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补充篇目《青玉案·元夕》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语文补充篇目《青玉案·元夕》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5 08: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增补篇目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课堂导入
( )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 )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请说出下列诗歌描写的哪个传统节日?
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该节日有哪些庆祝活动?
那么,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又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课堂导入
烟火迷离处,诗人守望的赤诚。
任务一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走进不一样的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兵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效忠朝廷,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立志报国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奋起反抗。
1162年 二十三岁的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活捉叛徒交给南宋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起义南归
坎坷仕途
1162年至1181年,辛弃疾的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他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继续坚持主战,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朝廷偏安江南,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无人采纳他的建言。在此期间,他被收了军权,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宦迹无常。
归居田园
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走进词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其词笔势纵横,气势恢宏,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但屡屡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1140—1207)
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情境任务:
杭州文学馆落成后,准备为南宋的辛弃疾设置一个展厅,展厅除了画像、绪言、结语外,按照“侠骨”“柔肠”两个部分展开,每个部分都精选对应的代表作品,来对应概念进行文学化阐释。但有一些后续工作并未完成,需要你积极参与来帮助文学馆完成这一部分工作。
“侠骨”馆
“柔肠”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清平乐·村居》
郭沫若曾在辛弃疾墓前写过一副挽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却恨无路请缨
欲补天穹
却恨无路请缨
欲补天穹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一种宝石制成的案台,通常用来放置文房四宝,如笔、墨、纸等。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即中国传统的元宵节。
解读题目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任务二
理解诗意
赏析手法与情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
我在汹涌的人潮里找寻她千百次却总是不见踪影,忽然,回头一看,她竟然在灯火幽暗的角落还未归去。
结合创作背景,思考作者为何写“那人”?
合作探究
“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与当时的黑暗现实同流合污。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热闹欢乐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总结主旨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古今凡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分别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情境默写当堂练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境,则取自于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中的一句,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青玉案 元夕》中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十五之夜焰火乍放后缤纷如落雨的美丽景象。
3.《青玉案 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
4.《青玉案 元夕》中
生动地展现了元宵整夜百乐齐鸣、花灯炫目的热闹景象。
5.《青玉案 元夕》中用
一句写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宝马雕车香满路”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