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 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水 B.金刚石
C.氯化钠 D.氢气
2.虾皮、牛奶等食品都含有丰富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
A.钙分子 B.钙原子
C.钙离子 D.钙元素
3.下列微粒中,质子数一定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的是( )
A.氮原子 B.水分子
C.铝原子 D.氯离子
4.一些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在光照时释放出一种带负电荷的微粒,这种微粒是( )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原子核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6.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巩固已学的知识,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7.《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火法炼锌”是世界上最早的炼锌技术,炉甘石(ZnCO3)是火法炼锌的原料之一,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0 B.+2
C.+4 D.+6
8.化学科学常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3N——3个氮元素 B.O2——两个氧原子
C.Al——铝离子 D.F——1个氟原子
9.“”“”“”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是( )
A. B.
C. D.
10.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筛选出一种由钴、锡、钽制成的良好化学催化剂。如图是这三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锡原子的质子数为50 B.三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
C.钽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9 g D.一个钴原子核外有27个电子
11.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12.模型建构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图是研究原子结构历史上的一种模型。对下列图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乙和丙为同种元素
C.丙为相对稳定结构 D.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丙
13.高精度地磁监测系统可实现“震前”预报,该仪器的材料中含有金属钴,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数值为8
B.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C.钴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钴原子的中子数为27
14.镁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4,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原子和钠原子都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B.镁原子和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镁原子和钠原子的质量比为24∶23
D.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中,镁原子比钠原子的数目多
15.下列关于CO2、O2、SiO2三种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氧气
C.都只有两个氧原子 D.都含一个氧分子
16.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下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17.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原子序数为33
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 g
D.x=5,砷与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8.吸烟有害健康,尼古丁(C10H14N2)是香烟中毒性最大的物质,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由C、H、N元素组成
B.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C.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g
D.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19.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此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结构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
B.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变化
C.Mg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S2
D.硫离子(S2-)和氯离子(Cl-)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20.氮与氧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此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3
C.+2 D.+4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5分。)
21.(6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 __。
(2)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 __。
(3)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 __。
(4)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 __。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 __。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 __。
22.(5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氢元素:__ __;
②6个氯原子:__ __;
③6个氢分子:__ 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3CO”中“3”表示__ __;
②“S2-”中“2-”表示__ __。
23.(9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原子的原子序数是__ __,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 __周期,表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是__ __(填字母)。
(2)D元素与E所代表的元素可形成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 __。
(3)C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 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理由是__ __。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4)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 __(填序号)。
①Na、Cl ②O、S ③F、Cl ④Cl、Ar
(5)是由氟原子__ 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__ __。
24.(6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图3
(1)硒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由图1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 __。
(2)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 __;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 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图3中,A、B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 __相同。当C中x=16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 __。A、D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 __。
25.(9分)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n=3时,该原子为__ 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下同)元素的原子;当n=7时,该原子为__ __元素的原子;当n=8时,该原子为__ __元素的原子。n与粒子的关系非常密切。
(2)若m-n<10,该粒子是一个__ 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下同)。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 __。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 __。
(3)若m=16,则n为__ __,对应的粒子符号为__ __。
(4)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 __。
26.(6分)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孙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布丁”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布丁”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三种现象:
现象①__ __;
现象②__ __;
现象③__ __。
产生这三个现象的原因:
①__ __;
②__ __;
③__ __。
27.(6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图中有一处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应该改为__ __。
(2)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的质子数为__ 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 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名称是__ __。
(4)X2+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2+的离子符号是__ __。
(5)写出一条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__ 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28.(7分)α 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表示氮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和“===”表示原子之间的相互连接)计算:
(1)α 丙氨酸中各原子的个数比为C∶H∶O∶N=__ __。
(2)α 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 __。
(3)α 丙氨酸中C、O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 __。
(4)178 g α 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9.(6分)(1)标准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核电荷数为6,其电子数是__ __。
(2)若某原子的质量是上述碳原子质量的2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 __。
(3)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 kg,列式计算这种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列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 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C )
A.水 B.金刚石
C.氯化钠 D.氢气
2.虾皮、牛奶等食品都含有丰富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D )
A.钙分子 B.钙原子
C.钙离子 D.钙元素
3.下列微粒中,质子数一定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的是( D )
A.氮原子 B.水分子
C.铝原子 D.氯离子
4.一些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在光照时释放出一种带负电荷的微粒,这种微粒是( B )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原子核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C )
A. B.
C. D.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C中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6.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巩固已学的知识,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与a、b、c相对应的是( C )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7.《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火法炼锌”是世界上最早的炼锌技术,炉甘石(ZnCO3)是火法炼锌的原料之一,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C )
A.0 B.+2
C.+4 D.+6
8.化学科学常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D )
A.3N——3个氮元素 B.O2——两个氧原子
C.Al——铝离子 D.F——1个氟原子
9.“”“”“”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是( C )
A. B.
C. D.
10.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筛选出一种由钴、锡、钽制成的良好化学催化剂。如图是这三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锡原子的质子数为50 B.三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
C.钽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9 g D.一个钴原子核外有27个电子
11.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B )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12.模型建构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图是研究原子结构历史上的一种模型。对下列图示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乙和丙为同种元素
C.丙为相对稳定结构 D.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丙
13.高精度地磁监测系统可实现“震前”预报,该仪器的材料中含有金属钴,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x的数值为8
B.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C.钴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钴原子的中子数为27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7=2+8+x+2,x=15,A错误。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钴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B正确。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C错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钴原子的质子数为27;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不能确定中子数,D错误。
14.镁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4,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镁原子和钠原子都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B.镁原子和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镁原子和钠原子的质量比为24∶23
D.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中,镁原子比钠原子的数目多
钠字、镁字均带有“钅”字旁,均属于金属元素,因此钠原子和镁原子都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A正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钠、镁属于不同种元素,因此镁原子和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B正确;原子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因此镁原子和钠原子的质量比为24∶23,C正确;镁原子和钠原子的质量比为24∶23,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中,镁原子比钠原子的数目少,D错误。
15.下列关于CO2、O2、SiO2三种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氧气
C.都只有两个氧原子 D.都含一个氧分子
16.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下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17.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原子序数为33
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 g
D.x=5,砷与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A正确;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B正确;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C错误;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3=2+8+18+x,x=5,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砷与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正确。
18.吸烟有害健康,尼古丁(C10H14N2)是香烟中毒性最大的物质,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尼古丁由C、H、N元素组成
B.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C.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g
D.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19.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在此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结构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
B.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变化
C.Mg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S2
D.硫离子(S2-)和氯离子(Cl-)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由图示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可知,在此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结构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A正确;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稳定结构,氩原子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化学变化,B不正确;在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硫与镁形成化合物时显-2价,所以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S,C不正确;硫、氯原子分别得到2个、1个电子,形成离子硫离子(S2-)和氯离子(Cl-),核外电子数均为18,核外电子数相同,D不正确。
20.氮与氧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此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A.+5 B.+3
C.+2 D.+4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5分。)
21.(6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原子__。
(2)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原子核、质子__。
(3)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分子、原子、中子__。
(4)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电子__。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质子和电子__。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质子和中子(或原子核)__。
22.(5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氢元素:__H__;
②6个氯原子:__6Cl__;
③6个氢分子:__6H2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3CO”中“3”表示__3个一氧化碳分子__;
②“S2-”中“2-”表示__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__。
(1)①氢元素符号为H;②6个氯原子表示为6Cl;③在6个氢分子表示为6H2。(2)①“3CO”中“3”表示3个一氧化碳分子;②“S2-”中“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23.(9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原子的原子序数是__6__,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二__周期,表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是__D__(填字母)。
(2)D元素与E所代表的元素可形成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MgCl2__。
(3)C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得到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理由是__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__。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4)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②③__(填序号)。
①Na、Cl ②O、S ③F、Cl ④Cl、Ar
(5)是由氟原子__得到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__铝__。
24.(6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图3
(1)硒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由图1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78.96__。
(2)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氧元素__;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分子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图3中,A、B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质子数__相同。当C中x=16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S2-__。A、D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MgCl2__。
(1)由题图1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2)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题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题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A、B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当C中质子数x=16时,核外电子数=2+8+8=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16号的硫离子,该粒子的符号为S2-;A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表示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则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D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表示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则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故A、D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其化学式为MgCl2。
25.(9分)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n=3时,该原子为__金属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下同)元素的原子;当n=7时,该原子为__非金属__元素的原子;当n=8时,该原子为__稀有气体__元素的原子。n与粒子的关系非常密切。
(2)若m-n<10,该粒子是一个__阴离子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下同)。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原子__。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阳离子__。
(3)若m=16,则n为__6__,对应的粒子符号为__S__。
(4)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S2—__。
26.(6分)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孙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布丁”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布丁”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三种现象:
现象①__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__;
现象②__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__;
现象③__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__。
产生这三个现象的原因:
①__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__;
②__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__;
③__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__。
27.(6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图中有一处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应该改为__Al__。
(2)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的质子数为__6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12.01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名称是__氯化钠__。
(4)X2+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2+的离子符号是__Mg2+__。
(5)写出一条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__原子序数依次递增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28.(7分)α 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表示氮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和“===”表示原子之间的相互连接)计算:
(1)α 丙氨酸中各原子的个数比为C∶H∶O∶N=__3∶7∶2∶1__。
(2)α 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89__。
(3)α 丙氨酸中C、O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9∶8__。
(4)178 g α 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78 g α 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78 g××100%=64 g。
答:178 g α 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 g。
29.(6分)(1)标准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核电荷数为6,其电子数是__6__。
(2)若某原子的质量是上述碳原子质量的2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24__。
(3)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 kg,列式计算这种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列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答: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1)标准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核电荷数为6,其电子数是6;(2)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