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4 23:15: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现代诗二首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2.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二、拓展资源
丛书:《西湖秋泛》《会说话的草》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导入:
(回顾单元学习任务)新学期开学,班级要汇编一本“美景采集册”,今天我们将从几首现代小诗中寻找身边的美,为制作“美景采集册”积累素材。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任务三:观自然之趣
(出示课文及本课活动)现代诗虽语言简练,意蕴却不单薄,很丰厚。初读觉得文字简单,诗句含蓄;再读就有独特的情趣从字里行间漾出来;反复咀嚼,竟意趣无穷,令人陶然了。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下面几个活动完成本课任务。
任务三:观自然之趣
回顾旧知
有感情地朗读《秋江的晚上》和《花牛歌》,注意读好下面诗句的节奏。
●尽管/是/倦了 ●双翅/一翻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日落归鸟图、花牛闲适图
活动一:赏斜阳归鸟,感受秋江晚上的美景。
读一读《秋晚的江上》,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试着用下面的提示说一说吧!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读准诗歌的节奏,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这首诗写了归巢的鸟、斜阳、江、头白的芦苇。(相机出示诗歌和图片)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画圈的字词想象第一小节的画面,着重关注“倦”“驮”。
——“归鸟”“斜阳”构成了一幅晚归图。“归巢的鸟儿”“驮着斜阳回去”等词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景物,让我们想象出鸟儿归巢的动感、诗意的画面。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画圈字词,想象诗歌第二小节的画面。
通过图片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色彩的变换:观察上面的图片,想一想,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理解“红颜”的含义以及“妆成”所使用的拟人修辞,帮助学生感受诗句的美感。
引导学生表达脑海中想象的画面。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等词句,色彩迅速切换,让我们想象出日落的动感、多彩的画面。整个画面既充满神奇,又透着生机,倦鸟、斜阳、芦苇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
再读诗歌,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同桌两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首诗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了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
特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完成导读单中的练习,进行小结。
——本诗由景物展开夸张、奇特的想象,抓住诗中的景物、动词可以想象
出画面。
活动二:品味《花牛歌》,感受诗中的悠闲之趣。
读一读《花牛歌》,圈画诗中出现的景物,看看诗中的花牛有哪些活动。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你的发现。
——发现:每一小节都是一幅画面。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想一想:草地上的花牛有哪些不同的活动。与小组同学交流你想象到的画面。
小组合作,完成右侧表格的填写。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相机讲解诗歌中的四幅画面。
注意要点:
抓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花牛的活动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说出对花牛或者画面的感受。
在讲解第二小节时,对比分析白云“霸占”与白云“飘”的不同,体会诗句的灵动趣味。
在讲解第三小节时,引导学生通过“走”“甩”“滴溜溜”等词进一步感受花牛的形象。
在讲解第四小节时,注意“偷渡”一词的使用,白云霸占、太阳偷渡更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感。
在讲解第四小节时可借“做梦”一词继续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增强对诗歌的回味。
引导学生结合想象和体会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并进行总结。
——这首诗歌描写了一头或坐或走或卧、悠闲自在的花牛。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诗人借花牛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总结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像这样抓住景物,借助动词展开想象,就能想象出美好的画面。这也是想象画面的好方法。
活动三:运用方法想画面,捕捉更多自然之美。
指导学生进行自读任务。
读一读《西湖秋泛》和《会说话的草》,看看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运用学过的想象画面的方法,想想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和同学交流。
——《西湖秋泛》描绘了苏堤、白堤、虹桥交相辉映,浮云、飞鸟、青山倒映湖中,垂杨依依,扁舟荡漾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会说话的草》写诗人仰卧草地,花草在自己身边嬉笑、喧嚷,蝈蝈爬到自己身上,微风习习,沐浴着阳光的惬意画面,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和无限热爱。
指导学生根据自主评价小助手进行评价。
作业:
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课后再把今天读的这四首诗歌熟读,挑你喜欢的诗歌背一背。
板书设计:(共23张PPT)
新学期开学,班级要汇编一本“美景采集册”,请你和同学们一起观钱塘江大潮、游洱海、赏斜阳归鸟、听花牛牧歌、看繁星点点……并向采编组投稿,推荐一个你游览过的好地方。
任务一:
赏大潮之奇
任务二:
忆月夜之美
任务四:
叹星月辉映
任务三:
观自然之趣
汇编“美景采集册”
任务五:
寻独特佳景
任务六:
推荐好地方
3* 现代诗二首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略读实践课 1课时
任务三:观自然之趣
◎活动一:赏斜阳归鸟,感受秋江晚上的美景。
◎活动二:品味《花牛歌》,感受诗中悠闲之趣。
◎活动三:运用方法想画面,捕捉更多自然之美。
回顾旧知
1.有感情地朗读《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注意读好下面诗句的节奏。
2.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日落归鸟图、花牛闲适图
活动一:赏斜阳归鸟,感受秋江晚上的美景。
自读要求:
读一读《秋晚的江上》,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试着用下面的提示说一说吧!
我找到了 (景物),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
感受到了 。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首诗写了归巢的鸟、斜阳、江、头白的芦苇。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读这句话,我仿佛看到:
再读这句话,结合右边的图片和画圈的字词,说一说你想象到了什么?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拟人
读到这句话,我仿佛看到:
观察上面的图片,想一想,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图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日落图
活动一:赏斜阳归鸟,感受秋江晚上的美景。
试着完成导读单中的练习吧!
本诗由景物展开夸张、奇特的想象,抓住诗中的景物、动词可以想象出画面。
活动二:品味《花牛歌》,感受诗中悠闲之趣。
自读要求:
读一读《花牛歌》,圈画诗中出现的景物,看看诗中的花牛有哪些活动。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你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是一幅画面。
活动二:品味《花牛歌》,感受诗中动静之趣。
1.再读诗歌,想一想:草地上的花牛有哪些不同的活动。与小组同学交流你想象到的画面。
2.小组合作,完成右侧表格的填写。
小组合作探究:
小节 景物 想象到的画面
第1小节
第2小节
第3小节
第4小节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透过诗中的景物和花牛的活动,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无拘无束
在这句话中,我找到的景物有 ,花牛的活动是 ,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感受到了 。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白云“霸占”与白云“飘” 有什么不同?
飘:被动,白云随风走。
霸占:主动,白云主动布满半个天空。
在这句话中,我找到的景物有 ,花牛的活动是 ,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感受到了 。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通过这些词语可以感受花牛的顽皮、悠闲。
在这句话中,我找到的景物有 ,花牛的活动是 ,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感受到了 。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梦境是无限的,使我们对花牛的梦也产生了无限的想象。
“偷渡”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慢慢落山的样子。
在这句话中,我找到的景物有 ,花牛的活动是 ,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感受到了 。
诗歌描绘了花牛在四个不同活动下的画面,呈现出诗歌的美感,也展现了一头可爱俏皮、悠闲自在的花牛。
我会读
——像这样抓住景物,借助动词展开想象,就能想象出美好的画面。这也是想象画面的好方法。
自读要求:
读一读《西湖秋泛》和《会说话的草》,看看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运用学过的想象画面的方法,想想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和同学交流。
活动三:运用方法想画面,捕捉更多自然之美。
《西湖秋泛》第一首中写的景物有苏堤、白堤、跨虹桥(跨虹桥为苏堤六桥之一)、南高峰、北高峰等。
《西湖秋泛》第二首中写的景物有浮云、飞鸟、西湖、晴空、青山、垂杨、枫树,扁舟、船篷、斜阳、西风等。
你找到这些景物了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到的画面吧!
《西湖秋泛》
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
若篇幅过长,可适当调整字号。
《会说话的草》
我找到了 (景物),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感受到了 。
大胆尝试,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吧!
自主评价小助手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好诗歌的节奏。
能边读边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能抓住诗歌中的动词,想象出诗歌中的动态美,感受动静之趣。
能积极表达,分享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
比一比,评一评
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课后再把今天读的这四首诗歌熟读,挑你喜欢的诗歌背一背。
亲近自然,
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