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愚公移山
第二课时
情 境 导 入
愚公移山
请你来为本次活动题写“愚公移山”四个字吧!你会如何题写呢?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愚公名片”制作
愚公名片
年龄: 居住地: 。
家庭成员: 。
主要事迹:
年且九十
北山
妻子儿孙
移太行、王屋二山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愚公朋友圈”专栏设计
假如愚公有朋友圈,谁可能会在朋友圈下评论呢?可能会评论什么?
(请画出文中能体现众人态度的语句,并分析。)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其如土石何?”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一厝雍南。
支持移山,并主动献计献策,助其解决移山问题。
对移山存有疑虑,担心愚公的力量和无处放置土石的问题。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举动。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愚公移山是愚蠢的,不可能成功。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所感动。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读出妻子的疑问和关心
读出智叟的嘲讽和轻蔑
称呼不同
态度不同
句式不同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智叟是文中唯一一个可能在愚公朋友圈下发表反对意见的人,他的意见是否有道理呢?愚公要移山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并在文章进行圈点勾画。
山高
年迈
人少
器陋
路遥
……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人物特点:
智叟:
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以为是
愚公:
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
造福后人
对比
智叟不“智”、愚公不“愚”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愚”属于“贬义词褒用”,从“愚”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坚持不懈的拼劲和大智若愚的智慧。
·“智”有讽刺意味,属于“褒义词贬用”,讽刺智叟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愚公移山”深度阅读
一、六何法
何人
何时 愚公年且九十
何地 太行、王屋二山之间
何因 两座山阻挡了去路
如何 愚公率领家人移山
何果 感动天神,移走二山
愚公及其家人、邻居等人
二、提问法
为什么人、时、地信息相对模糊?
为什么移山的困难、目标、争论、
结果等信息相对明确?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阅读策略:连结
一、连结:连句子、连段落、连经验
二、关于标题
《愚公移山》能改成《愚叟移山》吗?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寻找当代“愚公”
【材料】 2021年2月17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公布,有“当代愚公”之称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书毛相林入选。下庄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村民们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中。自1997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带大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请同学们结合愚公和毛相林“移山”的经历,说说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认识。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因大山阻路,愚公带领子孙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将山移走;深受天坑之苦,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天路”。“愚公移山精神”应是造福他人、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课 堂 小 结
愚公移山
我本是高山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课 堂 小 结
愚公移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布 置 作 业
愚公移山
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