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论语》六则课件(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论语》六则课件(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7 13:1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 论语六则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作者简介 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50 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山东曲阜“三孔”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
孔子墓地文言文的翻译原则
忠实原作,字字敲定,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力争做到“信、达、雅”。
文言文的翻译原则信:紧扣(忠实)原文。
达:字通语顺,语气不走样。
雅:要求简明,优美,讲究文采。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书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1)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2)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即变单音词为双音词;通假字换成被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需要替换。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和方法有一首口诀: ?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仔细斟酌,揣摩语气;省略句子,适当补齐;
加上括号,表示增益。遇有倒装,调整词序;
专有名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
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审慎段句;???
对照原文,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
字词句篇,贯通一气;全文译完,检查仔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朗诵课文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1、注音
论 曰 说

愠 罔 殆

识 诲 哉
焉lúnyùnzhìyān
zāi
dài
同“悦” yuèyuē wǎnghuì 划分节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试着解释下列各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子:而:时:习:之:亦:说:乎: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这里指孔子。表并列关系,并且
时常,经常
温习、复习代词,它,指代所学习的东西也,也是。
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说同“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朋:知:而:愠:君子:同门师兄弟了解表转斩;却、但、然而(yùn)怨恨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从前的。这里指学过的知识。连词。表顺承;就、便。理解、领会
“以(之)为”省略式,“凭(这个)做”
助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了”
故:以为:知:而:矣:孔子说:“温习学习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就可以做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连词。表转折,却、但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危险。这里指学业陷入困境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而:罔: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以何”的倒装,凭什么。叫做
人称代词:他,指孔圉。
助词。表疑问语气:呢。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死后)
凭什么被称做‘文’呢?”何以:谓:之: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灵敏、聪敏。连词。表并列:并且、而且、又。“以……为耻”,认为可耻、感到羞耻。指向比自己学识或地位低的人请教。即“以是”的倒装,因此。助词。表解释语气,不译。孔子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
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敏:而:耻:下问:是以: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表修饰,“地”
暗暗,私下(zhì)记,记住它,指学习所得的东西满足(huì)教导厌倦,失去耐心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
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默:而:识:之:厌:诲: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语气助词。可不译。代词,他们的。优点,好的方面。采纳,听从。代词,它,指好的方面 (“善者”)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
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加以采纳,他们(身上)
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三人:焉:其:善者:从:之:(一)
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二)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三)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
入困境。”
(四)
孔子说:“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上以它为乐。”(五)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六)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六十岁可以听出话里隐而未露的意思,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
《论语》六则表明了学习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习的正确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习效果快速回答:《论语》六则中,是从
哪些方面来谈论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
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
不善者而改之。小结: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讨论交流:本文中有很多语句现在已凝固
为成语流传下来了,你能说说有哪些成语吗?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你认为是学习方法重要还是学习态度重要?为什么?
你是在学习方法上做得不够,还是学习态度上做得不够呢?
学习了本文之后,你在今后的学习上有什么打算呢? 延伸:成语归纳温故而知新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四十不惑成语归纳温故而知新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四十不惑中考必考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然、乎、与。虚词“而”的用法而(连词)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③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④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⑤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⑥表示修饰,可不译。本课虚词总结
而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顺承: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修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学而时习之1.画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记住) 学而不厌(厌倦)
B.不耻下问(耻辱) 可以为师矣(凭)
C.择善而从(采纳) 诲人不倦(教导)
D.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 (懒惰)C课堂作业2 .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善而从、都出自于《论语》。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辨证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知识的继承与创新。A
3.画线词语活用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不耻下问
C.敏而好学 D.必有我师焉 4.画线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B.诲人不倦
C.不亦乐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 AB5.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哪些风范?
答: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6.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②学须有友。③个人修养。
7.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什么?
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什么?
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用原文回答:
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老师教导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一句是?
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答: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了。作业:
1、摘抄
有关于
学习的
中外格
言警句,
在班上
交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知识就是力量——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