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秋天的怀念 分层练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瘫痪(huàn)
B.暴怒(bào) 沉寂(jì) 侍弄(sì)
C.捶打(chuí) 央求(yāng) 絮叨(dao)
D.绝别(jué) 烂漫(màn) 淡雅(yǎ)
2.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化。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A.深沉 高洁 淡雅 浪漫
B.高洁 淡雅 深沉 浪漫
C.深沉 淡雅 高洁 烂漫
D.淡雅 高洁 深沉 烂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说自己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小明喜出望外,赶紧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B.妈妈现在真够唠叨的,一件事情可以翻来覆去地说很多遍。
C.星期天,小外甥央求我带他去游乐场玩,看着他那可怜巴巴的模样,我真不忍心拒绝他。
D.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妈妈一心侍弄我,把自己的病都耽误了。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文章的末尾写得最美,既有写景,又有抒情。母亲离开了我们,“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看菊花既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是对母亲遗愿的达成,还是“我”新生活的开始。“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无尽的嘱托,也是“我”明白的“我”生命的真谛,“我”要照顾好妹妹,和妹妹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活得更加精彩。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B.老舍《济南的冬天》中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C.《猫》写了“我”们一家养猫的故事,其中详写第二只猫。因为第二只猫有趣、活泼,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并且能够抓老鼠。它的亡失让我们伤心了很久。这只猫集中表达文章热爱动物的主题。
D.《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他通过自身的经历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的方法——爱让生活充满阳光。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中的木兰,具有传奇色彩和丰富人格: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的身上集中了对国家的忠、对父母的孝,征战沙场的勇、女扮男装的智、劳作不已的勤。
B.《简·爱》中的简·爱,矮小瘦弱,貌不惊人,但心灵强大。她愤世嫉俗,敢于反抗,追求独立和自由;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勇于追求爱情平等。她的形象在世界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
C.《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作者儿时的保姆,地位卑微却乐天安命,粗俗迷信却善良仁厚,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所以“我”一直喜欢她,特别是收到她送的《山海经》时,内心充满了感激。
D.《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无比慈爱、无私、坚忍,她包容儿子的暴怒,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花,鼓励儿子“好好儿活”。而“我”却不顾母亲身患绝症,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她。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6.字词巩固
憔悴(   ) 侍弄(   ) 瘫痪(  )(  ) 暴怒(   )
捶打(   ) 央求(   ) jué别(   ) xù叨(   )
沉jì(   ) 淡yǎ(   ) 高jié(   ) 喜出wàng外(   )
临近考试,他在床上翻来fù(   )去睡不着,最后干脆起身拿起课本fù(  )习起来。
爷爷看着天真烂màn(   )的孙女,màn màn(   )地露出了笑颜。
7. 本文作者      ,其散文      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鼓励了无数的人。小说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A. 余华B. 史铁生C.《老屋小记》 D.《我与地坛》
8.拍摄过程中需要有特写镜头,请你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来帮助摄影小组捕捉特写。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
(2)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三、课内阅读
9.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火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户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秋天的怀念》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它不仅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而且包含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
B.本文的艺术手法,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直抒胸臆。作者内心情感汹涌澎湃、痛彻心扉,诉诸笔端,使行文酣畅淋漓、感情奔放一泻千里,有强烈的感染力。
C.本文通过写“我”在瘫痪后与母亲之间的几件小事,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同时也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D.当“我”脾气暴怒、砸碎玻璃、猛摔东西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可以看出母亲的包容、理解、隐忍、慈爱。
(2).将第③段加横线的词语“央求”换成“期盼”好吗?为什么?
(3).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记叙顺序上属于哪种方式?请说说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4).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四、课外阅读
10.拓展性阅读
石榴花开
纪明涛
①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神清气爽。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
②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
③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说起来石榴算是外来物种,汉朝时传入我国。先是在皇家苑囿中栽种,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才飞入寻常百姓家。
④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记不清楚是哪一年,母亲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石榴树。刚栽种的时候,它只有大拇指般粗细,起初我没怎么关注过它。直到几年后,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怒放,秋后果实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美味。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
⑤石榴树很容易培植,母亲每年都通过压枝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对有需要的左邻右舍,母亲总是把幼苗慷慨相赠。石榴树的成长少不了母亲的精心呵护,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石榴树的躯干已有碗口那么粗,斑斑驳驳,疙疙瘩瘩,仿佛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母亲劳作的身影。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从无怨言。石榴树的品格,不正像我的母亲吗?没有奢华的外表,却勤勤恳恳,甘于奉献。
⑥农历五月,是石榴花盛开的时节,故五月又称“榴月”。盛开的石榴花将静谧的小庭院映衬得热闹缤纷。石榴花的花期比较长,但若是遇到较大的风吹拂,花瓣便纷纷落下,落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萦绕在心头。
⑦等到了盛夏,如伞一般的树冠下,更是成了乘凉休憩的好地方。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新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到10月份,是石榴的收获时节,细心的母亲总是按成熟的先后顺序采摘。母亲把采摘下来的石榴保存得特别仔细,先是将石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待石榴皮的水分蒸发后,在干燥的石榴外面包上一层纸,然后放在透气的纸箱里,等到春节期间拿出来招待客人。
⑧“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
(《人民日报》2023年6月25日8版)
(1).小语认为品读本文应关注引用的作用。本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引用诗句、《广群芳谱》,请思考其用意。
(2). 读散文应品味其语言美。请根据小文的疑问式批注,解答问题。
(1)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小文批注:运用叠词有何妙处?)
(2)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小文批注:运用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小语认为文中的母亲具有一种朴素的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
(4).小语将本文和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勾连阅读,请你结合链接资料,探究两文结尾的抒情方式和情感有何不同。
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
链接资料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C
2.D
3.D
4.C
5.A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6.(1).qiáo(2).shì(3).tān(4).huàn(5).bào(6).chuí(7).yāng(8).诀(9).絮(10). 寂(11). 雅(12). 洁(13). 望(14). 覆(15). 复(16). 漫(17). 慢慢
7. (1). B(2). D(3). C
8. (1). 动作、神态描写(2). 动作、语言描写(3). 神态描写(4). 语言描写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三、课内阅读
9. (1). B(2). 不可以。①“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盼”则指较高的要求。②“央求”反映出母亲既希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里。若换成“期盼”则不能突出母亲强忍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点。(3). 插叙。作用:①表现出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的生活。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母爱的体现。(4). 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也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四、课外阅读
10. (1). ①段引用诗句突出石榴花的灿烂、绚丽的特点,引出下文对石榴花及往事的回忆;③段引用《广群芳谱》详述石榴的来历、命名由来,生动翔实,具有说服力;引用诗文资料,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2). (1)运用叠词“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突出石榴花绽放的繁多、绚丽、蓬勃、充满生命力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石榴花的喜爱、赞美之情。(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榴花”比作“火苗”“晚霞”,生动形象地描绘石榴花开得火红、烂漫、充满生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石榴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3). ①乐于分享或乐于助人,从文中母亲把石榴树幼苗慷慨相赠给有需要的左邻右舍可以看出;②勤劳能干、勤勤恳恳,从文中她静心呵护石榴树的成长,做针线活可以看出;③无怨无悔、甘于奉献,从文中她操持农活和家务,从未有怨言可以看出;④重视教育,善于教育,从文中她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可以看出。(4). 本文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对石榴树、童年美好往事、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秋天的怀念》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方式,绽放的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作者借此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菊花是母亲的象征,作者借此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坚强的精神品质;菊花也象征美好的生活,作者借此表达要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