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亚夫军细柳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周亚夫军细柳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5 11:3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司马迁
周亚夫军细柳
1.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自主疏通文意,品析“真将军”周亚夫的精神品格。
3.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这首诗说的是谁?讲的是什么故事?
新课导入
周亚夫: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刚正不阿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一个多月便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
了解人物
了解人物
文帝: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开启了“文景之治”。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早年出游,考察名胜古迹,访问历史遗事,调查社会风俗。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作者简介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品介绍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听读课文
军士吏被甲( )
改容式车( )
“被”同“披”,穿着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字词清单
通假字
字词清单
上自劳军
军中不得驱驰
锐兵刃
古义:特指皇帝
今义: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
古今异义
古义:兵器,武器 今义:士兵
古义:赶着马快跑
今义:跑得很快
古今异义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古义:营垒
今义:墙,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
古今异义
使人称谢
成礼而去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问候 今义:感谢
古义:离开 今义:到某地
古义:传达命令
今义:辗转流传的话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军霸上( )
名词,军营
动词,驻军
名词,军队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以备胡( )
请以军礼见( )
动词,任命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依照,按照


一词多义
使人称谢(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动词,命令,派遣
名词,使者
已而之细柳军( )
不闻天子之诏( )
称善者久之( )
动词,到,往
助词,的
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
使

一词多义
天子为动( )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不闻天子之诏(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词,被
动词,作为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动词,下命令


一词多义
一多义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将军令曰( )
军中闻将军令( )
副词,就
副词,才
动词,下令
名词,命令


一词多义
军霸上( )
改容式车(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胄之士不拜( )
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名词用作动词,下诏,下命令
名词用作动词,扶轼
词类活用
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矣”表判断)
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文言句式
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四步骤:
自读疑问---自主学习---研读批注---合作探究
三个课堂财富:感受、疑问和发现
三个热线:工具书、课下解释、问老师或同学
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读懂大意。
疏通文意
“奇”是《史记》的基本艺术特色,其事奇而信,其文奇而雄,这种艺术特色,在周亚夫军细柳一节文字中,得到充分的印证。
1.阅读课文,思考:文帝到细柳营劳军遇到的一系列奇事是什么
梳理情节
合作探究
一奇:天子先驱被拒门外。
二奇:先驱传天子将至,又被拒。
三奇:天子亲至却仍不得入。
四奇:皇帝需遵循将军所定军中规矩按辔徐行。
五奇:周亚夫严守军规,以军礼见皇帝。
六奇:皇帝不但不怪罪周亚夫反而为之感动,并“改容式车”。
梳理情节
品读关键词,填句:
从__________(具体词句),我感受到一个_____________(四字词语)的“真将军”。
2.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
分析人物
一丝不苟 一视同仁 刚正不阿(人)
治军严明 治军有方 令出如山(将)
恪尽职守 尽职尽责(臣)……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
周亚夫之“真”
3.文章在塑造周亚夫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对比
衬托
方法解析
运用了
写作手法
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时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汉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
“情势”的对比
“性格”的对比
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汉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比,表现出汉文帝的贤明、识大体。
“结果”的对比
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
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严格传达将军的指示
写汉文帝及群臣的反应
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细柳营
细柳兵
细柳
成了后人用来比喻军纪严明的典故。
棘门霸上
成了比喻军纪松弛的典故。
司马迁用最精简的笔墨,给我们讲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时,汉文帝去慰问军队的事,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表现了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明、忠于职守的形象特点。
课堂小结
谈到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
你怎样看待他的评价?“周亚夫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拓展延伸
记忆本课实虚词,完成课后练习。
布置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