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蝉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 蝉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5 11:3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法布尔
情 境 导 入
炎炎夏日,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上总是会传来这样的叫声……
学习目标
01
认识一种昆虫。
02
感受一番趣味。
03
体会一种精神。
人物简介
法布尔
在法国,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他就发现了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特别喜欢昆虫,在一个叫做荒石园的地方,他全身心投入对昆虫的观察与实验中,坚持不懈,用了近30年,完成了一部不可思议的巨著——《昆虫记》。这本书被世人称为“昆虫的史诗”。他本人也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达尔文语)。
人物简介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法布尔的
科学精神
勇于探索
喜欢大自然
热爱生活
刻苦学习
笨鸟先飞
求知欲旺盛
自学成才
敬业精神
工作投入
勤奋好学
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生存、繁衍所进行的斗争。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 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写作背景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知识链接

蝉是什么?
蝉是昆虫纲半翅目颈喙亚目的其中一科。
具有透明且有脉纹的翅膀和分得很开的眼睛
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蝉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
成虫吃植物的汁,又被称为“知了”
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
chǔ
qiāng
suì
màn

xiān
tuì
yōng
xià
qiào
xiān
ruì

zhōng

fù zhuó
zǎo
xiāo
nián
预习检测
词语释义
纤弱
罅隙
毫无顾忌
无动于衷
纤细而柔弱。
缝隙。
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较小的物体沾在在较大的物体上。
附着
张合自如
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叫嚣,吵闹、喧哗。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
(12-26):
介绍蝉的地穴和它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过程介绍了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部分
(1-11):
理清思路
整体感知

蝉的地穴
蝉的卵
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作者围绕蝉展开讲了什么?
关注文章小标题
合作探究
作者除了讲蝉的地穴特点还讲了什么?
描绘了幼虫出洞后的活动,介绍了幼虫蜕壳成为成虫的过程。
准备蜕壳: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寻求适当地点
蜕壳:头—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尾部
离开空壳:沐浴阳光和空气,直到变成棕色
事物发展的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
走近文本
默读课文,注意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阅读提示提醒我们:
本文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
结合文中对蝉的描写,试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蝉的印象。
我发现“蝉”(很)……
示例
我发现“蝉”很谨慎,“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走近文本
默读课文
我发现“蝉”(很)……
喜欢阳光
晒太阳
聒噪
聪明勤劳
谨慎可爱
弱小可怜
麻木冷漠
小小的蝉,在法布尔的笔下被刻画得如此可爱、聪明、勤劳和艰辛,令我们不由得感慨这小小昆虫的神奇。
合作探究
跳读课文
鲁迅先生曾把《昆虫的故事》(《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蝉的生命历程很漫长,它的一生,饱含艰辛,又充满期待。假如我们要拍摄一部有关蝉的专题纪录片,从下面两个内容中选一个做为切入点,进行情节设计。(组内合作,形成成果)
(1)按照昆虫生长的过程来设计。
(2)按照课文内容顺序来设计。
要求:分集设计剧情,以小标题形式给每一集起个好听的名字。
合作探究
跳读课文
①成虫产卵,天敌破坏
②蝉卵孵化,幼虫出壳
③幼虫落地,寻觅藏身之所
④钻入地下,蛰伏数年
⑤幼虫出洞,蜕壳起飞
合作探究
跳读课文
①蝉的地穴
1—7段,蝉的地穴洞口和蝉的隧道。
②蜕皮羽化
8—11段,蝉的幼虫出穴和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③成虫产卵
12—13段,蝉的成虫在树干的细枝上产卵。
④新的生命
14—24段,蝉卵和它的天敌蚋对蝉卵的破坏,蝉卵孵化,开始像鱼形的幼虫,在树枝上活泼摇摆。幼虫落地,并掘土进入地下,开始漫长的蛰伏……
合作探究
跳读课文
①蝉的地穴
②蜕皮羽化
③成虫产卵
④新的生命
课文为什么没有按照“蝉”的生长过程来写呢?而是按下面的顺序?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反差
给读者强烈的心灵的震撼
表达了作者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跳读课文
合作探究
对比阅读
周作人先生认为,读《昆虫记》“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作者主要运了什么手法把蝉介绍得很有趣?
(第1段)“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第4段)“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第10段)“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第19段)“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合作探究
对比阅读
推荐阅读:乔娟的《田鼠不冬眠》
赋予生物以人的思想和行动,把动物或植物当作人来写,使行文生动活泼。
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
课文中的描写是怎样的?通过对比阅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合作探究
对比阅读
法布尔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资料链接: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的是死,而我却是探究的是生!”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法布尔
合作探究
对比阅读
法布尔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第3段:“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作比较:写蝉的地穴,把蝉和金蜣作比较,写出了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的不同,突出蝉的窠洞口无土的特点。
合作探究
对比阅读
法布尔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第4段:“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打比方:写蝉很聪明,把蝉比作矿工或工程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聪明能干。
合作探究
对比阅读
第10段:“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摹状貌:用特写的方式,具体、准确地写出了蝉从壳中脱出的过程,把人们不熟悉的科学现象具体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法布尔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合作探究
法布尔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对比阅读
第13段:“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蝉产卵的数量。
合作探究
法布尔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对比阅读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些词语生动形象,活泼灵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后浪》)
课堂给予
法布尔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小思
蝉的生命是短暂的,而它生命的意义却是伟大的。无论是法布尔还是小思,都引领我们不断去思索和探索生命的意义。我们要像蝉一样“厚积而薄发”,练就坚韧不拔的毅力,热爱生命,为生命勇敢地歌唱。
课堂小结
《蝉》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长期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篇科学小品。作者按照观察进程,分别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科学而具体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既揭示了艰苦奋斗的立意,又激发了我们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昆虫记》中有关蝉的其他篇章,如《蝉和蚁》《蝉的歌唱》等,并做好读书笔记。
2.你喜欢什么动物或植物?像法布尔那样去观察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并记录下你的观察过程和发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