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5 10: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chénɡ chè( )的池水照见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
(2)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bì hù( )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ɡ wén( )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4)秋天,像一位shén tōnɡ ɡuǎnɡ dà( )的魔术师,挥一挥衣袖,天气就冷了。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救药 力不暇供 不求甚解 莽莽榛榛
B、骇人听闻 媚开眼笑 威风凛凛 小心翼翼
C、神通广大 油然而生 兴高彩烈 东倒西歪
D、齐人忧天 钦差大臣 哄堂大笑 随声附和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
B、某银行柜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持枪抢劫案。
C、某人在半年中就贪污公款上千万,这件事实在骇人听闻。
D、我校申办第五届市中学生运动会成功,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时刻!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电网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
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之一。(删去“之一”)
B.我们热情欢迎台湾青年来大陆圆梦、追梦,愿意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将“圆
梦”和“追梦”调换位置)
C.在央视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删掉“通过”或“使”)
D.团委会和学生会策划和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明白中华传统文化。(将“开展”改为“举办”)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我要派诚实的老大臣到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
B、“是什么在飞?”盲孩子停下脚步仔细听着,“我听见翅膀扇动的声音”。
C、女娲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D、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7.《西游记》里有不少借“动物”塑造的形象。例如猪八戒,他身上有着猪的特点:身体肥胖硕大,长相丑陋,好吃懒做。他嘴馋贪吃,在五庄观里,他看见镇元大仙的徒弟吃了人参果,就唆使孙悟空偷来人参果,并将人参果囫囵吞下,尽显贪吃的本相。请你从下列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动物”来突出这个形象的特点的。
猴—孙悟空 熊—黑风怪
古诗文填空
(1). 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山夜雨涨秋池。
(3)白居易《暮立》中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而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当我们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时,可以引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思念之情。
9.班级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研学活动,小粤同学计划去参观文德楼,感受红色文化。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近日,经过为期1 年的改造更新,位于越秀区的文德楼重新对外开放。该楼成为广州市首个在居民楼内部运行的红色场所,为老城区新添一座“红色地标”。文德楼位于文德东路25-27 号,建于20 世纪初,是一座“n”字形洋楼,由五幢三层高的楼房连成一体。楼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铺设花阶砖,外墙为明快的黄色。
1925 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租赁文德楼部分房子给周恩来夫妇等共产党人居住,其中周恩来、邓颖超住文德楼3 号2 楼。从文德楼开始,周恩来与邓颖超携手相伴余生,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广州组建小家之后,他们立马投身到各自的战斗领域,决心以行动改变国家命运。
材料二: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五14:00—17:30
每周六周日9:30—12:00;14:00—17:30
预约流程:
任务一:提参观建议
(1)请根据材料二用简明得体的语言给小粤提出参观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拟写推荐语
(2). 参观结束后,小粤要向同学们推荐“文德楼”。请你帮他写几句推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________写法和________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认为“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11、诗人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 )
(3)闻之于宋君(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②,加涂其上,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④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高阳应:宋国大夫。室家:房屋。②生:湿。③挠:弯曲。④缘:根据。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高阳应将为室家( )
(2)木益枯则劲( )
(3)室之始成也善( )
15.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16.【乙】文的寓意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皇帝的新装(节选)
安徒生
①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姝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一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②“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③“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④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オ缝好的靳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⑤“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责重的衣服!”
⑥“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⑦“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⑧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⑨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堆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已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已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帘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⑩“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1”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7.仿照示例,概括选文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①-8:
9-13:皇帝穿新衣游行,小孩揭穿骗局
18.请从人物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中的黑体词。
19.对下面句子朗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朗读时应语调上扬,极力夸张,突出衣服的优点。)
B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加点词语要重读,表达强烈的赞美。)
C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速缓慢,突出孩子的天真单纯。)
D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气坚定,突出皇帝的自欺欺人。)
20.本文结尾由一个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浪潮拍击下的老农民[注]
陈忠实
一场募捐活动在师范学校掀起来了!
“为了砸断封建锁链!我捐三块……”
“再不能容忍我们的姐妹作封建婚姻的牺牲品!我捐一块……”
“为了解放,为了自由!我捐……”
我按按书包,四百块人民币正在手心,我的心止不住一阵发热,隆冬原野上清晨凛冽的寒风也不那么厉害了。
我们三人走进田家寨,几经打问,终于找到田芳家的门口。
老汉回来了,头上裹着一条黑布帕子,鼻子冻得红红的,一进门,大声说:“三位先生来了!抽烟——”把那个短杆旱烟袋依次让给我们三人,随之在门槛上坐下来。
“三位有何贵干?”他仰头问。
王老师和他谈起田芳的婚事,给他解释新社会婚姻自由的道理。老汉低着头,抽着烟,做出一种耐心听着的姿态。一当王老师停住口,他仰起脸,做出深明大义的神气,说:“新社会好,咱农民拥护共产党。儿女的婚嫁之事,应该由家里管,政府和学校管这些事做啥?”
王老师又耐心给他解释学校应该管的原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田芳的父亲说,“你们都是有知识的人,比我懂得多。我跟人家说下一句话,三媒六证,邻里皆知,而今一水冲了,我在田家寨还算不算人?”
我心里暗暗吃惊。这个老农民,一身黑色家织粗布棉袄棉裤,补丁摞着补丁,肘头露出变成黑色的棉花絮子,一脸皱褶,鼻尖上吊着清凌凌的水一样的鼻涕滴子,捉着烟袋的手指像树皮一样裂开着口子,嘴里却吐出一串一串半生不熟的词句。我早已从田芳口里得知,她的父亲是个一字不识的粗笨庄稼汉。一个大字不识的粗笨庄稼汉,谈起话来,却要讲信义,夹杂些半通不通的古文词。如果是我的父亲这样讲话,也不足怪,而田芳的父亲却叫我奇怪了。
王老师索性问起八石麦子的事。
“有这事。”田芳的父亲一口应承,“家家的女子都卖钱,家家的儿子订媳妇都花钱。我吃了人家的麦子,我不昧良心……”
王老师又讲道理,说那根本不是昧良心的事。我也就一手掏出四百元钱来:“这是我们同学和老师的一点心意,目的只有一个,让田芳能安心读书,再甭逼她上轿了……”
老汉瞪大眼睛,瞅着我递到他眼前的一厚扎票子,愣住了。他显然没有料到我们的这个举动。愣了半天,忽然醒悟了似的,猛地伸出双手,把我的手推开,并且站了起来:“这不能,这不能呀!”
“我们是为了田芳的前途……”我说。
“为了啥也不能失信!”老汉说。
“你要是不收,我们就——”王老师看说服不下,就使出我们路上商量好的最后的一招,“交给乡政府,由乡政府交给大张村那家人。当然,这样一来,媒人和你难免就不好看了。你知道,上次抢人,县上扣了大张村三个人,刚刚释放……”
“哎呀!”田芳的父亲颓然坐在门槛上,双手抱住头叹息。
王老师示意我把钱放下。我瞅瞅那张破烂的用麻绳扭着腿儿的小桌子,上面摆着盆盆罐罐,把钱放下了。
“我们走了。”王老师站起来说。
田芳的父亲抬起头,看见桌子上的那一摞钱,没有推辞,脸上露出愧疚不堪的神色,张开双手,挡住门:“说啥也不能走……不吃饭了,再坐坐……”
我们又坐下了。
“唉,三位同事……”他摆摆头,一脸诚恳的又是惶愧的神色,“解放了,已往的礼性全部不合时了吗?”
王老师笑了:“也不是这么说。你,一个贫农,翻身了,扎实种你的地,把日子往好里过,顾那么多臭礼性做啥?”
“解放了好!确实好!不拉兵了,官人不欺百姓了,确实好!可这新社会——”田芳的父亲现在显出一个老庄稼汉的天真来,说,“全都没大没小了吗?男女不分了吗?不顾脸面了吗?”
王老师哈哈笑着,摇摇头。
“你看——”老汉举出例证来,“俺田家寨,有五个姓氏,田姓是主,其余是后来派进来的。人说,‘歪胡家,捣秦家,恶鬼出在刘、李家,仁义礼智大田家’。而今,田家人也不讲礼义了!你看看,那些男男女女,这个离婚呀,那个自由呀!闹得全都乱了套……当然,咱连咱的女子也没管得住!”
“你为啥要管人家哩?”王老师笑着问,“人家年轻人,听啥不听啥,自己有主意了!你拿那些老封建思想管人家,肯定管不住!”
田芳的父亲叹息:“咱们人老几辈儿没跟人胡说白道过,穷是穷,可没做下让人指脊背的事……”超然客公众号
“你把我压迫了一辈子!”田芳的母亲说,“而今孩子压不住了……才好!”
“你——”田芳的父亲红了脸,“我看我活不成了!”
“穷得叮当响,臭礼性倒多!”女人更加壮起胆子,“土改时,工作组分给咱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他呢?晚上悄悄给人家送回去,让民兵抓住了,审了半夜,说他跟财主有勾搭,他只说……我不能白受不义之财……你们三位听听,这就是他的礼性!”
告别了田芳的父母,我们三人重新返回。太阳升起在冬日灰蓝的天际,寒气消散了,道路上开始松冻,泥泞布满乡间大道。我们三人回味着刚才和田芳父亲的有趣的谈话,说着笑着,走到慢坡顶上。
眼前是渭河平原的壮丽的原野,坦坦荡荡,一望无际,一座座古代帝王、谋士、武将的大大小小的墓冢,散布在田地里,蒙着一层雪。他们长眠在地下宫殿里,少说也有千余年了,而他们创造的封建礼教却与他们宫廷里的污物一起排到宫墙外边来,渗进田地,渗进他的臣民的血液,一代一代传留下来,就造成了如我的父亲和田芳的父亲这样的礼义之民吗?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
2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砸断封建锁链”“为了解放”“为了自由”表明了大家捐款解救田芳的目的,“我捐”反复出现,意在突出大家的生活变好了。
B.在“解救”田芳的过程中,王老师是主导者,面对固执地讲“信义”的田芳父亲,王老师在与他对话时一点也不急躁,逐步深入。
C.田芳的父亲“土改时因送回桌子被审”的情节,让王老师和“我”对他的“礼性”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也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D.“我”是整个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当时社会变革的观察者,“我”的心理活动与变化是读者理解故事的重要切入口。
22.关于文中田芳的父亲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芳的父亲是农民的代表,穿着家织且缀满补丁的粗布棉衣,手指像树皮一样裂开着口子,其外在形象体现了他的生活状态。
B.田芳的父亲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三媒六证,邻里皆知,而今一水冲了”,他不识字,说话文白夹杂,不忘自己认为的“信义”。
C.田芳的父亲面对“四百元钱”的资助,先是愣住,随后推开“我”的手,他表示坚决不能失信,这表明了田芳的父亲深受传统礼教影响。
D.田芳的父亲先前认为毁约不仅“失信”,更让自己没脸做人,最终默认收下钱,这一转变表现了他的觉醒,他开始认同新社会的规则。
23. 文本最后两段中的景物描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4. “新浪潮”的“拍击”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作文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天地互动”的天宫课堂吗?“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科普课。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室搬到了中国空间站,那么,在太空中的教室里上课,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事情呢?
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要求:(1)不少于5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
1、(1)澄澈 (2)庇护 (3)骇人听闻 (4)神通广大 2、A 3、D 4.D 5.C 6.D
7.示例:黑风怪。他身上有着熊的特点:浑身漆黑,十分威猛,力量像黑熊一样强大,他偷走了如来佛祖赐给唐僧的袈裟。孙悟空与他争斗多次,也未讨回师傅的袈裟,最后只好求助于观音,这体现了他像熊一般难缠的特点。8.(1)便引诗情到碧霄 (2)君问归期未有期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1). 示例:小粤,参观文德楼要先关注公众号“广美创展”,然后点击参观预约,场馆预约,选择文德楼个人预约,预约成功后保留二维码。还有,避开周一,文德楼周一闭馆。
(2). 示例:文德楼是周恩来夫妇等革命前辈曾经住过的一座百年洋楼;是广州市首个在居民楼内部运行的红色场所。强烈推荐给喜爱红色历史文化的同学们。
10、对比 议论 秋日胜春朝
11、诗人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常态,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认为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12.(1)打水浇田 (2)待,等到 (3)使知道
13.(1)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 (2)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14.(1)建造 (2)更加 (3)好的
15、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16.示例:做事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要谦虚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17、皇帝穿(换)上新衣,群臣极力赞美.
18、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大臣(内臣)们紧张、害怕、担忧的心理,他们装模作样地摸来摸去,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生怕被别人嘲笑自己不称职,结合语境分析),辛辣地讽刺了他们的愚蠢、虚伪。
19.C
20、①“小孩子”寄托着作者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
②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
③两相对比,鲜明揭示了统治者的腐朽、虚伪。
21. A 22. D
23. ①太阳升起,寒气渐消,道路松冻,象征旧秩序开始松动,新时代的暖意和生机渐现。②古代帝王、谋士、武将的大大小小的墓冢蒙着一层雪,象征他们宣扬的封建礼教如冰雪般渗入这片土地,对民众的影响深远。③时值冬天,春天也不远了,这两段景物描写蕴含着新旧碰撞、更替之意,既见时代进步的曙光,也有对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叩问。
24. ①师范学校师生发起募捐,以实际行动支持田芳,反对包办婚姻的封建习俗。②王老师等人向田芳父亲宣讲婚姻自由的政策,试图打破其封建观念。③政府介入大张村抢人事件,表明对封建行为的约束。④新社会“不拉兵”“官人不欺百姓”,从制度层面改变旧秩序。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