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诵、例”等7个生字。
2.引导学生用默读法略读文章,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对文章所写事件的看法。
3.引导学生勾画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拓展资源】
丛书:《月亮为何有圆缺》《背课文》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到一所私塾,在这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又会有哪些新鲜见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任务三:学习故事里找“新鲜”,做往事“新鲜”传播人。
活动一: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仔细观察本篇课文,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题号后面有星号;
——课前有自读提示;
——课后无书写生字。
2.像这样的课文,我们称为“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读呢?
——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锦囊一:可以对照插图,说一说。
锦囊二:试着用上“故事先讲了……,接着讲了……最后讲了……”说一说。
4.学习会认字
活动二:走近人物,交流新鲜词句
1.默读课文,完成下列要求:
◎画一画:用“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下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想一想:这些词句让你有新鲜感的原因。
2.读一读,认一认。
私塾 背诵 照例 圈出 一遍
糊涂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3.交流新鲜感词句。
——私塾、戒尺 有新鲜感,借助图片可以帮助理解。
——咿咿呀呀、糊里糊涂,有新鲜感
思考一下,你还能想出哪些AABB式或ABAC式的词语?
——AABB式:干干净净、明明白白、郁郁葱葱
——ABAC式:自由自在、十全十美、无边无际
4.这些词句让你有新鲜感的原因:
有的词语时代色彩鲜明,感到陌生;有些句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些词语和句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行为、性格。
5.出示人物资料: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让中国走向了新的时代。他提倡三民主义,关心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6.透过事件你看到孙中山身上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用“ ”画出故事中体现孙中山与众不同的相关语句。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前一天所学的功课。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7.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说一说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孙中山学习出色、求知欲强、敢于提问。
活动三:拓展阅读,做往事“新鲜”传播人
1.自主阅读主题丛书中的《月亮为何有圆缺》。
◎画一画:用横线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找一找:用波浪线标出描写祖冲之表现的语句。
◎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下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和描写祖冲之表现的语句,并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祖冲之?
为了验证这首儿歌,祖冲之每天晚上都要看几次月亮,半夜里,他独自一人站在院里,仰望天空,一看就是一两个时辰。经过几个月的精心观察,祖冲之终于相信了儿歌中的说法。
可祖冲之有个犟脾气,什么事情弄不出个水落石出是不肯罢休的。他缠住爷爷,问了一次又一次。爷爷没办法,只好找来几本天文书,让祖冲之自己去读。
祖冲之如获至宝,贪婪地读了起来,其中张衡写的那本《灵宪》,他一连读了五六遍。
——祖冲之善于思考、勤学好问……
2.交流讨论:
《不懂就要问》和《月亮为何有圆缺》两个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共同点?
你从两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启示:我们要永远保持好奇心,对于不懂的问题要有坚持不放弃的精神,积极学习探索,勇于探究真理。
3.从《不懂就要问》和《月亮为何有圆缺》中任选一篇,说一说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争当“往事”新鲜传播人。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继续阅读丛书中的《背课文》一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记录到积累卡中。
【板书设计】(共27张PPT)
任务二:
泰戈尔诗里找“新鲜”,
做诗意“新鲜”传播人
任务一:
美丽校园里找“新鲜”,
做校园“新鲜”传播人
任务三:
学习故事里找“新鲜”,
做往事“新鲜”传播人
任务五:
同班同学里找“新鲜”,做班级“新鲜”传播人
寻访多彩校园,争当“新鲜”传播人
任务四:
三所学校里找“新鲜”,
做校园“新鲜”传播人
现在我们来到一所私塾,在这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又会有哪些新鲜见闻呢?
任务三:
不懂就要问
课型:略读实践课
课时:1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活动三:拓展阅读,做往事“新鲜”传播人
活动二:走近人物,交流新鲜词句
活动一: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任务三:
学习故事里找“新鲜”,做往事“新鲜”传播人
活动一: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仔细观察本篇课文,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题号后面有星号
课前有自读提示
课后无书写生字
略读课文
活动一: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略读课文怎么读呢?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锦囊一:对照插图,说一说。
锦囊二:试着用上“故事先讲了……,接着讲了……最后讲了……”说一说。
词语认一认
背诵
sòng
lì
戒尺
jiè
照例
厉声
lì
挨打
ái
糊涂
hú
详细
xiáng
活动二:走近人物,交流新鲜词句
活动二:走近人物,交流新鲜词句
◎画一画:用“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下的有新鲜感的词句。◎想一想:这些词句让你有新鲜感的原因。
读一读,认一认
私塾 背诵 照例 圈出 一遍
糊涂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
√
活动二:走近人物,交流新鲜词句
私塾
戒尺
思考一下,你还能想出哪些AABB式或ABAC式的词语?
有的词语时代色彩鲜明,感到陌生;有些句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些词语和句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行为、性格。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让中国走向了新的时代。他提倡三民主义,关心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透过事件你看到孙中山身上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用“ ”画出故事中体现孙中山与众不同的相关语句。
讨论交流
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说一说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学习出色
敢于提问
求知欲强
活动三:拓展阅读,做往事“新鲜”传播人
◎画一画:用横线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找一找:用波浪线标出描写祖冲之表现的语句。
◎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下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和描写祖冲之表现的语句,并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祖冲之?
活动三:拓展阅读,做“往事”新鲜传播人
1.自主阅读主题丛书中的《月亮为何有圆缺》。
为了验证这首儿歌,祖冲之每天晚上都要看几次月亮,半夜里,他独自一人站在院里,仰望天空,一看就是一两个时辰。经过几个月的精心观察,祖冲之终于相信了儿歌中的说法。
可祖冲之有个犟脾气,什么事情弄不出个水落石出是不肯罢休的。他缠住爷爷,问了一次又一次。爷爷没办法,只好找来几本天文书,让祖冲之自己去读。
祖冲之如获至宝,贪婪地读了起来,其中张衡写的那本《灵宪》,他一连读了五六遍。
祖冲之善于思考、勤学好问……
交流讨论:
《不懂就要问》和《月亮为何有圆缺》两个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共同点?
你从两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要永远保持好奇心,对于不懂的问题要有坚持不放弃的精神,积极学习探索,勇于探究真理。
2.从《不懂就要问》和《月亮为何有圆缺》中任选一篇,说一说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争当“往事”新鲜传播人。
评价小助手
能说出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
能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简单讲述 ☆
我获得了 颗星
推荐阅读
课后请大家继续阅读丛书中的《背课文》一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记录到积累卡中。
任务二:
泰戈尔诗里找“新鲜”,
做诗意“新鲜”传播人
任务一:
美丽校园里找“新鲜”,
做校园“新鲜”传播人
任务三:
学习故事里找“新鲜”,
做往事“新鲜”传播人
任务五:
同班同学里找“新鲜”,做班级“新鲜”传播人
寻访多彩校园,争当“新鲜”传播人
任务四:
三所学校里找“新鲜”,
做校园“新鲜”传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