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岳阳楼记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岳阳楼记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5 14:0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情 境 导 入
岳阳楼记
关于《岳阳楼记》,清代吴楚材、吴调候在《古文观止》中评道:“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幸,非先生其孰能之?”
古人何以做如此评价?我们且读且赏——
学 习 目 标
岳阳楼记
第2课时
1.理解重要词句意思,体会语言表达特色。
2.学习情景交融手法,感受作者忧乐情怀。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
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
者矣。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指天气放晴
冲向
光芒
靠近
国都
萧索的样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第3段写了哪些景象?
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2.这些景象体现了洞庭湖景观怎样的特征?
凄凉冷落
3.这些景象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感受?
悲伤至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简要分析第3段写景的特点。
这段文字多用四字句描写景物,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且经层层渲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洞庭湖风雨天气里萧条、凄凉的景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请结合上下文,作者为什么要如此不厌其烦地描写洞庭湖的景象?
(1)从结构上来看,承接上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又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铺垫。
(2)从内容上来看,情景交融,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了“迁客骚人”远离国都、怀念故土、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至若春 和 景 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
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
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和煦
日光
停息
美丽的鱼
有时

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持,执
迎着
加强语气的副词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第4段的景象体现出洞庭湖的什么特征?
明媚艳丽
2.这些景象又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感受?
因美景而忘乎官场世俗的喜悦之情
前有感极而悲,后有喜洋洋者矣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第3、4段在句式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
在散文中穿插大量骈句,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易于熟读成诵,形成音乐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课文第3、4段向我们描绘了两幅风格迥异的画面,请概括每幅画面的特点,并说说每幅画面引发的情感。
洞庭风雨图 洞庭春晴图
景物
特点
情感
淫雨、阴风、浊浪、啸虎、啼猿等
沙鸥、锦鳞、芷兰、皓月、渔歌等
晦暗、悲凉
明亮、欢快
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
心旷神怡、遗忘得失荣辱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阅读第4段,试从修辞及炼字角度赏析其语言之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这句话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月光的动态美和月影的静态美,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修辞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句话运用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写沙鸥和鱼儿,更添自由闲适的气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炼字
春和景明
“和”“明”二字表现出一派祥和明朗的气象。
长烟一空
“一”字写出了烟雾消散后的开阔境界,“空”字表现出万物清明的景象。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曰“先 天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下 之 乐 而 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曾经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因为
定语后置的标志
指朝廷
在……之前
主谓之间的标志
如果没有
我同谁一道呢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前者:不同景物引发“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悲与喜。
后者:古代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作者为什么要写今之“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之心”的不同?
迁客骚人
古仁人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物喜,以己悲
对比。赞美“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
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信念始终不能动摇。
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课 堂 小 结
本文超越了单纯记山水楼观的文章框架,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畅谈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在内容上,作者略写楼,详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构思巧妙。这样既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岳阳楼记
作 业 设 计
岳阳楼记
1.背诵全文,体会作者的政治情怀。
2.梳理本文文言现象,准确翻译第3、4段。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