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醉翁亭记
(第2课时)
情 境 导 入
醉翁亭记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正是如此一位居士,其于《醉翁亭记》中是如何抒发“与民同乐”这一情怀的呢?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学 习 目 标
醉翁亭记
第2课时
1.诵读背诵二~四段,理解积累文言现象。
2.学习情景交融手法,感受与民同乐情怀。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表顺承
茂盛
昏暗
季节
花
消失,放晴
表修饰
早晚、四季时间变化,融情于景。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 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背负
介词,在
老人
儿童
断绝
表顺承
打渔
清
表并列
野味野菜
在前面
陈列,摆放
下棋
酒杯
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倒下的样子
由景到人,场景描写,细节纷呈。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
表顺承
表转折
以……为乐
介词,用
为,是
淡雅有情志,与民同乐。议论抒情,卒章显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文章后面三段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作的?请简要梳理。
第2段: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第3段: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第4段: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三读课文:体会情趣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本文以“乐”为线索,作者是如何步步深入来表现 “与民同乐”这一主旨的?
文章写了山水之乐、四时之乐、滁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寓情山水、“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其中,既包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感情,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以第2段为例,赏析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写朝暮之景,形成对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句式又同中有异,节奏由二三变成了三二,形成错落之美。最后,用散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1.“而”的用法:表并列、表承接、表递进、表修饰、表转折。
而
泉香而酒洌 (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
朝而往,暮而归 ( )
而不知人之乐 ( )
而年又最高 ( )
野芳发而幽香 ( )
表并列
表承接
表修饰
表转折
表递进
表因果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成语积累
(1)觥筹交错:
(2)峰回路转:
(3)醉翁之意不在酒: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水落石出:
山肴野蔌:
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野味和菜蔬。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特殊句式
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醒能述以文。
课 堂 小 结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景色、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醉翁亭记
作 业 设 计
1.背诵全文,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2.比较阅读《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体
会不同的“仁人之乐”。
醉翁亭记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