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新课导入
富士山
新课导入
东京天空树,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墨田区的电波塔
新课导入
日本樱花
学习目标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3.家国情怀: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新知讲解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大和政权的统一
1)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2)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3)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新知讲解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如“田部”、“海部”。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新知讲解
二、大化改新
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新知讲解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新知讲解
1.背景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根本因素)
(催化因素)
2.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3.代表人物:中臣镰足
新知讲解
中臣镰足
新知讲解
(1)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4.内容
新知讲解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新知讲解
茶道
新知讲解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新知讲解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新知讲解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寳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新知讲解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含义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新知讲解
武士
新知讲解
2.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
军事权力;天皇实际大
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
性的摆设。
总结归纳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武士和武士集团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和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
内容、作用
时间、原因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的幕府统治
含义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