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5 14:0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情 境 导 入
精神的三间小屋
如果你有几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小屋,你最想用它来装什么?
如果要为你的精神安排几间小屋,你想过要用它来装哪几种精神吗?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位当代作家毕淑敏的作品——《精神的三间小屋》。
学 习 目 标
精神的三间小屋
1.理清写作思路,理解题目内涵。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文学笔法。
3.关注自我心灵,构建精神空间。
作 者 简 介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
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随笔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婚姻鞋》等。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广袤( ) 积攒( ) 宽宥( )
游弋( ) 困厄( ) 濡( )养
麾( ) 嘟囔( ) 灰烬( )
自惭形秽( ) 间( )不容发 金戈( )铁马
形销( )骨立 抽丝剥( )茧 鸠( )占鹊巢
李代桃僵( ) 相得益彰( ) 轻觑( )
坍( )塌 窗棂( ) 矗( )立
预 习 检 查
精神的三间小屋
字音字形
mào
zǎn
yòu

è

huī
dū nɑnɡ
jìn
huì
jiān
ɡē
xiāo

jiū
jiānɡ
zhānɡ

tān
línɡ
chù

预 习 检 查
精神的三间小屋
字音字形

间距( )
间断( )
jiān
jiàn

剥皮( )
剥削( )

bāo
鸿儒( )

耳濡( )目染

濡 儒
黯然销( )魂
xiāo
消( )蚀
xiāo
销 消
自惭形秽:
广袤:
宽宥:
间不容发:
游弋:
形销骨立:
轻觑:
预 习 检 查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词语解释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宽恕,原谅。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在水中游动。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轻视,小看。
预 习 检 查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词语解释
濡养:
麾下: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坍塌:
滋养。
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
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
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倒塌,崩塌。
新 课 探 究
精神的三间小屋
1.作者是如何引出论题的?
文章开篇,借助空间来描述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提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的问题;之后,用类比的方式,从实际居住的“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自然地引出为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
第一间小屋(第7 — 9段):盛放着爱和恨。
第二间小屋(第10—14段):盛放着事业。
第三间小屋(第15—18段):安放我们自身。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这三间小屋有什么关系,可以调换顺序吗?
(1)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2)不能调换顺序。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把“精神小屋”扩建为“精神大厦”,深化文章中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根据以上内容,梳理文章论证的思路。
论述论题:三间精神小屋
(第7—18段)
第一间:盛放爱恨
第二间:盛放事业
总结升华:在建好精神小屋的基础上建立精神大厦
(第19—20段)
引出论题:如何修建“精神小屋”
(第1—6段)
关注自我心灵,
提升精神境界
第三间:安放自身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6.作者在论述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下列句子具体赏析。
(1)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第一间精神小屋存放的内容,形象具体,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第一间精神小屋的内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爱比恨多”的小屋比作“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温暖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温暖的“爱比恨多”的精神空间的喜爱和向往。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挟持”“麾下”等词,赋予“精神”这一抽象概念以人的情态,既形象生动,又新颖独特,表明了事业对人的精神的持久、广泛的干预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7.作者在论述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1)比喻论证
第17段以“高速公路”“集装箱”比喻自己头脑中充斥着外来的信息,以“羊肠小道”“储藏盒”比喻自己头脑中的自我空间,生动形象。
作用: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要阐述的道理可见、可感。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对比论证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 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 针芒在身。”
作用:把问题的正反面都展现出来,强化了对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的阐释,使人印象深刻。
课 堂 小 结
精神的三间小屋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和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作 业 设 计
毕淑敏建议我们每个人不要忽视心灵问题,布置好我们的心灵空间,让自己生活得健康美好,而不是抑郁难受。
1.请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2.推荐阅读毕淑敏散文《青春当远行》。
精神的三间小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