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课件(7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课件(7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7 13: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5张PPT。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海洋的知识及经济价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的要点;学习识别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情感价值观 在21世纪,无论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公民来讲,增强“海洋意识”都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大问题,因此,要增强环保意识。 关于课文? 课文选自《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出版。该套丛书由著名(化学)科学家、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先生担任总主编,21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担任编委。《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新世纪版),该分册的主编是上海气象局研究员严济运。《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中关于海洋资源有一组文章,分别阐释了海洋为什么是个“粮仓”“大药库”“聚宝盆”等,课文因篇幅限制仅选了其中第一篇。?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妥善(tuǒ) 鹧鸪(zhè gū) 石莼(chún) 浒苔(hǔ tái)
维生素(wéi) 捕捞(bǔ) 开辟(pì) 鳞虾(lín)
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字音及词义: 藻(zǎo):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也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 褐(hè):像栗子米那样的颜色。 鹧(zhè)鸪(ɡū):鸟,背部和腹部黑白两色相杂,头顶棕色,脚黄色,吃昆虫、蚯蚓、植物的种子等。 石莼(chún):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者形势极端危急。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内容与结构?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指出广阔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第3—6段)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部分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3段)总说。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第二层(第4—6段)分说。逐一说明粮仓中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鱼虾。第4段: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 ????第5段: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第6段:为人类所熟悉的食物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的说明,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第6段举了南极鳞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鳞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鳞虾资源的丰富。? (1)人类生存正面临怎样的危机?怎样解决这些危机?
(2)为什么海洋未来能成为粮仓?
(3)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结构?略读课文,整体感知世界人口总数
1950年——25.25亿
1990年——53.21亿
2000年——60亿
人口剧增 资 源 短 缺 全球已有30%的土地退化,森林面积缩小1/3,在过去的4个世纪中,人类活动引起700万个物种的灭绝。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 人类从哪里获取粮食?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的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指出海洋完全可以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总说分说1 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2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3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总结
全文
强调
海洋
是人
类未
来的
粮仓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丰藻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丰浮游生物显微镜下一滴水中的浮游生物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浮游生物鱼虾丰鱼 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未被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浮游生物鱼虾丰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未被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浮游生物鱼虾丰(1)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2)说明文不仅要讲究说明方法,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体会吗?精读课文,深入探讨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至于白花, 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
2、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的时候是白色……
3、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栽培,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4、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
5、比如说,前些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很惊人的消息……
6 、这个故事要描述的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人……
举例子的标志当说明文出现这些词语或短语时,该部分极大可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如 比如 又如 例子是 举个例子 这个故事(这件事) 1、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
2、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过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3、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已被以上。
作比较的标志当说明文出现这些词语或短语时,该部分极大可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比……提高/降低/减少/增加/多出……
相当于…… (倍)
                        研读品析——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作比较:突出了……(的特点)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 回答下列问题,思考本文语言特点是什么? 研读品析——语言:②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 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加点字“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点字“之一”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点字“之一”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因为“之一”是许多中的一个的意思,去掉后就变成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这个,与实际不符。“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解释加点字词义 去掉后是什么意思与实际不符 加点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②“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 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加点字“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因为“近”是接近的意思,去掉后就变成到了极限,(接近极限不等于到了极限),这样与实际不符。“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解释加点字词义 去掉后是什么意思与实际不符 加点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 回答下列问题,思考本文语言特点是什么? 研读品析——语言:②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 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加点字“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点字“之一”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准确严密4、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结构?总:生存危机(人口、耕地、资源) 海洋可成粮仓

海藻食品;浮游生物
分: 海洋粮仓 阐释原因

远洋鱼虾;未开发的资源
总:总结全文 再次强调 拓展延伸: 其实,海洋不仅是未来的粮仓。海水中含有多种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的化学元素;人类可以利用潮汐、海水温差来发电;可以从海洋生物中提炼出多种药物。它还是“大矿场”“大能源库”“大药房”“气候调节机”等等.可是,我们对海洋又做了些什么呢?1 本文的出处?
2 从内容上,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本文属于 说明文。
3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4 人类面临怎样的危机?
《十万个为什么》 事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人口剧增,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5 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那是什么?
6.本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7.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广义上的粮食,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藻类、浮游生物、鱼虾、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总——分——总逻辑顺序1、海洋除了能做我们的粮仓外,还能给我们提供那些资源?
2、海洋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大海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但是,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3、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拓展延伸,关注环保一、内容与结构:
总:生存危机(人口、耕地、资源) 海洋可成粮仓
海藻食品;浮游生物
分:海洋粮仓 阐释原因
远洋鱼虾;未开发的
总:总结全文 再次强调
二、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板书设计1.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2.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3.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4.人与自然和谐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