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5 22:59:56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明确目标 发展素养
1.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2.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3.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简单应用. 1.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2.借助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关系 “若p,则q”为真命题 “若p,则q”为假命题
推出 关系 p q pq
条件 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定理 关系 判定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性质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微提醒]
(1)对于命题“若p,则q”的条件和结论,我们都视为条件,只看“ ”的推出方向,“箭尾”是“箭头”的充分条件,“箭头”是“箭尾”的必要条件.
(2)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所谓充分,就是说条件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有之必成立,无之未必不成立”.
(3)若p q,则q是p的必要条件.所谓必要,就是条件是必须有的,必不可少,缺其不可.“有之未必成立,无之必不成立”.
(4)p是q的充分条件反映了p q,而q是p的必要条件同样反映了p q,这说明p是q的充分条件与q是p的必要条件表述的同一逻辑关系,只是说法不同.
(5)如果“若p,则q”为假命题,那么由p推不出q,记作pq.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题型一 充分条件的判断 
[典例1] 指出下列哪些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
(1)在△ABC中,p:∠B>∠C,q:AC>AB;
(2)已知x,y∈R,p:x=1,q:(x-1)·(x-2)=0;
(3)已知x∈R,p:x>1,q:x>2.
[解] (1)在△ABC中,由大角对大边知,∠B>∠C AC>AB,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由x=1 (x-1)(x-2)=0,故p是q的充分条件.
(3)法一:由x>1x>2,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法二:设集合A={x|x>1},B={x|x>2},
所以B A,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方法技巧]
充分条件的判断方法
(1)判定p是q的充分条件要先分清什么是p,什么是q,即转化成p q问题.
(2)除了用定义判断充分条件还可以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判断,若p构成的集合为A,q构成的集合为B,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对点练清】
1.直线y=kx+b过原点的充分条件是(  )
A.b=0 B.b>0
C.b<0 D.b∈R
解析:选A b=0时,直线y=kx过原点,故选A.
2.(多选)使0<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2<x≤3 B.0≤x<1
C.0<x≤2 D.1<x<2
解析:选CD 从集合观点看,求0<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从A,B,C,D中选出集合{x|0<x<3}的子集.由于{x|0<x≤2} {x|0<x<3},{x|1<x<2} {x|0<x<3},故选C,D.
题型二 必要条件的判断 
[典例2] 指出下列哪些命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
(1)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p:A B,q:A∩B=A;
(3)p:a>b,q:ac>bc.
[解] (1)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2)因为p 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3)因为p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方法技巧]
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主要判断若p成立时,能否推出q成立,反过来,若q成立时,能否推出p成立;若p q为真,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q p为真,则p是q的必要条件.
(2)也可利用集合的关系判断,如条件甲“x∈A”,条件乙“x∈B”,若A B,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对点练清】
1.使x>1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A.x>0 B.x>3
C.x>2 D.x<2
解析:选A 只有x>1 x>0,其他选项均不可由x>1推出.
2.“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
D.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解析:选B 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但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所以“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必要条件.
3.已知命题p:a是末位是0的整数,q:a能被5整除,则p是q的______条件;q是p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或“必要”)
解析:因为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答案:充分 必要
题型三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 
[典例3] (1)集合A={x|-1A.{b|-2≤b<0} B.{b|0C.{b|-2(2)已知p:x<-2或x>10,q:x<1+a或x>1-a.若p是q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1)A={x|-1B={x|-a因为“a=1”是“A∩B≠ ”的充分条件,
所以-1≤b-1<1或-1(2)设p对应的集合A={x|x<-2或x>10},q对应的集合B={x|x<1+a或x>1-a}.
∵q:x<1+a或x>1-a,∴a≤0.
∵p是q的必要条件,∴q p,∴B A.
∴解得a≤-9.
[答案] (1)C (2){a|a≤-9}
[方法技巧]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技巧
(1)应用:可利用充分性与必要性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特别是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问题.
(2)求解步骤:先把p,q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对点练清】
1.已知p:实数x满足3a解:p:3aq:-2≤x≤3,即集合B={x|-2≤x≤3}.
因为p q,所以A B,所以 -≤a<0,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p:实数x满足a0,q:实数x满足-2≤x≤3.若p是q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p:aq:-2≤x≤3,即集合B={x|-2≤x≤3}.
因为q p,所以B A,所以 a∈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课时跟踪检测】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x=-1是|x|=1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D.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
2.(多选)使ab>0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
A.a>0,b>0 B.a+b>0
C.a<0,b<0 D.a>1,b>1
3.(多选)下列选项中,可以是x2<4的一个必要条件的是(  )
A.-2C.04.(多选)下列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  )
A.p:a是无理数,q:a2是无理数
B.p:四边形为等腰梯形,q: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C.p:x>2,q:x≥1
D.p:a>b,q:ac2>bc2
5.已知p:1≤x<4,q:x<m,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m|m>4} B.{m|m<4}
C.{m|m≤4} D.{m|m≥4}
6.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
(1)“ax2+bx+c=0(a≠0)有实根”是“ac<0”的________.
(2)“△ABC≌△A′B′C′”是“△ABC∽△A′B′C′”的________.
7.已知条件p:2k-1≤x≤1-k,q:-3≤x<3,且p是q的必要条件,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8.下列命题中,哪些命题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充分条件?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层级(二) 能力提升练
9.(多选)若不等式x-2<a成立的充分条件是0<x<3,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
A.{a|a≥2} B.{a|a≥1}
C.{a|3<a≤5} D.{a|a≤2}
10.“a<0,b<0”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
A.a+b<0 B.a+b>0
C.>1 D.<-1
11.设α:0≤x≤1,β:x<2m-1或x>-2m+1,m∈R,若α是β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层级(三) 素养培优练
12.(1)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
(2)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
13.某校高一年级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开设了一些社会活动小组,现有其中的甲、乙两组同学在参加社团活动中,设计了如下两个电路图.并根据在数学课上所学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
(1)①中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什么条件?
(2)②中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什么条件?
你能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答上述两个问题吗?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 当x=-1时,可得|x|=1,当|x|=1,不一定有x=-1成立,所以x=-1是|x|=1的充分条件.
2.解析:选ACD 因为a>0,b>0 ab>0;a<0,b<0 ab>0;a>1,b>1 ab>0,所以选项A、C、D都是使ab>0成立的充分条件.
3.解析:选AB ∵x2<4,∴-24.解析:选BC A中,a=是无理数,a2=2是有理数,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B中,因为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C中,x>2 x≥1,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D中,当c=0时ac2=bc2,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5.解析:选D 令A={x|1≤x<4},B={x|x<m},
∵p是q的充分条件,∴p q,即A B,∴m≥4.故选D.
6.答案:(1)必要条件 (2)充分条件
7.解析:∵条件p:2k-1≤x≤1-k,q:-3≤x<3,且p是q的必要条件,∴解得k≤-2.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k|k≤-2}.
答案:{k|k≤-2}
8.解:(1)菱形的对角线垂直,它的对角线相等时,一定是正方形,是充分条件.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它的对角线垂直时,一定是正方形,是充分条件.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不一定是正方形,不是充分条件.
(4)菱形的四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则四个内角都是直角,它是正方形,是充分条件.
9.解析:选ABC 不等式x-2<a成立的充分条件是0<x<3,设x-2<a的解集为A,则{x|0∵A={x|x<2+a},
∴2+a≥3,解得a≥1,则A、B、C均正确.
10.解析:选A 对于A,因为a<0,b<0,所以a+b<0,即a+b<0是“a<0,b<0”的必要条件,A正确;对于B,当a<0,b<0时,a+b>0不可能成立,B不正确;对于C,当a<0,b<0时,>1不一定成立,如a=-1,b=-2满足条件,而<1,C不正确;对于D,当a<0,b<0时,必有>0成立,即不能推出<-1,D不正确.
故选A.
11.解:记A={x|0≤x≤1},B={x|x<2m-1或x>-2m+1}.
因为α是β的充分条件,所以A B.
①当2m-1>-2m+1,即m>时,B=R,满足A B;
②当m≤,即B≠R时,1<2m-1或0>-2m+1,m无解.
综上可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2.解:(1)欲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只需 {x|x<-1或x>3},只需-≤-1,即m≥2.故存在实数m,当m≥2时,“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
(2)欲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只需{x|x<-1或x>3} ,这是不可能的.故不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
13.解:(1)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