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3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重点)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重点)
3.能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
新课导入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 ,异号得 ,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 .
正
负
0
复习回顾
2.有理数的倒数:如果两个有理数的 ,那么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正数的倒数一定是 ,负数的倒数一定是 ,0 倒数.
乘积为1
正数
负数
没有
新课导入
思考: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你是如何判断的?
2×3×4×(-5)
2×3×(-4)×(-5)
2×(-3)×(-4)×(-5)
(-2)×(-3)×(-4)×(-5)
7.8×(-8.1)×0×(-19.6)
情景引入
只考虑积的符号,第一、三式的积是负的,第二、四式的积是正的.
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讲授
探究一:多个有理数相乘
思考·交流: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与同伴进行交流.
新课讲授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知识归纳
(1)多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个因数绝对值的乘积.
(2)多个有理数相乘时,有一个因数为0,积为0.
新课讲授
1. 三个有理数的积为0,可以推出( ).
A.三个数都为零
B.三个数中有一个为零,其余都不为零
C.三个数中有两个为零
D.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D
新课讲授
探究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尝试·思考:我们已经规定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按照这一法则,乘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请你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ba
(ab)c = a(bc)
1. 乘法交换律: .
2. 乘法结合律: .
3.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
a(b+c)
ab+ac
=
新课讲授
2.计算:
解:
你是如何计算的?
新课讲授
解法一:
解法二:
比较两种解法,说说它们的区别,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先计算括号里的.
先应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新课讲授
解:
原式=
-24× -24× +24× - 24×
5
8
1
6
3
4
1
3
3.计算:
= - 8 -18 +4- 15
= - 41 +4
= - 37.
以上解答正确吗?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__ __ __
新课讲授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 8 + 18 - 4 + 15
= - 12 +33
= 21.
=(-24)× +(-24)×(- )+(-24)× +(-24)×(- )
1
3
3
4
1
6
5
8
正确解法:
注意:运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时,不要漏掉符号,不要漏乘.
典例分析
解:(1)原式=[(-2.5)×(-4)]×[8×(-0.125)]×(-0.1)
=10×(-1)×(-0.1)
=1.
典例分析
方法一:
方法二:
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例2 计算:
典例分析
方法一:
方法二:
=-699×2
学以致用
1.n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它们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而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而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而定 D.由负因数的大小而定
C
2.计算 的值为 ( )
D
学以致用
4.算式-25×14+18×14-39×(-14)=(-25+18+39)×14是逆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 D.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5×(-4)×(-2)×(-3)=5×4×2×3=120
B.(-9)×5×(-4)×0=9×5×4=180
C.(-3)×(-9)-8×(-5)=27-40=-13
=7×
=
D.7×
A
学以致用
5.计算:
(1)(-125)×(-2)×(-8);
(2)
(3)22×(-33)×(-4)×0.
(4)
解:(1)原式=-(125×2×8)
=-2 000.
解:(3)原式=0.
=-18.
学以致用
6.计算:
学以致用
7.计算:
课堂小结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2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乘法的交换律
乘法的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b×a
(a×b)×c=a×(b×c)
a×(b+c)=a×b+a×c
(既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
习题2.3: 3,7,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