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生实验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5 14:40:54

文档简介

学生实验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思考:要推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需收集哪些证据?
需要收集:①电解水生成什么物质;②氢气和氧气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或元素的种类不变。
1.组装实验仪器,完成后检查水电解器各实验装置部件,要求玻璃活塞不漏气以及装有电极的橡皮塞不漏液。
2.打开活塞,通过中间漏斗注水,使两个玻璃管中充满水,可加入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关上活塞,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个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侧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且负极端下降的高度为正极端的2倍;中间的玻璃管中水面上升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a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放出少量气体,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将一根点燃的木条靠近水电解器b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放出少量气体点燃,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管内的气体在管口被点燃
【对点训练】
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一】
(1)实验过程中: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__2∶1__。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__b__(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2)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__增强水的导电性__。
(3)实验结束后,发现负极与正极的比例变大,其原因是__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合理即可)__(写一种即可)。
【实验二】另一小组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了氯化钠,该小组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这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
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
①氯气(Cl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②石墨电极不参与反应。
【提出假设】
(4)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假设3:__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__。
【设计实验】
(5)该小组仍然用如图装置来电解加了氯化钠的水,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假设__2__肯定是错误的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听到轻微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实验反思】
(6)该小组发现在通电条件下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请试着写出水和氯化钠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H2O+NaClNaOH+H2+Cl2___。
(1)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由图可知,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2∶1。②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则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2)纯水的导电性很弱,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3)实验结束后,发现负极与正极的比例变大,其原因是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化钠和水中含有钠、氯、氢、氧元素,则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氯气,所以假设3是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5)由实验现象可知,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而氯气(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则产物中一定有氯气,所以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假设2肯定是错误的。(6)该小组发现在通电条件下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则水和氯化钠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NaClNaOH+H2+Cl2。学生实验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思考:要推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需收集哪些证据?
需要收集:①电解水生成什么物质;②氢气和氧气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或元素的种类不变。
1.组装实验仪器,完成后检查水电解器各实验装置部件,要求玻璃活塞不漏气以及装有电极的橡皮塞不漏液。
2.打开活塞,通过中间漏斗注水,使两个玻璃管中充满水,可加入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关上活塞,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个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侧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且负极端下降的高度为正极端的2倍;中间的玻璃管中水面上升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a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放出少量气体,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将一根点燃的木条靠近水电解器b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放出少量气体点燃,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对点训练】
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一】
(1)实验过程中: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__ __。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__ __(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2)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__ __。
(3)实验结束后,发现负极与正极的比例变大,其原因是__ __(写一种即可)。
【实验二】另一小组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了氯化钠,该小组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这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
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
①氯气(Cl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②石墨电极不参与反应。
【提出假设】
(4)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假设3:__ __。
【设计实验】
(5)该小组仍然用如图装置来电解加了氯化钠的水,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假设__ __肯定是错误的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听到轻微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实验反思】
(6)该小组发现在通电条件下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请试着写出水和氯化钠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 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