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湖南文化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真善美的深情呼唤》第2课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材分析】
《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湖南文化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真善美的深情呼唤》第2课时唱歌课。《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于1988年“世界环境保护年”,由陈雷、陈哲作词,解承强作曲,朱哲琴原唱 ,后被杭天琪、甘萍等翻唱。创作灵感源于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丹顶鹤献出生命的真实事件。徐秀娟出生于黑龙江的养鹤世家,17岁就跟随父亲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 ,大学毕业后她依然投身养鹤事业。1987年9月16日晚,为寻找两只受伤飞离的天鹅,她不幸掉入沼泽,因疲惫无法脱身而遇难,年仅23岁,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 。解承强原本在创作环保题材歌曲时毫无灵感,得知徐秀娟事迹后深受触动,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 ,在完成主体歌词和谱曲后,找来朱哲琴演唱,朱哲琴被故事打动,录唱时多次落泪 。1988年6月,朱哲琴在“地球的孩子”环保晚会首次演唱,1990年凭此曲获第四届《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亚军,从此歌曲被更多人熟知。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等活动,感受歌曲G大调带来的明亮感和营造出的抒情节奏,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凄美、动人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和情感表达的感知能力,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用深情、真挚的声音演唱《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对装饰音、节奏变化以及假声华彩段的恰当处理,增强演唱的表现力,展现歌曲独特韵味 。
(三)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改变节奏、加入和声或创编新的故事歌词 ,表达对环保、生命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背后的真实故事和创作时代背景 ,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环保理念和对生命的尊重,增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歌曲,深入感受歌曲中对徐秀娟事迹的歌颂以及对生命、环保的思考,体会歌曲的艺术魅力。
2.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节奏变化和假声演唱技巧,能够流畅、有感情地唱出歌曲 。
(二)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环保主题和生命意义,在演唱中自然、深刻地传达出歌曲蕴含的情感 。
2.把握歌曲中节奏和音准较难的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展示丹顶鹤在湿地栖息、飞翔的高清图片) 。猜猜这是什么鸟?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大家看,图片里这些身姿优雅、羽毛洁白、头顶一点鲜红的鸟儿,就是丹顶鹤 。丹顶鹤寿命长达50 - 60年 ,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丰姿秀逸,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道教中还是长寿、成仙的象征 。可是,这么珍贵稀有的丹顶鹤,如今却面临着濒危的困境,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列入濒危物种,我国也把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而关于丹顶鹤,曾发生过一个令人无比动容的真实故事。1987年的一个夜晚,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为了寻找两只受伤飞离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 。她就是徐秀娟,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根据她的事迹创作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去感受这份用生命谱写的对自然和动物的爱 。
书写板书《一个真实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歌曲的情绪、 速度是怎样?展现了藏族人民怎样的
精神风貌?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是叙述地、伤心地。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该作品的背景:《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于1988年“世界环境保护年”,由陈雷、陈哲作词,解承强作曲,朱哲琴原唱 ,后被杭天琪、甘萍等翻唱。创作灵感源于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丹顶鹤献出生命的真实事件。徐秀娟出生于黑龙江的养鹤世家,17岁就跟随父亲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 ,大学毕业后她依然投身养鹤事业。1987年9月16日晚,为寻找两只受伤飞离的天鹅,她不幸掉入沼泽,因疲惫无法脱身而遇难,年仅23岁,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 。解承强原本在创作环保题材歌曲时毫无灵感,得知徐秀娟事迹后深受触动,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 ,在完成主体歌词和谱曲后,找来朱哲琴演唱,朱哲琴被故事打动,录唱时多次落泪 。1988年6月,朱哲琴在“地球的孩子”环保晚会首次演唱,1990年凭此曲获第四届《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亚军,从此歌曲被更多人熟知。
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感受歌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采用G大调,整体为叙事性结构,以抒情婉转的旋律讲述徐秀娟的故事,营造出凄美、动人的音乐氛围。由两部分组成的二段体
接下来我们分段学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前奏:钢琴琶音模拟鹤鸣颤音,营造出宁静又带有一丝神秘的自然氛围,仿佛将听众带入徐秀娟生活、工作的湿地环境,为故事的展开做好铺垫 。主歌:旋律以同音反复、级进为主,节奏平稳,如“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以口语式音乐语言,朴素地叙述徐秀娟与丹顶鹤的渊源,旋律的平稳进行就像日常的讲述,让听众逐步走进故事 。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一字多音、前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延长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一字多音、前倚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延长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整体演唱一乐段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聆听第二乐段,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情绪有什么变化?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副歌:曲调色彩变得明亮开阔 ,运用拟人的手法、反问的语气“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轻诉说”,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人们对徐秀娟牺牲的悲痛与惋惜 。旋律上的上行大六度后突转下行小七度,如在“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处,模拟救鹤动作的希望与坠落 ,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同时,此处采用7/8拍的复合节奏,打破常规4/4拍秩序感,隐喻生态危机下生命的无常 。
第二乐段由五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前倚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一字多音、前倚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三连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结尾:用“假声”演唱的华彩段,音色晶亮透明,象征丹顶鹤为女孩伤心哭泣 ,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 。最后音乐逐渐减弱,留给听众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结尾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空拍、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空拍、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中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在《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中,以丹顶鹤图片和徐秀娟事迹导入,成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能快速融入歌曲情境 。教唱环节,多数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把握较好,但在装饰音和7/8拍复合节奏处,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加强练习 。在情感体会方面,通过讨论和分析,大部分学生理解了歌曲内涵,但在演唱中情感表达不够深沉,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徐秀娟的精神 。小组创编活动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展现出一定创意,但部分学生存在合作不够默契的问题 。今后教学应强化节奏难点训练,丰富情感引导方式,加强小组合作指导,提升教学质量。
七、课堂达标
(一)填空题
1.《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为了纪念()而创作的歌曲,她是因为( )而牺牲。
2.《一个真实的故事》的作曲是( ),作词是( )。
(二)选择题
1.《一个真实的故事》采用什么调式?( )
A.C大调 B.G大调 C.F大调
2.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要表达的主题是?( )
A.爱情 B.友情 C.环保与生命
答案:(一)填空题 1.徐秀娟 寻找受伤的丹顶鹤2.解承强 陈雷、陈哲
(二)选择题 1.B 2.C
【板书设计】
《一个真实的故事》
1=G 4/4 叙述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与展示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等活动,感受歌曲G大调带来的明亮感和营造出的抒情节奏,体会歌曲中蕴含的
凄美、动人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和情感表达的感知能力,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用深情、真挚的声音演唱《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对装饰音、
节奏变化以及假声华彩段的恰当处理,增强演唱的表现力,展现歌曲独特韵味 。
(三)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改变节奏、加入和声或创编新的故事歌词 ,表达对环保、
生命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背后的真实故事和创作时代背景 ,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环保理念和对生命的尊重,增强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 。
大家看,图片里这些身姿优雅、羽毛洁白、头顶一点鲜红的
鸟儿,就是丹顶鹤。丹顶鹤寿命长达50 - 60年 ,常被视为长寿
的象征,它丰姿秀逸,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道教中
还是长寿、成仙的象征 。可是,这么珍贵稀有的丹顶鹤,如今却
面临着濒危的困境,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列入濒危物
种,我国也把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
而关于丹顶鹤,曾发生过一个令人无比动容的真实故事。
1987年的一个夜晚,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为了寻找两只受伤飞
离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 。她就
是徐秀娟,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 。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根据她的事迹创作的歌曲
,去感受这份用生命谱写的对自然和
动物的爱 。
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
展现了藏族人民怎样的精神风貌?
作品背景:
《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于1988年“世界环境保护年”,由陈雷、陈哲作词,解承强作曲,朱哲琴
原唱 ,后被杭天琪、甘萍等翻唱。创作灵感源于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丹顶鹤献出生命的真实事件。徐秀
娟出生于黑龙江的养鹤世家,17岁就跟随父亲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 ,大学毕业后她依然投身养鹤事
业。1987年9月16日晚,为寻找两只受伤飞离的天鹅,她不幸掉入沼泽,因疲惫无法脱身而遇难,年仅
23岁,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 。
解承强原本在创作环保题材歌曲时毫无灵感,得知徐秀娟事迹后深受触动,决定以此为
题材创作 ,在完成主体歌词和谱曲后,找来朱哲琴演唱,朱哲琴被故事打动,录唱时多次
落泪 。1988年6月,朱哲琴在“地球的孩子”环保晚会首次演唱,1990年凭此曲获第四届
《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亚军,从此歌曲被更多人熟知。
歌曲采用G大调,整体为叙事性结构,以抒情婉转的旋律讲述徐秀娟的故事,营造出
凄美、动人的音乐氛围。由两部分组成的二段体。
前奏:钢琴琶音模拟鹤鸣颤音,营造出宁静又带有一丝神秘的自然氛围,仿佛将听众
带入徐秀娟生活、工作的湿地环境,为故事的展开做好铺垫。主歌:旋律以同音反复、
级进为主,节奏平稳,如“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
回到她养鹤的地方”,以口语式音乐语言,朴素地叙述徐秀娟与丹顶鹤的渊源,旋律的
平稳进行就像日常的讲述,让听众逐步走进故事 。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
前倚音的演唱,请
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切分
节奏、延长音的演唱,
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前倚音、附点
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延长音的
演唱,请再次演唱
整体演唱一乐段
1.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情绪有什么变化?
副歌:曲调色彩变得明亮开阔,运用拟人的手法、反问的语气“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
何阵阵风儿,轻轻诉说”,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人们对徐秀娟牺牲的悲痛与惋惜。
注意前倚音、附点节奏的
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前倚音、同音
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三连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结尾:用“假声”演唱的华彩段,音色晶亮透明,象征丹顶鹤为女孩伤心哭泣 ,
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 。最后音乐逐渐减弱,留给听众无尽的回味
与思考。
注意附点节奏、同
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
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
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
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空拍、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
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空拍、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
请再次演唱
整体演唱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
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填空题
1.《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为了纪念()而创作的歌曲,她是因为( )而牺牲。
2.《一个真实的故事》的作曲是( ),作词是( )。
(二)选择题
1.《一个真实的故事》采用什么调式?( )
A.C大调 B.G大调 C.F大调
2.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要表达的主题是?( )
A.爱情 B.友情 C.环保与生命
答案:(一)填空题 1.徐秀娟 寻找受伤的丹顶鹤2.解承强 陈雷、陈哲
(二)选择题 1.B 2.C
《一个真实的故事》
1=G 4/4 叙述地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共31张PPT)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
让教学更有效
第三单元
真善美的深情呼唤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与展示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目 录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等活动,感受歌曲G大调带来的明亮感和营造出的抒情节奏,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凄美、动人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和情感表达的感知能力,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用深情、真挚的声音演唱《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对装饰音、节奏变化以及假声华彩段的恰当处理,增强演唱的表现力,展现歌曲独特韵味 。
(三)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改变节奏、加入和声或创编新的故事歌词 ,表达对环保、生命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背后的真实故事和创作时代背景 ,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环保理念和对生命的尊重,增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 。
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鸟?
大家看,图片里这些身姿优雅、羽毛洁白、头顶一点鲜红的鸟儿,就是丹顶鹤。丹顶鹤寿命长达50 - 60年 ,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丰姿秀逸,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道教中还是长寿、成仙的象征 。可是,这么珍贵稀有的丹顶鹤,如今却面临着濒危的困境,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列入濒危物种,我国也把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
而关于丹顶鹤,曾发生过一个令人无比动容的真实故事。1987年的一个夜晚,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为了寻找两只受伤飞离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 。她就是徐秀娟,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 。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根据她的事迹创作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去感受这份用生命谱写的对自然和动物的爱 。
聆听音乐
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
展现了藏族人民怎样的精神风貌?
这首歌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是叙述地、伤心地。
作品背景:
《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于1988年“世界环境保护年”,由陈雷、陈哲作词,解承强作曲,朱哲琴原唱 ,后被杭天琪、甘萍等翻唱。创作灵感源于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丹顶鹤献出生命的真实事件。徐秀娟出生于黑龙江的养鹤世家,17岁就跟随父亲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 ,大学毕业后她依然投身养鹤事业。1987年9月16日晚,为寻找两只受伤飞离的天鹅,她不幸掉入沼泽,因疲惫无法脱身而遇难,年仅23岁,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 。
解承强原本在创作环保题材歌曲时毫无灵感,得知徐秀娟事迹后深受触动,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 ,在完成主体歌词和谱曲后,找来朱哲琴演唱,朱哲琴被故事打动,录唱时多次落泪 。1988年6月,朱哲琴在“地球的孩子”环保晚会首次演唱,1990年凭此曲获第四届《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亚军,从此歌曲被更多人熟知。
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感受歌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歌曲采用G大调,整体为叙事性结构,以抒情婉转的旋律讲述徐秀娟的故事,营造出凄美、动人的音乐氛围。由两部分组成的二段体。
前奏:钢琴琶音模拟鹤鸣颤音,营造出宁静又带有一丝神秘的自然氛围,仿佛将听众带入徐秀娟生活、工作的湿地环境,为故事的展开做好铺垫。主歌:旋律以同音反复、级进为主,节奏平稳,如“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以口语式音乐语言,朴素地叙述徐秀娟与丹顶鹤的渊源,旋律的平稳进行就像日常的讲述,让听众逐步走进故事 。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前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延长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前倚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延长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整体演唱一乐段
聆听第二乐段
1.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情绪有什么变化?
副歌:曲调色彩变得明亮开阔,运用拟人的手法、反问的语气“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轻诉说”,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人们对徐秀娟牺牲的悲痛与惋惜。
第二乐段由五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前倚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前倚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三连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结尾:用“假声”演唱的华彩段,音色晶亮透明,象征丹顶鹤为女孩伤心哭泣 ,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 。最后音乐逐渐减弱,留给听众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结尾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空拍、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空拍、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整体演唱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填空题
1.《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为了纪念()而创作的歌曲,她是因为( )而牺牲。
2.《一个真实的故事》的作曲是( ),作词是( )。
(二)选择题
1.《一个真实的故事》采用什么调式?( )
A.C大调 B.G大调 C.F大调
2.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要表达的主题是?( )
A.爱情 B.友情 C.环保与生命
答案:(一)填空题 1.徐秀娟 寻找受伤的丹顶鹤2.解承强 陈雷、陈哲
(二)选择题 1.B 2.C
《一个真实的故事》
1=G 4/4 叙述地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