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二)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二)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5 08:16:13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二)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如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单位:件)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  )
A.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B.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如图)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
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
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
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
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3.从目前已发现的两汉冶铁遗址来看,绝大多数遗址都在矿山附近,缺乏水力牵引。元朝王祯在其著作《农书》中对东汉杜诗创制的水排考证道:“去古已远,失其制度”,经过他“多方搜访”,才弄清楚。这说明(  )
A.汉代水排用于农业灌溉
B.古代水排技术尚未成熟
C.东汉水排制造工艺高超
D.古代水排未被广泛使用
4.公元前59年王褒到(四川)湔山时写下了《僮约》,描述了田庄经济的场景:“脍鱼炰鳌,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往来市聚。”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A.生产模式专业性
B.田庄丰富的商业活动
C.自然经济封闭性
D.辞赋夸张无史料价值
5.北宋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6.1850年,显然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加工程序朝着集中化方向发展,聚集在同一屋檐下,这一趋势的吸引力在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序专门化程度、使用更强力的机械和建立有效的劳动纪律,最终创造出一个成熟的工业化社会。由此可知工业聚集(  )
A.有利于提升生产社会化效率
B.提高工人整体待遇
C.提高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D.完成了国家工业化
7.1895年,清政府发出一道“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上谕;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同时鼓励各地设立商会,并制定了奖励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些举措 (  )
A.带动了民间投资设厂热潮出现
B.导致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客观上延迟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D.推动了洋务企业的较快发展
8.1833年英国议会设工厂监察员、矿地督察员,防止工人特别是女工、童工超时或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1867年又颁布法案,要求50人以上的工厂不得使用童工;1874年和1878年又出台了两个工厂法案改善工厂条件,降低工作时间。这说明(  )
A.英国福利制度完善
B.工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英国议会性质转变
D.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改革9.19世纪中期,英国一位正在替妻子补袜子的男人对来访的朋友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她早就成了家里的男人,我却成为女人了。”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
A.冲击了旧有的家庭结构
B.抬高了工人的就业门槛
C.改变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D.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10.1850年前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必备的生活用品,英国人时间概念被空前强化,时间第一次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这一现象说明(  )
A.生产力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节奏 B.工业化推动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C.钟表普及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D.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生活近代化
11.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与此同时,其他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一系列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说明(  )
A.政治统一推动教育发展
B.生产力进步提高了国民素质
C.联邦制度影响民主进程
D.科技实力决定国家未来走向
1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C.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
D.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
13.近年来,从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到“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全球领先,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这说明中国 (  )
①已经掌握登陆火星的技术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 ③科技发展得益于国力增强 ④科技竞争力居世界第一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互联网催生了大批打车软件,这些打车软件通过把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这反映了 (  )
A.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变
B.互联网技术超过前代
C.信息技术普遍的应用
D.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15.人工智能(AI)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发生工伤事故。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A.导致了技术工人的大量失业
B.推动了新兴产业的产生
C.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
D.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16.过去,摄像、发布新闻多是新闻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事。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为“拍客”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以“原创、关注、分享”为特点的“拍客”文化开始大规模流行。这一新现象折射出(  )
A.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 B.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C.世界文化趋向于同一化 D.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生产培育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 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图片上的纺织
  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教授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描绘棉花纺织时运用了下列两幅图片:
(1)概括指出《棉花帝国》作者运用图1、图2的意图是什么。(8分)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2000年前后先进的纺织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19世纪的西欧)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当有了一个在新地方安居的机会时尤其如此……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
——[奧地利]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
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西欧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的发展特征。(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世纪西欧家庭特征的背景。(8分)
20.科技进步与生活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发明 概况
风筝、 飞机 相传中国的墨子用木头制作了一个风筝,称为“木鸢”。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上绘有人们放风筝的情形。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风筝传入欧洲。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双翼飞机造型的盒装风筝,用来实验在飞行状态下的飞机控制原理,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了飞行梦,人类从此开启了飞翔时代
听诊器 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找人制作了一根空心木管,后将其分为两段,并以螺纹旋转连接,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由于听诊器的发明,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胸腔疾病
移动支 付工具 1998年12月,马斯克和其他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Paypal,Paypal成为备受全球亿万用户追捧的国际贸易支付工具,即时支付,即时到账。2003年,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上线,随时支付在中国迅速扩散开来
提取表中信息,围绕“科技与生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元质量检测(二)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A 与公元前3世纪以前相比,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有显著增加,这表明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力有所发展,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铁农具数量的变化,与工商业发展情况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与先秦相比,秦汉时期出土铁制农具有显著增加,并不能说明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就已出现,排除D项。
2.B 据材料“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可知,不同时代器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动力的革新,实现了从人力到水力的过程,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动力的革新,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灌溉技术,排除C项;材料中不断更新的做法属于手工业技术,不能说明是封闭的,排除D项。
3.D 虽然汉代已经发明了“水排”,但两汉冶铁遗址绝大多数都在矿山附近,缺乏利用水力的条件,这就说明汉代“水排”的利用非常有限,元朝王祯说“去古已远,失其制度”,他“多方搜访”才得其详,说明古代水排未被广泛使用,故选D项;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不是农田灌溉工具,排除A项;水排是一种冶铁工具,而且材料只是强调后世王朝失去了对水排记载和传承,不能反映技术是否成熟,排除B项;“绝大多数遗址都在矿山附近,缺乏水力牵引”说明材料主要探究的是东汉时期水排在冶铁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并未体现制造工艺,排除C项。
4.B 根据材料描述的田庄经济场景可知,体现的是田庄内部丰富的商业活动,B项正确;材料与生产模式的专业性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封闭性的内容,排除C项;辞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
5.A 据材料可知,北宋中期,四川井研县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没有普及,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D项错误。
6.A 据材料“这一趋势的吸引力在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序专门化程度、使用更强力的机械和建立有效的劳动纪律”可知,工业聚集会对生产社会化效率有提高作用,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工人待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领域内的变化,与政治地位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7.A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即民间投资设厂热潮出现,故选A项;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就已兴起,“开始”说法错误,排除B项;投资设厂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反清革命的爆发,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D项。
8.D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32年英国实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在议会中更多的席位,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英国议会又先后颁布法案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说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改革,故选D项;材料信息是关于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问题,并非是福利制度,排除A项;材料改善的是工人的经济地位而非政治地位,排除B项;自近代以来英国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始终是由资产阶级政党掌控着,排除C项。
9.A 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旧有的家庭结构产生冲击,女性开始参与社会生产,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排除;材料体现了妇女的经济地位提升,非政治地位,排除D项。
10.A 据材料“1850年前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必备的生活用品”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工厂制度、新式交通工具的普及都对时间提出要求,故选A项;材料“英国人时间概念被空前强化”说明是大众的需求不是钟表制造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钟表普及但不能说明生活质量提高,排除C项;英国的民主政治确立于1689年,与1850年前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B 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对社会劳动力的要求逐渐提高,推动了普鲁士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生产力进步提高了国民素质,故选B项;1871年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才实现统一,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德国各邦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与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排除C项;“义务教育制度”“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只能培养人们的基本素养,不属于高科技研究的范畴,排除D项。
12.B 材料表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对军事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军事的需求又促进了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即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故选B项。
13.C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只说明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不能证明掌握了登陆火星的技术,故①错误;从“天问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奋斗者号”到“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说明我国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故②正确;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投入持续加大,科技不断发展,故③正确;只是在某些领域,我国科技取得领先,科技竞争力没有居世界第一位,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14.D 材料“通过把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体现的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不符,B、C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
15.C 人工智能的应用既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还能避免发生工伤事故,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故选C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使用可以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并非失业,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并无新兴产业的信息,排除B项;人工智能是机器,不能提高人类的智力水平,排除D项。
16.A 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发展,推动了“拍客”文化的大规模流行,可以看出高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故选A项;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排除C项;拍客文化可以为拍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拍客”文化不具有全球性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更不能反映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排除D项。
17.(1)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
(2)特征:小农户个体经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第(2)问,根据材料二“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知,小农户个体经营,男耕女织;根据材料二“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可知,自给自足;根据材料二“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可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农经济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古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8.(1)图1:从中古时期人力手工、效率低、产量少、独自、作坊制、空间狭小等角度作答。
图2:从近代工业文明的机器、协作、效率高、产量高、工厂制、车间宽阔等角度作答。
(2)示例
设计:自动化的机器正在快速地操作,工厂车间空无一人,只有来回穿梭的智能机器人的检查。
理由:二战以来,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解析:第(1)问,图1:据材料“1425年纽伦堡的织布工,使用制式脚踏织布机”可以从中古时期人力手工、效率低、产量少、独自、作坊制、空间狭小等角度作答。图2:据材料“工业革命中在工厂中工作的纺织工人”并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以从近代工业文明的机器、协作、效率高、产量高、工厂制、车间宽阔等角度作答。第(2)问,运用正确的史实,言之有理即可。首先确定主题为人工智能无人纺织车间,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智能化、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应用来设计。
19.(1)特征:家庭结构,父母独居家庭数量增加;
家庭职能,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渐消失。
(2)背景: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家庭手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逐渐提上日程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可知,父母独居家庭数量增加。第二小问,据材料“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可知,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渐消失。第(2)问,主要从经济、思想、社会等方面来分析,经济方面,据材料“在19世纪的西欧”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家庭手
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从材料“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可知,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强;思想方面,据所学可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社会方面,据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逐渐提上日程等。
20.示例
论题:科技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阐述:春秋时期的墨子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明了木鸢,放风筝因此成为古代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莱特兄弟利用风筝原理做出了飞机模型,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为后来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世纪初,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增强了胸腔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应运而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总之,科技发明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需要通过分析人类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生活和时代变化的影响,得到论点,即科技源于生活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的论题进行论述,同时要注意在论证的过程中将每项发明出现的时代背景写清楚,例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这一时期新的动力内燃机被发明出来,内燃机的重量大大减轻但是动力却更加强劲,这标志着风筝原理成功应用于人类的航天事业,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最后得出科技发明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的结论。
5 / 5(共52张PPT)
单元质量检测(二)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如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单位:件)对比
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
A.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B. 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C.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与公元前3世纪以前相比,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有显
著增加,这表明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力有所发展,故选A项;材料强
调的是铁农具数量的变化,与工商业发展情况无关,排除B项;材
料强调与先秦相比,秦汉时期出土铁制农具有显著增加,并不能说
明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就已出
现,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
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如图)可以“水轮翻转无
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 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
B. 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
C. 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
D. 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
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可知,不同时
代器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动力的革新,实现了从人力到水力的过
程,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动力的革新,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
A项;材料未涉及灌溉技术,排除C项;材料中不断更新的做法属
于手工业技术,不能说明是封闭的,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从目前已发现的两汉冶铁遗址来看,绝大多数遗址都在矿山附近,
缺乏水力牵引。元朝王祯在其著作《农书》中对东汉杜诗创制的水
排考证道:“去古已远,失其制度”,经过他“多方搜访”,才弄
清楚。这说明(  )
A. 汉代水排用于农业灌溉
B. 古代水排技术尚未成熟
C. 东汉水排制造工艺高超
D. 古代水排未被广泛使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虽然汉代已经发明了“水排”,但两汉冶铁遗址绝大多
数都在矿山附近,缺乏利用水力的条件,这就说明汉代“水排”的
利用非常有限,元朝王祯说“去古已远,失其制度”,他“多方搜
访”才得其详,说明古代水排未被广泛使用,故选D项;水排是鼓
风冶铁工具,不是农田灌溉工具,排除A项;水排是一种冶铁工
具,而且材料只是强调后世王朝失去了对水排记载和传承,不能反
映技术是否成熟,排除B项;“绝大多数遗址都在矿山附近,缺乏
水力牵引”说明材料主要探究的是东汉时期水排在冶铁过程中的使
用情况,并未体现制造工艺,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公元前59年王褒到(四川)湔山时写下了《僮约》,描述了田庄经
济的场景:“脍鱼炰鳌,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往
来市聚。”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产模式专业性 B. 田庄丰富的商业活动
C. 自然经济封闭性 D. 辞赋夸张无史料价值
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的田庄经济场景可知,体现的是田庄内部
丰富的商业活动,B项正确;材料与生产模式的专业性无关,排除
A项;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封闭性的内容,排除C项;辞赋具有一
定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北宋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
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
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
就。这反映出当时(  )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可知,北宋中期,四川井研县密布着大量采用新
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
盐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A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
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没有普及,C项错误;材料
强调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1850年,显然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加工程序朝着集中化方向发展,
聚集在同一屋檐下,这一趋势的吸引力在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
序专门化程度、使用更强力的机械和建立有效的劳动纪律,最终创
造出一个成熟的工业化社会。由此可知工业聚集(  )
A. 有利于提升生产社会化效率
B. 提高工人整体待遇
C. 提高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D. 完成了国家工业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这一趋势的吸引力在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
序专门化程度、使用更强力的机械和建立有效的劳动纪律”可知,
工业聚集会对生产社会化效率有提高作用,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
工人待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领域内的变化,与
政治地位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1895年,清政府发出一道“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上谕;1903年,
清政府设立商部,同时鼓励各地设立商会,并制定了奖励工商业发
展的一系列政策。这些举措(  )
A. 带动了民间投资设厂热潮出现
B. 导致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 客观上延迟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D. 推动了洋务企业的较快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1903年
设立商部,奖励工商,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即民间投资设厂热潮出现,故选A项;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就已
兴起,“开始”说法错误,排除B项;投资设厂促进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反清革命的爆发,排除C项;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1833年英国议会设工厂监察员、矿地督察员,防止工人特别是女
工、童工超时或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1867年又颁布法案,要求50
人以上的工厂不得使用童工;1874年和1878年又出台了两个工厂法
案改善工厂条件,降低工作时间。这说明(  )
A. 英国福利制度完善
B. 工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 英国议会性质转变
D.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改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32年英国实行议会改革,工业
资产阶级获得在议会中更多的席位,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资本
主义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英国议会又先后颁布法案改善工人
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说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改革,故选D项;
材料信息是关于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问题,并非是福利制
度,排除A项;材料改善的是工人的经济地位而非政治地位,排除
B项;自近代以来英国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始终是由资产阶级政
党掌控着,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19世纪中期,英国一位正在替妻子补袜子的男人对来访的朋友说:
“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
经三年多没有工作……她早就成了家里的男人,我却成为女人
了。”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A. 冲击了旧有的家庭结构
B. 抬高了工人的就业门槛
C. 改变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D. 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旧有的家庭结构产生冲击,女
性开始参与社会生产,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
未涉及,排除;材料体现了妇女的经济地位提升,非政治地位,排
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1850年前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必备的生活用品,英国
人时间概念被空前强化,时间第一次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这一
现象说明(  )
A. 生产力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节奏
B. 工业化推动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C. 钟表普及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D. 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生活近代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1850年前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个阶级
必备的生活用品”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工厂制度、新
式交通工具的普及都对时间提出要求,故选A项;材料“英国
人时间概念被空前强化”说明是大众的需求不是钟表制造的发
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钟表普及但不能说明生活质量提高,
排除C项;英国的民主政治确立于1689年,与1850年前后时间
不符,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基本普及
了义务教育。与此同时,其他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
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一系列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说
明(  )
A. 政治统一推动教育发展
B. 生产力进步提高了国民素质
C. 联邦制度影响民主进程
D. 科技实力决定国家未来走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对社会劳动力的要求逐
渐提高,推动了普鲁士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生产力进步提高了
国民素质,故选B项;1871年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才实现统
一,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德国各邦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与
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排除C项;“义务教育制度”“中等专业技
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只能培养人们的基本素养,不属于高科
技研究的范畴,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
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
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提高
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 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C. 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
D. 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表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对军事的发展有重要作
用,而军事的需求又促进了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即军事需求促
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故选B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近年来,从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到北
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
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到“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全球领先,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这说明中国(  )
①已经掌握登陆火星的技术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 ③科
技发展得益于国力增强 ④科技竞争力居世界第一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只说明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不能证明掌握了登陆火星的技
术,故①错误;从“天问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奋斗者号”到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说明我国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故
②正确;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投入持续加大,科技不断发
展,故③正确;只是在某些领域,我国科技取得领先,科技竞争
力没有居世界第一位,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互联网催生了大批打车软件,这些打车软件通过把互联网和传统
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这反映了(  )
A. 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变
B. 互联网技术超过前代
C. 信息技术普遍的应用
D.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解析: 材料“通过把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
了车辆的使用率”体现的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故选D
项;A项与材料不符,B、C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人工智能(AI)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危险和
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发生
工伤事故。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A. 导致了技术工人的大量失业
B. 推动了新兴产业的产生
C.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
D. 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人工智能的应用既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还能避免
发生工伤事故,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
安全,故选C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使用可以减轻人类劳动强
度,并非失业,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
响,并无新兴产业的信息,排除B项;人工智能是机器,不能提
高人类的智力水平,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过去,摄像、发布新闻多是新闻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事。数码摄
像设备的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为“拍客”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以“原创、关注、分享”为特点的“拍客”文化开始大规模流
行。这一新现象折射出(  )
A. 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
B. 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C. 世界文化趋向于同一化
D.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发展,推动了“拍
客”文化的大规模流行,可以看出高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
的重大变化,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故选A项;世界开始进入
信息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当今世界文化呈
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排除C项;拍客文化可以
为拍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拍客”文化不具有全球性经
济增长模式的特点,更不能反映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排除
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
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
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
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
石。”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生产培育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
畦,瓜瓠果蓏……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 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8分)
答案: 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
生产方式的确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
征。(6分)
答案:特征:小农户个体经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重农抑商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根据材料二“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知,小农户个体经营,男耕女织;根据材料二“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可知,自给自足;根据材料二“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可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农经济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古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图片上的纺织
  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教授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
主义全球史》中描绘棉花纺织时运用了下列两幅图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概括指出《棉花帝国》作者运用图1、图2的意图是什么。
(8分)
答案:图1:从中古时期人力手工、效率低、产量少、独自、作坊制、空间狭小等角度作答。
图2:从近代工业文明的机器、协作、效率高、产量高、工
厂制、车间宽阔等角度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图1:据材料“1425年纽伦堡的织布工,使用制式脚踏织布机”可以从中古时期人力手工、效率低、产量少、独自、作坊制、空间狭小等角度作答。图2:据材料“工业革命中在工厂中工作的纺织工人”并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以从近代工业文明的机器、协作、效率高、产量高、工厂制、车间宽阔等角度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2000年前后先进的纺织图,说说你的设计
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示例
设计:自动化的机器正在快速地操作,工厂车间空无一人,
只有来回穿梭的智能机器人的检查。
理由:二战以来,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广泛应
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解析:运用正确的史实,言之有理即可。首先确定
主题为人工智能无人纺织车间,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智能化、
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应用来设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19世纪的西欧)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
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
了……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
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当有了一个
在新地方安居的机会时尤其如此……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
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
征,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
——[奧地利]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西欧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的发展特
征。(4分)
答案: 特征:家庭结构,父母独居家庭数量增加;
家庭职能,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渐消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可知,父母独居家庭数量增加。第二小问,据材料“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可知,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渐消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世纪西欧家庭特征的
背景。(8分)
答案:背景: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家庭
手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城市化进程加
快,人口流动加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年轻人独立意识增
强;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逐渐提上日程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主要从经济、思想、社会等方面来分析,经济方面,据材料“在19世纪的西欧”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家庭手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从材料“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可知,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强;思想方面,据所学可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社会方面,据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逐渐提上日程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科技进步与生活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 概况


、 飞
机 相传中国的墨子用木头制作了一个风筝,称为“木鸢”。宋代
的《清明上河图》上绘有人们放风筝的情形。13世纪时,意大
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风筝传入欧洲。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双
翼飞机造型的盒装风筝,用来实验在飞行状态下的飞机控制原
理,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了飞行梦,人类从此开启了飞翔时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发明 概况
听诊
器 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找人制作了一根空心木管,后将其分为两段,并以螺纹旋转连接,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由于听诊器的发明,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胸腔疾病
移动
支付
工具 1998年12月,马斯克和其他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Paypal,Paypal成为备受全球亿万用户追捧的国际贸易支付工具,即时支付,即时到账。2003年,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上线,随时支付在中国迅速扩散开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提取表中信息,围绕“科技与生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
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
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科技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阐述:春秋时期的墨子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明了木鸢,放风筝
因此成为古代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莱特
兄弟利用风筝原理做出了飞机模型,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
机,为后来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世纪初,法国医
生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增强了胸腔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应运而生,推动了国际
贸易的发展。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
消费习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总之,科技发明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需要通过分析人类历
史上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生活和时代变化的影响,得到论点,即科
技源于生活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上述的论题进行论述,同时要注意在论证的过程中将每项发明
出现的时代背景写清楚,例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是在第二次工
业革命期间,这一时期新的动力内燃机被发明出来,内燃机的重
量大大减轻但是动力却更加强劲,这标志着风筝原理成功应用于
人类的航天事业,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最后得出科技发明来
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的结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