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2不倒翁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2不倒翁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4 18:4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不倒翁
学习目标
1. 观察不倒翁的外观、结构及运动方式,识别关键特征,提升观察分析能力。
2. 掌握不倒翁的制作方法,独立设计并制作稳定、有趣的不倒翁作品,增强动手与创新能力。
3. 理解不倒翁“不倒”的科学原理(重心、平衡),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4. 小组合作制作不倒翁,锻炼沟通、分工协作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
5. 感受不倒翁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激发对传统民间玩具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6. 形成严谨认真、勇于尝试的科学态度,增强面对困难时的探索精神与自信心。
趣味导入
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它是怎么做成的呢?
新知探究
一、观察探究
1. 观察内容:不倒翁的整体外形(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光滑、粗糙)、底部特点(形状、材质)、上部结构。
2. 观察方法:小组观察、讨论、记录,总结不倒翁的外形特点:一般上轻下重、底部呈圆形且光滑。
新知探究
一、观察探究
1. 观察不倒翁的不同运动方式(轻轻推、用力推、从不同方向推等),记录运动状态和规律。
2. 小组讨论:不倒翁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晃动幅度、恢复平衡的速度等)。
3. 总结不倒翁的运动特点:受到外力作用后会前后左右晃动,但最终都会恢复到直立状态。
新知探究
二、原理讲解
1. 不倒翁能保持平衡而圆柱体容易倒下的原因是什么?
新知探究
二、原理讲解
2. 重心的概念: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不倒翁的重心位置比较低,而且在底部。
新知探究
二、原理讲解
3. 不倒翁的回复力:当不倒翁倾斜时,重心会升高,同时产生一个回复力,使不倒翁向直立的方向摆动,最终恢复到平衡状态。
4. 小实验:用身边的简单物品(如书本、铅笔等)改变物体的重心位置,观察物体的稳定性变化。
5. 生活中的应用:赛车的低底盘设计、塔吊的配重等,了解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1. 制作不倒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鸡蛋壳、乒乓球、橡皮泥、彩笔、剪刀、胶水等,并介绍每种材料和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2. 不倒翁的制作步骤:
(1)准备材料:选择合适的蛋壳或球体作为主体,准备配重材料(如橡皮泥、沙子等)和装饰材料(如彩纸、贴纸等)。
(2)处理主体:鸡蛋壳一端敲小孔,倒出蛋清蛋黄,洗净晾干;乒乓球顶部剪小口。
(3)添加配重:将配重材料通过小孔放入主体内,控制配重量和位置,使重心尽量降低。
(4)密封开口:用胶水或胶带密封小孔或开口,确保配重不漏出。
(5)装饰外观:用彩笔、彩纸、贴纸等装饰主体,设计独特造型和图案。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3. 安全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小心,避免划伤手指;使用胶水时注意不要弄到眼睛里。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4. 现场示范制作:教师按照步骤逐步操作,解答学生疑问,提醒关键步骤和细节。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1.将乒乓球顶部切开小口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2.将蜡烛点燃,往乒乓球里滴入融化的蜡泪,注意保持乒乓球始终不改变方向,直至蜡泪凝固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3.剪出直径为10cm的半圆,卷成帽子形状,粘好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4.将帽子粘在乒乓球上部,在乒乓球上画出人脸图案,不倒翁完成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作品展示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原理
1.势能低的物体比较稳定,物体一定会向着势能低的状态变化。 当不倒翁倒下的时候,由于集中了大部分重心的底座被抬高,造成势能增加,所以不倒翁要回复原来的位置。
2.从杠杆原理来说,不倒翁倒下时,重心的作用点一直处于端部,不管支点在哪里,虽然底座的力臂较短,但是力矩=力*力臂,不倒翁还是会因为底座那头力矩大而回复到原来位置。
3.还有就是底部为圆形,摩擦力小,便于不倒翁回到原来位置。
新知探究
四、实践制作
1. 小组制作要求:
(1)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不倒翁制作任务。
(2)发挥创意,对不倒翁外观进行独特设计和个性化装饰,使作品具有特色。
(3)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保持桌面整洁。
新知探究
四、实践制作
2. 制作过程: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小组进展,及时帮助解决问题。鼓励小组内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对有创新想法和独特设计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
新知探究
五、展示评价
1. 展示内容:小组代表将制作的不倒翁拿到讲台展示,介绍设计思路、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示不倒翁的独特之处。
新知探究
五、展示评价
2. 评价内容:不倒翁的稳定性、外观设计、创意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3.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1)学生自评:小组代表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2)学生互评:其他小组学生对展示作品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建议。
(3)教师评价:全面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肯定努力和成果,指出问题和改进方向,对优秀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新知探究
五、展示评价
4. 评选奖项:
“最佳创意奖”“最稳定不倒翁奖”“最佳团队协作奖”等多个奖项,颁发小奖品(如奖状、小礼品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创新。
课堂小结
1. 本节课主要内容:不倒翁的外形特点、运动特点、“不倒”原理、制作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
2. 分享收获和体会: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团队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3. 总结评价:科学探究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1. 回家后,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更加精美、独特的不倒翁,并与家人分享制作过程和收获。
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不倒翁的历史文化和相关传说,下节课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