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请你写出语段中的词语,读一读自然美景。(7分)
(1)太阳一出来,笼罩在江面上的雾就消散了。站在上,的钱塘江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午后一点左右,浪潮,大浪很快地向我们涌来,那声音如同 ,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真是天下。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稻穗(shuì) 薄雾(báo) 沸腾(fèi) 山崩地裂(bēnɡ)
B.鹿柴(chái) 震动(zhèn) 下坠(zhuì) 昂首屹立(yì)
C.河堤(tí) 浩荡(hào) 涨水(zhànɡ) 全线贯通(ɡuàn)
D.填满(tián) 风俗(sú) 睡眠(mián) 半明半昧(mèi)
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奇观 农厉 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B.依旧 笼罩 浩浩荡荡 昂首东望
C.犹如 大提 如闷雷滚动 水天相接
D.依据 逐惭 人声鼎沸 齐头并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刹那间就夺取了一个阵地。
B.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忽然下午下了雨。
C.这位外科大夫医术高明,一会儿工夫就为患者包扎好了伤口。
D.当他听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后,顿时吓呆了。
5.下列对“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潮的声势特点。
B.这句话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开阔,横贯江面;势猛,有进无退;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呈万马并进状。
C.句中“千万匹”、“浩浩荡荡”写出了大潮的声势大。
D.从“浩浩荡荡”一词可以看出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大潮的声势。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这句话和诗句_______________描绘的画面相似。(2分)( )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B.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诗词曲鉴赏(共15分)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的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全诗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诗歌充满了天真活泼、烂漫清新的情调。
(2).诗歌分为四个部分,描写了花牛的四种不同的动作情态,表现这四种情态的动词分别是 、 、 、 。
(3).下面哪个词语最能表现诗歌中花牛的情态( )
A.忙碌 B.悠闲 C.勤劳 D.调皮
(4).下面对“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这句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诗表现了花牛的疲倦,即使太阳快落山了也不想起身回家。
B.这句诗意在说明花牛喜欢做白日梦,整天都不切实际地幻想。
C.这句诗表现了花牛的悠闲,无忧无虑地睡觉,一点儿也不在乎时间。
D.这句诗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花牛没睡多久天就快黑了。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歌第二节表现出的画面。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8、结合注释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14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①,仅如银线;既而②渐近,则玉城雪岭③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④,势极雄豪⑤。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注释】①远出海门:从远处的海口涌起。②既而:过了一会儿。③玉城雪岭:形容潮水像白玉砌成的城墙、积雪的山岭,极言潮头之高。④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⑤雄豪:雄壮豪迈。
(1).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既望”的意思应该是( )
A.既然看见 B.盼望,希望 C.指农历十六日 D.指农历十八日
(2).文章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潮水进行了描写,请找出对应的句子。
①形:
②色:
③声:
④势:
(3).根据文章内容,想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所描写的景象。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4分)
付不起的小费
①去年8月中旬,我随科考队乘船来到哈苏里土著族部落,考察那里的风土人情。
②中午时分,我们把船停在离岸不远的河面。这时,我看到一家土著人屋后有一棵大树,以前从没见过,问船上的人,也没人知道树名。岸边有个中年妇女正在洗衣服,一个小女孩旁边(wán shuǎ),估计是她的女儿,六七岁的样子,皮肤很黑,光着膀子,清晰的肋(lèi)骨显示出营养不良。我请随行的翻译帮忙问一问那是什么树,他用土著语高声询问,妇女显然听到了翻译的话,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了看我们,然后转身进屋去了。过了一会儿,她从屋里出来,手上拿着一个小塑料袋,交给了小女孩。只见她对小女孩比画着,用手指着塑料袋,又指指我们。我正感到好奇,只见小女孩跳进水里,向科考船游来。
③“她是过来索取小费的。”我暗自思忖(cǔn)。因为事先看过一些资料,当地有这样的传统,别人为你提供了帮助或服务,就应该付小费。入乡随俗,我赶紧准备好零钱。
④小女孩左手托着塑料袋举过头顶,右手奋力地划水向我们游来,我开始担心她的安全。“仅仅为了一点小费,却让这么小的孩子冒险涉水,值得吗?”我心中不免责怪起那位母亲。女孩最终(shùn lì)地游过来了,被我们拉上船。她的小脸已经涨得通红,把手中的塑料袋交给了我。出乎意料,里面装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我看不懂,就把它交给了翻译。翻译告诉我,纸条上写着:我是哑巴,不能说话,我让孩子送来树名——大科里亚树。
⑤我十分羞愧,这是“以小人之心度(duó)君子之腹”啊!
⑥我没有付小费给小女孩。因为那是无价的,我付不起。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提供(gōng gòng) 涨得通红(zhǎng zhàng)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wán shuǎ) (2)(shùn lì)
(3).联系上下文,“入乡随俗,我赶紧准备好零钱”中“入乡随俗”一词的含义是 。
(4).短文叙述了“我们”因为不知树名而向土著族部落一名妇女询问,“我”目睹了小女孩 送来塑料袋。“我”以为 ,结果发现塑料袋里装着 。当“我”明白了纸条上的内容时,发现自己是“ ”。
(5).遇到土著族母女后,“我”的心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填空。
好奇→( )→责怪→( )
(6).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小女孩的 描写,从中你可以感受到 。
(7).第⑤自然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的“小人之心”指的是什么?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
(8).作者在短文的结尾说“因为那是无价的,我付不起”,你认为下列哪种理解符合作者表达的意思?( )
A.小女孩并没有跟“我”要小费,“我”担心自己付不起小费。
B.“我”觉得土著族母女虽然生活困难,但是豪爽大方,并不需要小费。
C.“我”觉得土著族母女真诚而又无私,这种品质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D.“我”身上的零钱没有带够,不好意思付给小女孩小费。
三、作文(共30分)
习作。
事不在大小,只要对别人有帮助就是好事。日常生活中,你一定做过一些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对别人有好处的事吧。选择一件事情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助人为乐的快乐。题目自拟。
要求: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4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2.D3.B4.B5.D6.B7.(1). 拟人(2) 坐; 眠; 走;做梦(3). B(4). C(5). 花牛在安静地睡觉,天空有很多的白云。
二、阅读理解
8、(1). C. (2). 仅如银线;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3). 潮水渐渐涌近,以汹涌澎湃之势铺天盖地地扑来,犹如银白色的城郭,令人躲闪不及。白色的江潮层层叠叠就像一条白色的玉带横在大江的中央,那吞天沃日的潮水把沧海蓝天连成一片。
9. (1). gōng zhàng(2).玩耍; 顺利(3).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4). 冒险涉水;小女孩是来要小费的;小纸条,上面写出大树的名字;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5).担心;羞愧(6). 外貌;小女孩一家生活困难(7). “仅仅为了一点小费,却让这么小的孩子冒险涉水,值得吗?”我心中不免责怪起那位母亲。(8). C
三、作文
10.范文:
勿以善小而不为
今年暑假的一个傍晚,吃完晚饭,奶奶对我说“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一个姨婆家里,她很久没回来漳浦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她。”我爽快地答应了。
路上,奶奶买了一些水果还有牛奶。到了姨婆家以后,我发现她们家在6楼,那些水果和牛奶很重,奶奶的脚有受过伤,走楼梯又提东西的话很不方便。于是,我马上跑过去把沉甸甸的水果和牛奶提过来。奶奶就问“你这样不感觉重吗?”我跟她说“我已经长大,可以帮你做事情了”。
过了一会功夫,我们就爬到6楼,奶奶敲了敲门,姨婆就开门了,她请我们进去入坐,奶奶和姨婆在讲什么我一句话也听不清楚,但是我可以从语气上感觉到她们是在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聊了一会,姨婆坐到我的旁边,把一个红包袋悄悄放到我的口袋里,当时我并没有马上还给她,心里默默在想着一个计划。聊到最后时间也不早了,奶奶跟我说回去吧。这时候,我就悄悄地把红包拿出来,放在她们沙发的抱枕下。然后就跟着奶奶一起回家了。
到楼梯下面,奶奶问我“姨婆有给你红包吗?”我说有,奶奶说“那赶快把红包还给她们呀”。我说“我把红包藏在她们家的沙发底下了”这时候奶奶说“那赶快给她们打个电话,不然钱等会被老鼠给啃坏了”说完,奶奶就赶紧打电话告诉姨婆红包藏的地方,姨婆很惊讶的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懂事啊”挂掉电话,奶奶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糖一样,有甜甜的味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