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3 响度与音色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小结
05
课堂练习
知道什么是响度,了解影响响度的因素是什么;知道什么是音色;了解不同响度或音色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物理观念)
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或不同特征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了解响度、音色在生活、艺术的应用,认识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科学探索热情。(科学态度与责任)
这和声音的什么特征有关? 我们又是怎么辨认各种乐器乐音或人声?
音乐会表演现场,
音乐有时轻柔,
有时激昂,
不同乐器合奏,
合唱团演员随着乐器唱和……
知识点1
声音的强弱—响度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3 响度与音色
观察下列场景,说出它们所描述的声音关键词的特点……
因为工具发出的声音很“大”
人们说话的声音很“小”
装修现场各种工具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人们在静谧的美术馆“轻声细语”地交流
生活中,我们经常描述某些声音很大或很小,很强或很弱……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做音量
| 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
先轻轻地敲鼓,听鼓声的响度,观察小纸屑的跳动幅度;
然后用力敲鼓,再次听鼓声的响度,并观察小纸屑的跳动幅度。
纸屑的跳动幅度直观地反映了鼓面的振动幅度……
轻轻敲鼓
那么,鼓声的响度与鼓面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鼓声响度小
纸屑跳动幅度小
用力敲鼓
鼓声响度大
纸屑跳动幅度大
说明鼓面振动幅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 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取一把弦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琴弦,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大力拨动琴弦时,琴声的响度大
哪种情况响度大?
大力拨动琴弦时,琴弦的振动幅度大
什么时候弦的振动幅度大?
说明琴弦振动振幅越大,琴声响度越大
活动中两组实验都提及“振动的幅度”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通过活动可以得出
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知识点2
用波形比较振幅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3 响度与音色
我们也能从声音的波形图判断声音的响度……
振幅较小,响度也较小
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
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
振幅较大,响度也较大
因此,在波形图上,声波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0 dB——人耳能听见的最弱声音的强度,这是听觉的下限,但是不代表没有声音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是 dB
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
通常情况下,人对声音响度的感知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 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在大课室里越靠近讲台听老师讲课越清晰
越靠近音响听到的音乐越大声
还与声音分散程度有关,通常声音传播得越远越分散——
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 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在活动现场用喇叭形传声筒减少声音分散
医生用听诊器能更集中听到心跳声
知识点3
声音的品质—音色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3 响度与音色
55147
平时我们闭着眼睛,就能听出是哪位熟悉的同学在讲话,也能区别哪个是小提琴声,哪个是笛子声……
这说明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
还有哪个特征
55147
还有第三个特征,人们就是根据它辨别发声体——
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
决定发声体音色的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
——如敲木头和石头声音不一样
发声体的结构
——如敲实心木头和空心木头声音不一样
发声体的发声方式
——如拉琴弦和拨琴弦的声音不一样
55147
| 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
1.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
2.下图是音叉、单簧管、小提琴所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比较它们的异同。
不同音色的声音波形不同
55147
55147
综合我们学过的声音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分析下面几个波形图的差异……
比较波形图的频率,图甲、丙、丁的频率一样,且频率比图乙的高
因此声音甲、丙、丁音调一样,且比声音乙音调高
甲
乙
丙
丁
比较波形图的振幅,图甲、乙、丙的振幅一样,且频率比图丁的大
因此声音甲、乙、丙响度一样,且比声音乙响度大
比较波形图的波形,图乙、丙、丁的波形一样,因此声音乙、丙、丁的音色一样
知识点4
管乐器和弦乐器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3 响度与音色
交响乐团里的音乐家互相配合,演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里面的管乐器和弦乐器属于两个不同的“家族”,它们产生声音的材料、结构和部件都不同……
管乐器——有些乐器的发声体是管状的乐器,如笛子、唢呐、小号、单簧管等……
通过激发管内空气柱的振动来产生声音
发声体
空气柱
发声方式
改变音调的方式
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弦乐器——通过摩擦或弹拨琴弦来产生声音的乐器,如二胡、竖琴、吉他、小提琴等……
通过摩擦或弹拨琴弦来产生声音
发声体
琴弦
发声方式
改变音调的方式
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改变声音的音调
响度与音色
响度
04
课堂小结
定义:声音的强弱
影响因素
不同响度声音在波形图上的体现:振幅的不同
发声体的振幅大小
距离声源的远近
声音的分散程度
响度的大小: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是 dB
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
音色
管乐器和弦乐器
影响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
发声体的结构
发声体的发声方式
不同音色声音在波形图上的体现:波形的不同
1、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都不会变
B
A
3、下列关于声音“高”“低”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男低音”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D.“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
4、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调大音量旋钮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5、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 )
A.保持声音的音调
B.保持声音的音色
C.保持声音的频率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A
D
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它,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太小
B.钢尺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
C.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会使发声的音调发生改变
A
7、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保持不变
C.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D.接收器将变化的声音信号转变为变化的电流信号传输给计算机
C
8、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相同,甲和丁的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甲和乙的 不相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响度
9、“鼓声悠扬天地间,鼓槌敲打不间断”。鼓声是鼓面的 产生的;用力敲击鼓面,鼓声会更大,说明响度与 有关;在太空中敲击鼓面 (填“仍能”或“不能”)产生声音。
音调
音色
振动
振幅
仍能
10、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和录的音都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 音调不同;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可以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 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响度
音色
11、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好。
(2)这小孩说起话来“脆如银铃”说的是声音的 高。
(3)“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大。
音色
音调
响度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凡设计了下面A、B、C、D四个实验,如图甲,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在图D的实验中,小凡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这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
(3)如图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 (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12、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征:
AC
频率
振幅
响度
钢尺
增大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起到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 越大;
(4)如图丙,李雪将上面置有轻质小球的发声体放在玻璃罩内,通过抽气口,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看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然在剧烈地跳动。由此得出实验结论:声音传播 介质,而光的传播 介质。(均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13、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振动
放大作用
空气
不能
响度
需要
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