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3.1《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课件36张)-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3.1《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课件36张)-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4 16: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湘教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运用地图和相关数据,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构成特点及分布状况。
结合实例,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认识我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第35个“全国土地日”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土地。由于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们对土地资源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探究
农田
森林
草原
城市
①根据以上几幅图片,谈一谈,当地居民是怎样利用这些土地的?
耕地、草地、林地、城市建设用地等。
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工矿用地等等。
②关于土地的利用方式,你还知道哪些?
园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工矿用地
戈壁
荒漠
冰川
难以利用的土地
中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2/5。
“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人多地少
(1)我国陆地总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
(2)印度人口众多,陆地总面积不足我国的 1/3,为什么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均多于我国?
我国山区面积比美国多,而且干旱、高寒地区分布广,所以耕地总面积比美国少,再加上人口远比美国多,所以人均耕地更少于美国。
印度陆地面积虽小于中国,但平原和低缓的高原分布广阔,两国总人口相差不大,所以印度夫人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都多于我国。
人多地少
2. 读图 3-6,计算出我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比。想一想,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草地:0.19÷0.42≈45%
林地:0.2÷0.6≈33%
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耕地面积1.28亿公顷,占13.3%
耕地
林地面积2.84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29.6%
林地
草地面积2.64亿公顷,居世界前列
草地
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类型齐全
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
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
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类型齐全
①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哪一级阶梯上的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复杂?
②说一说,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有哪些特点?
第二级阶梯因地形多样、地貌类型丰富,气候差异显著,土地利用类型更为复杂。
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结构不合理。
草地面积广,所占比重大
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新疆 5个省级行政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40%。
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
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东南丘陵
黄土高原
耕地主要分布地区
区域差异明显
林地
大兴安岭
长白山
小兴安岭
东南丘陵
横断山脉
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
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较少。
四川、云南、内蒙古、 黑龙江4个省级行政区的林地面积,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4%。
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
区域差异明显
草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6个省级 行政区草地面积广阔,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94%。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天山山地
西部半干旱区,高原山地
东部季风区
中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地区差别显著。大致上可将我国土地资源划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湿润、半湿润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内陆区和青藏高寒区。
水热丰富,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物多样,土地生产力较高,集中了全国约92%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重要的农区和林区。
优点
01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不稳定,旱涝交替出现,自然灾害频繁,林地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地区。
缺点
02
南方气候暖湿,耕地以水田为主,占总耕地的40%。
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耕地以旱地为主,占总耕地的60%。
东北地区属温带,平原面积大,耕地、林地资源较丰富,土壤肥沃,但大部分地区热量略显不足。
东北地区
01
华北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多,林地少,水源不足,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多。
华北地区
02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坡陡沟深,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
03
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热丰富,生物资源多样,但山地多,平地少,农耕地不足。
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
04
在季风区内,土地资源性质与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别也很显著。
地区差异
03
西北内陆区
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地面积大,其中东半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西北部为极端干旱荒漠,无灌溉即无农业,草地多,耕地、林地少,土壤自然生产力低。
青藏高寒区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生产力低,而且不易利用。
地区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自然原因 土地生产力
东部季风区 北方地区 集中了全国92%的耕地和林地 以旱地为主 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平原广阔,耕地多,但气温略低,降水偏少 高
南方地区 以水田为主 多丘陵、山地,气候湿热多雨 西北内陆区 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 较低
青藏高原区 草地和荒漠 光照虽充足,但高而寒冷,热量不足 较低
小结
活动
添加项标题
1. 将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2. 乔木生长的耗水量要远远大于灌木和草本植物,有人曾形象地将干旱地区的乔木比喻为“抽水机”。在干旱地区,是种树好还是种草好?谈一谈你的看法。
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严重不足,如果种植乔木会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而种植需水量少的灌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加剧。
耕地侵占
《耕地的“豪华”皮肤病》
在永久基本农田上违规兴建别墅、豪宅、度假村。
以农业大棚为掩护,在其内部或周边违规建设休闲设施、住宅、仓库等,实质是改变土地用途。
《“大棚”之下,别有洞天》
《农田的“绿色”入侵者》
耕地“非粮化”问题,如在基本农田上大量种植苗木、草坪、果树等经济作物,虽然也是绿色植物,却侵蚀了粮食生产的基础。
土地污染
《大地的“重金属”摇滚》
《土壤的“药”不能停》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追求产量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导致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
矿区周边或一些工业区附近的耕地,因污水灌溉、废气沉降等导致土壤中镉、铅等重金属超标,产出“毒大米”等。
生态破坏
《大地的“伤疤”会哭泣》
《沙漠的“黄金”扩张》
《草原的“斑秃”烦恼》
草原过度放牧、开垦导致的草场退化、沙化现象,地面从一片绿色变成一块块裸露的沙土,如同“斑秃”。
由于气候及人为破坏,沙质荒漠像金子一样不断“吞噬”周边的农田和草场,反映了土地荒漠化问题。
因严重水土流失形成的巨型冲沟,如同地球表面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中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占用了一部分耕地,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耕地保护
措施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
“层层叠叠似螺旋,直把稻田堆山巅”。梯田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从南到北,几乎遍布山间。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我国平原少、山区多,为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我国耕地开发从平原逐渐扩展到丘陵、山地,缓解了耕地不足的问题。山区坡度大,土地开垦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为此,人们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变坡地为平地,既能保水、保土、保肥,又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措施
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森林资源长效保护机制。
林地保护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措施
在牧区要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或建设人工草场,努力提高草地的可持续利用率。
草地保护
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牧区有 1/3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做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沙则沙等。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你认为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说出你的理由。
(2)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谈一谈你的看法。
属于可再生资源,因为土地资源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不是,如果利用不合理,如土地污染,导致土地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 圩田也叫“围田”,是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而成的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用方式。这种农田区地势低洼,地面低于汛期水位,甚至低于常年水位。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圩田在我国南方平原地区分布较多,它对当地农业发展具有哪些有利影响?
(2)近年来,一些地区实行“退圩还湖”的生态保护政策。议一议,这样做对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
扩大了耕地面积,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优化水资源管理,增强防灾能力;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地生产力。
恢复湖泊湿地面积,增强调蓄洪水能力;修复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知识小结
人多地少
区域差异明显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中国的土地资源
土地的重要性
基本国情
耕地占比小,数量有限
空间分布不平衡
类型齐全
林地占比小,覆盖率低
草地占比大,居世界前列
难以利用的土地占比较大
土地生产力差别大
存在的问题
相应的措施
习题演练
1.本次公布的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2.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总量很少
C.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D.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力开发滩涂、湿地,扩大耕地
C.科技兴农,提高土地生产力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B
D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8月25日联合公布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耕地191792.79万亩,林地426188.82万亩,草地396795.2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595.5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4329.61万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
4.目前,该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5.从1980年到2023年,该村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是( )
A.大量林地成为建设用地 B.大量耕地成为建设用地
C.大量草地成为建设用地 D.大量建设用地成为林地
6.针对以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村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适当控制建设用地 B.加大力度退林还耕
C.扩草地达半数以上 D.全部开发成为耕地
河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所在村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该村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