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中学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语文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得分:
中
一、阅读(70分)
北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六书”最早出现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
的
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此时“六书”并没有具体的名称
和分类。
副
西汉至东汉,班固、郑众、许慎先后对“六书”进行了阕释。班固《汉书·艺文志》、郑众注《周礼》
如
只是简单地给出了“六书”的名目和次第,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不仅列出具体名称,还给“六书”
製
下了定义并举出例字。后世讲六书,一般都用许慎的名目取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以及假借。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经典的文字学理论著作。该书确立了
六书理论,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是研究汉字的纲领,是传统文字学的基石。
鄙
“六书”理论本身也存在着局限,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许慎把造字方法、结构类型、用字方法都放
到一个层次里,但在分析造字方法时,却只用了四种,没有“转注”和“假借”;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过
龆
茶
于简单,界限不清楚,意义不够明确,所举例证有歧义;“六书”立足小篆分析汉字构形,当时小篆已
常
潮
经开始符号化,图画性差、抽象性强,象形、指事、会意很难从字形分析。
在汉字构形理论研究方面,后世学者在许慎基础之上有所创新,从原来“造字之本”一个层面发
展为构形和用字的两个层面。清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戴震是最早明确提出“四体二用”说的学者,他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中指出:“象形、指事、会意、
谐声四者,书之体止此矣,转注、假借所以用文字者,为字之用”。戴震把“六书”区分为“体”“用”,实
际是把六书分为了造字法、用字法两类。
“四体二用”的提出是对“六书”理论研究的巨大突破和创新,在理论思辨与方法论上给后世学
者以极大的启示,他们由单纯地从汉字构形上去解说转注、假借,转向从文字的记录功能中寻找答
案,这为正确解释转注、假借开辟了道路,奠定了汉字构形理论创新发展的基础。
由于“六书说”并不是尽善尽美,还存在诸多不足,后世学者尤以近代以来的学者为甚,他们努
力摆脱传统“六书”理论的束缚,提出新的汉字构形理论,其中“三书说”影响最大。
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首先提出“三书说”: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和形声文字。在《中国文字
学》中又分别做了解释:“象形文字画出一个物体,或一些惯用的记号,叫人一见就能认识这是什
么…象意文字是图画文字的主要部分,和象形同是上古时期的图画文字,不过象意文字,不能一
见就明了,而是要人去想的…形声字的特点是有了声符,比较容易区别。”唐兰先生总结说:“象
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
声是文字的三个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
语文试题(雅礼版)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