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能准确表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形成“生态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统一整体”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草原网罩实验、森林生态系统案例,归纳生态系统成分及关系,提升逻辑推理与归纳能力。 科学探究: 设计 “模拟分解者作用” 的实验(如观察真菌分解苹果),掌握 “成分功能” 的探究方法,规范记录实验现象。 社会责任: 分析 “人类网罩草原” 的影响,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预,萌发生态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1.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3.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相互依存关系。
学习难点 1.辨析分解者与消费者的功能差异。 2.构建“生物+非生物”的统一整体观。 3.从“草原网罩实验”推导生态系统的动态制约关系。
【课前预习】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_______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例如: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看作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非生物部分(如阳光、_______、水等)和 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分为:
_______: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如绿色植物);
_______: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_______: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细菌、真菌)。
3.成分关系: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供自身和_______生存;消费者的遗体被_______分解;分解者产生的无机物,又被_______吸收利用,三者_______依存。
4.案例推理:草原网罩实验中,网罩使鸟无法进入,吃草的昆虫因失去制约而猖獗,最终草被吃光。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_______制约,体现生态系统是_______的整体。
【课中研学】
1. 什么是生态系统?
2. 请你观察“呼伦贝尔草原”的图片,思考:这个实例中,生物有哪些?环境有哪些?它们是不是一个统一整体?”
3. 观察6个实例(一条溪流、所有的鱼、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颗幼苗、生物圈)图片,请你判断:这些是不是生态系统,并说明理由。
4. 分析·讨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片展示的生物现象。这些现象在森林中是常见的。
讨论:
①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分别是如何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
②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其中的有机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③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5.思考:如果没有分解者,无机物能回到土壤吗?植物能生长吗?
6.观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总结三者的关系。
7.古话今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结合本节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草原上的一群羊
B. 池塘里的所有鱼
C. 一片农田
D. 校园里的植物
2.蘑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消费者
D. 非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是( )
A. 相互独立
B.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 消费者制约生产者
D. 分解者独立作用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生物;环境;一块农田(或 “一条河流”,合理即可)
2.空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相互
4.相互;统一
【课堂练习】
1.C
2.B
3.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