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5 08: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
辽夏金
背景
北方政权持续向南扩张
温暖期一般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 此时国土面积广大。寒冷期则汉人政权实力大打折扣, 边疆少数民族“兴盛”, 来自外族的压力很大。
背景
二虏(辽、西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农耕定居),有行国(游牧流动)……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方政权是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
北宋
疆界
南宋
疆界
制度建设
辽朝·契丹族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活动内容
春捺钵 河湖众多之地 捕鹅、钩鱼、召见女真族首领
夏捺钵 清爽怡人之处 避暑、放鹰、与北、南面大臣议政
秋捺钵 草深林密之地 射鹿、召见各部落首领
冬捺钵 向阳避寒之所 避寒、猎虎、与北、南面大臣议政
1.南北面官
2.四时捺钵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管理
制度建设
西夏·党项族
1.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2.官职采用本民族称谓
3.仿汉字造西夏文字
特点:蕃汉合一、二元并存
制度建设
金朝·女真族
1.猛安谋克
2.沿袭唐宋制度(三省六部、参知政事、路府县)
3.勃极烈制
概念解析
女真部落与军事组织的称谓。金朝建国前,“猛安”为女真部落统军首长,“谋克”为氏族长。建国后女真猛安谋克人户计口授田,保聚土地,无事耕田,有事战斗。
——《中国历史大辞典》
猛安谋克
氏族部落组织 +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
思考:猛安谋克的历史作用。
这是兵农合一的制度,节约了政府财政开支,保证军队有较强的战斗力,加速女真族封建化进程。
制度建设
思考:分析辽夏金政权制度建设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既保留民族特色,又学习汉族政治文化制度。
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影响: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推动民族大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概念解释
含义:封建统治阶级根据被统治民族的不同风俗和特点而采取的不同的治理措施。
因俗而治
因地制宜
含义:根据当地的情况(自然环境、经济类型、人口分布等),制定相应的灵活措施。
大安市坐落于吉林省西北地区,此地历史悠久,古代有夫余、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此游猎聚居、繁衍生息。据记载辽朝推行四时捺钵制,其中有四代皇帝曾定此地为“春捺钵”的行营。此制推行反映辽朝统治的特点是( )
A.因地制宜 B.因俗而治 C.胡汉合治 D.胡汉分治
B
第二部分
蒙古帝国与元朝
蒙古帝国的建立
1206年
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13世纪
三次蒙古西征
13世纪中后期
四大汗国建立
1276年
元军占领南宋临安
14世纪
元朝灭亡
链接·选修3 P64
思考:蒙古西征对东西方的历史影响。
蒙古帝国的建立
1206年
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13世纪
三次蒙古西征
13世纪中后期
四大汗国建立
1276年
元军占领南宋临安
14世纪
元朝灭亡
思考:四大汗国之间的关系。
元朝的制度建设
思考:元朝如何统治辽阔疆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
地方制度
1.行省制度
2.驿站制度
中央及时掌握地方情况。
调节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元朝的制度建设
元朝·蒙古族
1.行省制度
1.原因:
①元朝疆域辽阔。
②吸取前朝经验教训。
③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
2.特点:
①划分原则:“犬牙交错”,打破地理界线。
②权力大小:“大而不专”,行省军政大权集中,但设置一署多员、省官互迁等规定节制权力。
③性质双重: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也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④管辖区域:行省管辖面积较大。
防止地方拥兵自重搞独立,有意将不同的地理单元打散,重新组合。
元朝的制度建设
元朝·蒙古族
1.行省制度
1.原因:
①元朝疆域辽阔。
②吸取前朝经验教训。
③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
2.特点:
①划分原则:“犬牙交错”,打破地理界线。
②权力大小:“大而不专”,行省军政大权集中,但设置一署多员、省官互迁等规定节制权力。
③性质双重: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也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④管辖区域:行省管辖面积较大。
(高考真题)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这表明元朝( )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A
元朝的制度建设
元朝·蒙古族
1.行省制度
1.原因:
①元朝疆域辽阔。
②吸取前朝经验教训。
③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
2.特点:
①划分原则:“犬牙交错”,打破地理界线。
②权力大小:“大而不专”,行省军政大权集中,但设置一署多员、省官互迁等规定节制权力。
③性质双重: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也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④管辖区域:行省管辖面积较大。
元朝的制度建设
元朝·蒙古族
1.行省制度
3.评价: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极好地调节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③促进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元朝的制度建设
元朝·蒙古族
1.行省制度
2.驿站制度
3.边疆管理
思考:元朝与唐朝相比,关于边疆地区的治理有何不同?
唐朝:羁縻州县、册封、朝贡
元朝:一体化趋势
元朝的制度建设
元朝·蒙古族
1.行省制度
2.驿站制度
3.边疆管理
4.四等人制度
1.目的:维护蒙古统治者的利益。
2.评价:①积极:加强民族交流和华夏认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②消极:推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容易激化矛盾,加速元朝灭亡。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