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8.(14分)如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其中分裂间期包含G1、S、G2三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一些RNA和与DNA复制相关的蛋白质,G2期主要合成另一些RNA和分裂期相关的酶,设G1期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为2c);图乙表示用流式细胞术测得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图丙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G1→S→G2→M 。在丙图中植物细胞有丝分裂M期的正常排序是(用字母排序): EBDC 。
(2)若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这会导致乙图中DNA含量为 2c~4c 的细胞会增加;若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细胞松弛素B,会破坏已经形成的纺锤体,导致细胞不能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会导致乙图中DNA含量为 4c 的细胞比例会增加,如果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丙图中的动物细胞,将会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变为 12 。
(3)某实验测得一个细胞周期数据如图乙所示:细胞总数104个。已知该细胞分裂一个周期(T)为15.3h,细胞周期中各时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T×(n为各时期的细胞数,N为所获得的细胞总数),则S期所需的时间约是 1.53 h。
(4)丙图中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体现在 间期 、 前期 、 末 期。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析图甲: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包含G1、S、G2三个阶段。
分析图乙:图乙表示用流式细胞术测得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间期的S期DNA含量加倍(2c→4c),末期还原(2c
分析图丙: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中期,C表示分裂末期,D表示分裂后期,E表示分裂前期。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是为分裂期做各种物质准备的阶段,发生在分裂期之前,所以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G1→S→G2→M;在丙图中植物细胞有丝分裂M期(分裂期)的正常排序是E(前期)、B(中期)、D(后期)、C(末期)。
(2)若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这会导致其他细胞陆续停留在S期,即导致乙图中DNA含量为2c~4c的细胞会增加;若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细胞松弛素B,会破坏已经形成的纺锤体,导致细胞不能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会导致细胞中染色体含量加倍,即导致乙图中DNA含量为4c的细胞比例增加;丙图所示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6条,如果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丙图中的动物细胞,将会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变为12条。
(3)据图乙可知,处于S期的细胞数为104﹣(6×103+3×103)=1×103个,将其代入公式可得,S期所需的时间约是15.3×(1×103)÷(104)=1.53h。
(4)丙图中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体现在:分裂间期时,动物细胞内完成中心体的复制;分裂前期,动植物细胞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分裂末期时,动植物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中央会出现细胞板)。
故答案为:
(1)G1→S→G2→M EBDC
(2)2c~4c 4c 12
(3)1.53
(4)间期 前期 末期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9.(6分)图是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1958年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4]是由[3]中单个细胞经过 有丝分裂 形成的细胞团,再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2)这一事实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 细胞全能性 .
(3)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也能培养出与该动物类似的个体,即动物体细胞核也具有(2)所示的特性,之所以能发挥这种特性的原因是 细胞核内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特性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其中2表示外植体;3表示外植体分离出的单个细胞;4表示愈伤组织细胞;2→4表示脱分化过程;4→5表示再分化过程;5表示胚状体;6表示新植体.
【解答】解:(1)[4]是愈伤组织,由[3]中的单个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2)将植物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细胞全能性的特性.
(3)动物体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因为动物细胞核内含有遗传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
(2)细胞全能性
(3)细胞核内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特性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点评】本题结合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考查了细胞的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的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30.(10分)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 ABC .
(2)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 稳定性差异 的过程.
(3)该生物为 真核多细胞 生物,其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有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指 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特点是 基因选择性表达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都是正常的生命历程,而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解答】解:(1)对于人体来说,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和细胞衰老都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而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形成的,对有机体不利.因此,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ABC.
(2)B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只有真核多细胞生物才会发生细胞分化过程,因此该生物为真核多细胞生物;A为细胞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特点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故答案为:
(1)ABC
(2)稳定性差异
(3)真核多细胞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4)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基因选择性表达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生命历程图,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癌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