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轴对称变换的实际应用》
北京市北方交大附中 牟柏林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2.1第2节.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变换,并能用轴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路径最短问题.
2.体会轴对称变换在解决问题中的转化作用,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验探究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轴对称变换的应用.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轴对称变换进行转化.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变换作图,给大家布置了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的作业,让我们先来欣赏同学们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的美丽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你又是怎样画的呢?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作业,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展示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复习轴对称作图和轴对称性质,为本节课的内容作铺垫.
(二)问题探究(二)问题探究(二)问题探究 1.提出问题播放CCTV关于“西气东输”的新闻报道.问题1 如图,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城镇供气.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2. 引导探究探究中学生可能遇到如下问题:①实际问题数学化;②对“线段和最小”的理解;③如何想到用轴对称变换求解问题.(1)实际问题数学化 如图,已知点A、B在直线l的同侧.在l上找点P,使PA+PB最小.(2)对“线段和最小”的理解在直线l上任取两点P1、P2,通过度量,比较AP1+BP1与AP2+BP2的大小. (3)对画图找点的引导辅助问题:如图,已知点A、B在直线l的异侧,在l上找点P,使PA+PB最小.解略.(4)求解问题1解: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1,连接AB1,AB1与直线l交于P,点P即为所求.理由:如图,由轴对称性质BP=B1P,所以AP+BP=AP+B1P,当A、P、B1三点共线时AB1最短,所以P点为所求. 3.数学思考(1)推理证明的落实如果P1是异于点P的一点,你能证明AP1+BP1> AP+BP吗? 证明:连接B1P1. 由轴对称性质,BP1=B1P1,BP=B1P.所以 AP1+BP1=AP1+ B1P1, AP+BP=AP+ B1P =AB1,在△AP1B1中,AP1+B1P1>AB1,即 AP1+BP1 > AP+BP.(2)对解法的反思轴对称变换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实现了线段长度的等量转化,将直线同侧两定点问题转化为直线异侧两定点问题. ” 学生阅读思考、尝试独立求解.教师巡视,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适时引导.多数学生能将管道画成直线,城镇画成点,教师给予肯定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问题. 教师引导对“线段和最小”理解不透的学生选点画图,度量比较发现其值不等之后,再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 对于如何找点没有思路的学生,教师给出辅助问题,解决后再思考问题1的解法.学生陈述解法并说明理由,同时教师强调也可以通过作点A关于直线对称点来求解.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对点P进行验证.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轴对称变换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完成证明.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再归纳提升. 选用“西气东输”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学生已有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放手让学生做,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明确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同时注意规范表述.使学生透彻理解“线段和最小”的含义.设置辅助问题为问题1的解决作铺垫.帮助学生体会轴对称变换在解决问题中的转化作用.
(三)拓展应用(三)拓展应用 问题2 如图,公园内两条小河汇合,两河形成的半岛上有一处古迹P,现计划在两条小河上各修建一座小桥,并在半岛上修三条小路,连通两座小桥与古迹,这两座小桥应建在何处,使所修建的道路最短? 1. 实际问题数学化 如图,P为∠MON内一定点,分别在OM与ON上找点A、B,使△ABP的周长最小.2. 问题求解解:作点P关于OM、ON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 , P1P2与OM、ON分别交于A、B,点A、B即为所求.3. 对解法的反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轴对称变换起到了什么作用? “利用轴对称变换实现了线段长度的等量转化. ”问题3 如图,A为马厩,B为帐篷,牧马人某一天要从马厩牵出马,先到草地某一处牧马,再到河边饮马,然后牵马回到帐篷,请你帮他确定这一天所走的最短路线.1. 实际问题数学化如图,已知∠MON内有两定点A、B,分别在OM和ON上各点C、D,使AC+CD+BD最小. 2. 问题的求解解:作点A关于OM的对称点A1,作点B关于ON的对称点B1,连接A1B1, A1B1与OM、ON分别交于点C、D,则此时AC+CD+BD最小. 学生读题,尝试独立求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画图找点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解由轴对称性质可将三角形周长转化为P1A1+ A1B1+P2B1,从而使问题求解.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适时点评.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剖析错误. 问题2一方面作为问题1解题方法的巩固,同时又为问题3的解决作铺垫.帮助学生再次体会轴对称变换在解决问题中的转化作用.问题3更为复杂,对学生更具挑战性,有利于发展学生迁移的能力.使学生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对轴对称的画图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层面.
(四)小结反思 1. 引导学生小结、反思 (1)怎样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轴对称变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 教师归纳、提升(1)将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简化,同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2)利用轴对称变换将不共线的多条路径转化到一条直线上,从而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在学生反思、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归纳提升. 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变换实际应用的实质,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分层作业 A层 在旷野上,一个人骑马从A到B,半路上他必须让马在河边饮水一次(如图所示). 他应该怎样选择饮水点P,可使使所走的路程PA+PB最短 B层 如图,公园中有两处古迹P和Q,现计划在两条小河上各修建一座小桥,并在半岛上修四条小路,连通两座小桥与古迹,这两座小桥应建在何处,才能使修建的道路最短? C层 如图,现有一条地铁线路l,小区A 、B在l的同侧,已知地铁站两入口C、D间的长度为a米,现设计两条路AC、BD连接入口和两小区. 地铁站入口C、D设计在何处,能使所修建的公路AC与BD之和最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