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课堂练习1
九年级
班
学号一
姓名
评价
、
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计42分)
班级开展“学习《沁园春·雪》,展现民族文化”阅读感悟活动,请你参与。
下面是小语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请你帮助他修改并完善:
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仿佛看到红庄素裹的
广阔山河,看到祖国江山的妖娆美好,看到独领风骚而为江山折腰的英雄人物。
让我们继发爱国热情,朝着目标,团结奋斗,这样我们不仅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更能成就更好的中国。
1.请确认加点字的读音(填序号即可),并改正开场白中的错别字。(4分)
①妖娆
(A.rtoB.yo)
②折腰(A.zhéB.shé)
③红庄素裹
④继发
2.经典诗文默写。请在下列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20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诗人们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
带领我们穿越千年,去体味他们各自的人生百味。在那些诗里,你能感受杜甫
“①,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你能体会
“③,④”(《关雎)对意中人爱而不得、日夜思念的执着与深情;感受
白居易对卖炭翁“⑤,同”心理描写中抒发的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
情;更能领略王勃与友人分别时(④)“⑦_,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那一
份豁达与从容;在“⑨,
⑩”(《游山西村》)中领悟陆游于困境中永不放弃
的希望与信念。
假期作业之上下句默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①一。《岳阳楼记》山水之乐,②
。《醉翁亭记》
大雪三日,③一。(湖心亭看雪》④,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其一》⑤一〉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不应有恨,⑥_?《水调歌头》_⑦,
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了却君王天下事,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⑨,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二首》春潮带雨晚来急,⊙。《滁州西涧》
3.请你完成名著阅读任务。(10分)
同学们注意到《艾青诗选》中大部分的意象都蕴含着独特的象征含义,请你
分析下面诗歌中加点意象的象征含义及其承载的情感。
诗句
意象探究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①象征含义: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②承载的情感: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
(节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同学们还设计出了《水浒传》中水泊梁山108个好汉的大数据统计表。结合
小说的主题与写作背景,请你写出你分析与探究的结果。
水泊梁山108个好汉的大数据统计表
人物上山前的身份
比例
分析与探究
地主、富商等
占比约为5%
108个好汉身份多种多样,反映了
下层官吏等
占比约为30%
③
由占比最大的
农民、无业游民、手工
占比约为65%
可以看出④
以上两点
业者、渔民、猎户等
都突出了小说“⑤
”的主题
4.语段阅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8分)
①跨文化阅读是提高跨文化能力的重要途径。②这种能力包括
能
力、文化整合能力以及
的精神。③作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素质之一,跨
文化能力是进行文明对话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
识。④来自不同文化的作品有助于阅读者形成对该文化的正确认知,更好地理
解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A.开放包容
B.文化理解
(3)第③句中划线句是一个病句,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语段中的“以及”“更”分别是连词、副词。
九年级上(语文)练习1第2页共6页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2 分)
1.(4 分)
①A ②A ③“庄”改为“装” ④“继”改为“激”(每空 1 分)
2.(20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窈窕淑女 ④君子好逑 ⑤可怜身上衣正
单 ⑥心忧炭贱愿天寒 ⑦海内存知己 ⑧天涯若比邻 ⑨山重水复疑无路 ⑩柳暗花明 又一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湖中人鸟声俱绝 金樽清酒
斗十千 沉舟侧畔千帆过 何事长向别时圆 浊酒一杯家万里 赢得生前身后名
千里黄云白日曛 野渡无人舟自横
3.(10 分)
(1)象征含义:“雪”象征着中国大地遭受的苦难(如战乱、压迫等),“寒冷”象征着苦难对中
国的封锁与摧残;情感:承载着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
忧虑(4 分,象征含义 2 分,情感 2 分)
(2)④梁山好汉多来自社会底层(农民、无业游民等),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⑤
官逼民反(6 分,每空 3 分,意思对即可)
4.(8 分)
(1)跨文化阅读是途径(2 分)
(2)B;A(2 分,每空 1 分)
(3)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后加“的人才”(2 分)
(4)A(2 分)
二、阅读(48 分)
(一)现代文阅读《陪娘看黄河》(25 分)
5.(6 分,每空 1 分)
(1)黄河母亲汉白玉雕像(温柔贤淑的母亲怀抱婴儿) (2)黄河如动态画卷般美妙 (3)
南裹头(环形观景台) (4)心潮澎湃 (5)黄河公路大桥附近 (6)黄河公路大桥上
车水马龙,桥墩坚实;听闻父亲参与建桥的故事
6.(4 分)
中心景区远眺:黄河水缓缓流淌,与水田融为一体,如梳妆的姑娘,美妙平静;
南裹头观景台近观:黄河水一望无际,奔腾向前,波涛汹涌,宽广壮阔(每点 2 分,意思对
即可)
7.(7 分)
(1)不能删掉(1 分 )。“硬生生”突出工人师傅用手抠石片的艰难与顽强,“终于”体现建桥墩
过程的漫长与不易(2 分),这两个词表现了工人师傅舍小家为大家、顽强拼搏的精神,删
掉后无法体现这种情感与效果(1 分)
(2)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1 分),烘托出“我”陪娘看黄河时的愉悦与满足(1 分),也
暗示了黄河两岸的繁荣发展,与下文对黄河及大桥的赞美相呼应(1 分)
8.(4 分)
用具体数据准确说明黄河公路大桥桥墩数量多、深度深(2 分),突出大桥建造的难度大,
体现了工人师傅的艰辛付出,为下文赞美工人师傅的精神做铺垫(2 分)
9.(4 分)
示例 1:同意“孝”的主题。文中“我”知道娘想看黄河,便得空陪娘去看黄河,搀扶娘登邙山、
看观景台,耐心听娘讲黄河及大桥的故事,通过陪伴满足娘的心愿,体现了“我”对娘的孝敬
(观点 1 分,结合内容分析 3 分)
示例 2:同意“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与赞美”的主题。文中描写黄河母亲雕像、黄河不同视角的
美景,赞美黄河的壮阔与美妙;还写黄河公路大桥的雄伟及建桥工人的精神,体现黄河对两
岸人民的意义,表达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与赞美(观点 1 分,结合内容分析 3 分)
(二)文言文阅读(23 分)
10.(8 分,每空 2 分)
(1)同“现”,显现 (2)用马鞭驱赶 (3)诚信 (4)使……听到(上报)
11.(3 分)B
12.(8 分)
(1)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凭借日行千里而著称(4
分,“祗”“辱”“骈死”“称”各 1 分,大意 1 分)
(2)像这样,(我)可以成为天子的大臣了(4 分,“若此”“为”各 1 分,大意 2 分)
13.(4 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没有伯乐赏识,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乙】文
中东方朔能被任用,是因为他主动上书自荐,展现自己的才能,让统治者了解到他的价值(每
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附加题(10 分)
14.(4 分)
点明时间(深秋)和环境(苍凉、萧瑟)(2 分),营造凄清的氛围(1 分),为下文追寻“伊
人”的艰难做铺垫,也烘托出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1 分)
15.(6 分)
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2 分)。如“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
葭采采”,仅一字变化,写出蒹葭长势的不同,表现时间的推移;“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
且右”,写出追寻“伊人”的道路越来越艰难,反复强化了诗人追寻“伊人”却可望而不可即的
怅惘与执着(4 分,结合诗句分析,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