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 相 和 》 学 习 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速读 ,了解课文内容。 1.我读这篇课文用了 分钟 ,我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分别是: 事件 ① ( ) →② ( ) →③ ( ) 2.通过读课文,我发现这三个故事相对独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蔺相如在 、 中立了 功 ,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 ,引起廉颇不满 ,这才有了后来的 。(填序号) 二、默读 ,体会人物形象。 1.默读第 7 自然段 ,完成练习。 (1)第 7 自然段大约 270 个字 ,我的阅读时间约为 分钟。 (2)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连词成句地读 ,如读第一句, 眼睛扫过一整句话 ,我知道这句话讲“蔺相如向秦王献上和 氏璧”。 B.读到“怒发冲冠”时 ,我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查词典理解意思后再回读。 C.连读边思考 ,如读到“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我知道蔺相如想借此拿回和 氏璧。 (3)结合课文内容 ,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
谎称指出壁的毛病
)
(4)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 2.默读第 10-14 自然段 ,判断对错。 (1)渑池会上 ,秦王占到了便宜。 ( ) (2)渑池会上 ,除了蔺相如有功,廉颇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他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 备 ,所以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 ) (3)“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这句话是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为了维护 赵国的尊严 ,不畏强暴 ,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品质。 ( ) 3.第 17 自然段中,廉颇认为自己的错误在于 , 表现了廉颇 的品质。 三、总结 ,了解文学常识。 《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史学家 的《 》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 的。读完课文后,蔺相如给我留下了 的印象,廉颇给我 留下了 的印象,他们和好的原因是 。《 将 相 和 》 学 习 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速读 ,了解课文内容。 1.我读这篇课文用了 分钟 ,我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分别是: 事件 ① ( ) →② ( ) →③ ( ) 2.通过读课文,我发现这三个故事相对独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蔺相如在 、 中立了 功 ,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 ,引起廉颇不满 ,这才有了后来的 。(填序号) 二、默读 ,体会人物形象。 1.默读第 7 自然段 ,完成练习。 (1)第 7 自然段大约 270 个字 ,我的阅读时间约为 分钟。 (2)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连词成句地读 ,如读第一句, 眼睛扫过一整句话 ,我知道这句话讲“蔺相如向秦王献上和 氏璧”。 B.读到“怒发冲冠”时 ,我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查词典理解意思后再回读。 C.连读边思考 ,如读到“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我知道蔺相如想借此拿回和 氏璧。 (3)结合课文内容 ,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
谎称指出壁的毛病
)
(4)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 2.默读第 10-14 自然段 ,判断对错。 (1)渑池会上 ,秦王占到了便宜。 ( ) (2)渑池会上 ,除了蔺相如有功,廉颇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他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 备 ,所以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 ) (3)“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这句话是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为了维护 赵国的尊严 ,不畏强暴 ,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品质。 ( ) 3.第 17 自然段中,廉颇认为自己的错误在于 , 表现了廉颇 的品质。 三、拓展 ,创编故事情节。 一位同学想在结尾处增加“赵王两手拉着将相二人发出感叹”的情节。赵王会说些什么呢? 请你帮忙编一编。《将相和》学习单答案
一、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①② ③
二、
1.(1)略
(2)B
(3)要和璧一起撞碎 与秦王约定典礼日期
(4)勇敢机智
2.× √ √
3.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 勇于改过
三、
示例:你们是我赵国的中流砥柱、肱股之臣,有你们这样的人保卫赵国,真是赵国之幸啊!
总结:
司马迁 史记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 勇于改过 以国家大局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