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高中数学必修一
1.1-1.4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滚动测试卷(基础)
一、单选题
1.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2.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1)0与表示同一个集合
(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或;
(3)方程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
(4)集合是有限集.
A.(1)、(4) B.(1)、(3)、(4) C.(2) D.(3)
3.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4.已知全集,集合,,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B.
C. D.
5.若集合,,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当一个非空数集G满足“如果a、,则、、,且时,”时,我们称G是一个数域.以下四个关于数域的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0是任何数域中的元素;②若数域G中有非零元素,则;
③集合是一个数域;④有理数集Q是一个数域.
A.1 B.2 C.3 D.4
7.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方程表示的是圆”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中,“”是“为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
③若、为非零向量,则“”是“、的夹角是锐角”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B. C. D.
二、多选题
9.下列各组不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M {(3, 2)}, N {(2,3)} B.M (x, y)x y 1, N yx y 1
C.M {4,5}, N {5, 4} D.M {1, 2}, N {(1, 2)}
10.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 )
A.,
B.,
C.“”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四边形为菱形”是“四边形为正方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二次方程无实根,则
B.若,则“”的充要条件是“”
C.“”是“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三、填空题
12.已知集合,且,那么 .
13.设全集,集合,若,则 .
14.设,若,则的值为 .
四、解答题
15.已知集合,,求:
(1);
(2).
16.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下列命题的否定的真假.
(1)命题p:梯形的内角和是360°
(2)命题,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
17.已知集合,.
(1)若,求,;
(2)若,求a的取值范围.
18.已知命题:,命题:,.若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求实数的取值区间
19.已知,命题,命题 .
(1)若,“或”为真命题,“且”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 是的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3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A C B B ABD AC
题号 11
答案 ACD
1.B
【分析】根据题意,由全称命题的否定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因为命题为全称命题,则其否定为: ,.
故选:B
2.C
【分析】利用集合的性质及相关概念判断各个命题即可得解.
【详解】对于(1),0是元素,不表示集合,为集合,二者不一样,(1)错误;
对于(2),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知,(2)正确;
对于(3),方程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3)错误;
对于(4),集合是无限集.
故选:C
3.C
【分析】解不等式求出集合B,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知,
又,故,
故选:C
4.B
【分析】根据图和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详解】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元素为属于但不属于的元素构成,
所以用集合表示为.
因为集合,,
则,所以,
故选:B.
5.A
【解析】先求解出,然后根据集合与的关系判断出对应的是何种条件.
【详解】因为或,所以,
所以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其中涉及到根据集合间的关系判断充分、必要条件,难度较易.若有集合,当 时,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当 时,则“”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C
【分析】根据数域定义逐一验证即可.
【详解】由定义可知,,即0是任何数域中的元素,①正确;
若域G中有非零元素a,则,所以,,…,,②正确;
记则,但,故③错误;
易知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仍是有理数,当分母不为0时,两个有理数的商仍为有理数,故④正确.
故选:C
7.B
【分析】根据条件,利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即可得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即,解得,
故选:B.
8.B
【分析】由“方程表示的是圆”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判断①的正误;利用特殊值法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②的正误;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③的正误.综合可得出结论.
【详解】对于命题①,若方程表示的是圆,
则,解得或,
由于或 ,
故“方程表示的是圆”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①错误;
对于命题②:充分性:若为等边三角形,则,充分性成立;
必要性:取,,,则成立,
但不是等边三角形,即必要性不成立.
所以,“”是“为等边三角形”充分不必要条件,②错误;
对于命题③:由于、为非零向量,设、的夹角为.
充分性:,则,,则,
所以,、的夹角是锐角或、方向相同,充分性不成立;
必要性:若、的夹角为锐角,则为锐角,所以,,
则,即必要性成立.
所以,“”是“、的夹角是锐角”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
9.ABD
【分析】可通过判断集合中元素的类型来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目的.
【详解】对于A:集合中的元素是点,集合中的元素是点,不是同一点,即不是同一个集合;
对于B:集合中的元素是点,集合中的元素是数,不是同一个集合;
对于C:集合和中的元素都是,是同一个集合;
对于D:集合中的元素是数,集合中的元素是点,不是同一个集合;
故选:ABD.
10.AC
【分析】对A,作差配方可判断恒成立;对B,由时,,可判断;对C,求解,根据充分不必要条件可判断;对D,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可判断.
【详解】对于A,,,对恒成立,故A正确;
对于B,当时,,所以不存在,,故B错误;
对于C,由,解得或,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C正确;
对于D,“四边形为菱形”不能推出“四边形为正方形”,“四边形为正方形”能推出“四边形为菱形”,
所以“四边形为菱形”是“四边形为正方形”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D错误.
故选:AC.
11.ACD
【解析】根据二次方程无实根时可推导出A中结论;当时,可知B中必要性不成立;根据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可求得,由推出关系得C的结论;解分式不等式求得的范围,由推出关系得D的结论.
【详解】对于A,若二次方程无实根,则,即,则成立,A正确;
对于B,当时,若,则,必要性不成立,B错误;
对于C,若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则,解得:,
,,“”是“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正确;
对于D,由得:或,或,或,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CD.
【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一般可根据如下规则判断:
(1)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对应集合是对应集合的真子集;
(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对应集合是对应集合的真子集;
(3)若是的充分必要条件,则对应集合与对应集合相等;
(4)若是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则对应的集合与对应集合互不包含.
12.-1
【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和交集的概念,即可求解.
【详解】由,得,解得,
当时,,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故舍去;
当时,,满足题意.
所以.
故答案为:-1.
13.4
【分析】根据补集定义求出集合A,然后由韦达定理可得.
【详解】因为,,所以,
所以和是方程的两根,故,经检验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4
14.或或
【分析】先求解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即可得到,再根据考虑是否为,分类讨论的可取值.
【详解】因为,所以或,所以,
当时,,此时满足,
当时,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或,所以或.
所以的取值为: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
15.(1)或
(2)
【分析】(1)根据并集、补集的知识求得正确答案.
(2)根据补集、交集的知识求得正确答案.
【详解】(1)由于,
所以或.
(2)由于或,
所以.
16.(1)答案见解析
(2)答案见解析
【分析】根据命题的否定即可结合选项求解。
【详解】(1):有一个梯形的内角和不是.
因为所有梯形的内角和都为,所以是假命题.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不关于轴对称.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所以是假命题.
17.(1);
(2)
【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集合B,结合集合间的运算求解;
(2)分析可知,分和两种情况,结合包含关系运算求解.
【详解】(1)因为,则或,
若,则,
所以,.
(2)若,可知,
当时,则,解得;
当时,则,解得;
所以a的取值范围.
18.
【分析】求出命题对应的的取值范围,根据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包含的关系得出结论.
【详解】解:易求得: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所以所对的集合是所对的集合的真子集
所以:且
即
所以的取值区间为:
【点睛】本题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由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参数取值范围.解题时可抓住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包含之间的关系.
19.(1)或 ;(2).
【分析】(1)将,代入命题,求出的取值范围,由“或”为真命题,“且”为假命题,可知与一真一假,分类讨论当真假和当假真时,解不等式进行求解即可;
(2),,,分别求出和,根据是的必要条件,可得是的必要条件,从而求出的范围.
【详解】解:(1)当时,命题 ;命题.
“或”为真命题,“且”为假命题,
一真一假,
①当真假时,,且或 ,无解;
②当假真时,或,且 ,
或,
综上得,的范围是或 .
(2)命题,命题,
是的必要条件,是q的必要条件,
又, ,
.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以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和不等式的解法及其性质,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运算能力.
答案第2页,共7页
答案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