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人教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专项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我能用不同的数学思维方式想,估2□6×24=( )。
A.4704 B.5906 C.6624 D.7204
2.如果△×□=120,那么(△×3)×(□÷6)=( )。
A.60 B.120 C.360
3.要解答“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需要的信息有( )。
①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 ②她已经走了260米;
③她平均每分钟走75米; ④小丽早上7:40出发去学校。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4.下面的问题能用乘法计算的是( )。
A.黄老师买6个同样的羽毛球用了18元,每个羽毛球多少钱?
B.四(1)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C.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D.一根绳子,先用去12米,再用去16米,一共用去了多少米?
5.两个因数的积是28,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则积是( )。
A.28 B.56 C.14
6.大米6元/千克,面粉5元/千克,妈妈买大米和面粉各80元,买的大米和面粉的重量比较,( )。
A.买大米多些 B.买面粉多些 C.大米和面粉一样重
7.用15元买了5支笔,平均每支笔多少钱?解答时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 )。
A.单价=总价÷数量 B.单价=总价+数量 C.单价=总价-数量
8.用竖式计算105×42时,“1×4”表示的是( )。
A.1×4 B.100×4 C.100×40
9.下面的算式中,与40×25不相等的是( )。
A.(40×5)×(25÷5) B.(40÷5)×(25×5) C.(40÷5)×(25÷5)
10.下列可以用32×8×12解决的是( )。
A.每千克苹果12元,花32元买8个,平均每个多少钱?
B.32名同学站成8排,12排有多少名同学?
C.每层书架能放32本书,每个书架有8层,12个这样的书架能放多少本书?
11.学校操场长100米,宽80米,面积是( )。
A.80公顷 B.8平方千米 C.8公顷 D.8000平方米
12.在计算432×51的时候,3×5表示( )。
A.3×5 B.30×5 C.3×50 D.30×50
13.“五一”假期期间,聪聪一家从山西最南边运城的家出发,一路旅行,最终去往相距720km最北边的大同云冈石窟。爸爸开车以大约80千米/时的速度在高速上行驶,大约3小时后首先到达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绵山风景区。绵山风景区的位置可能在( )点。
A.① B.② C.③
14.张叔叔付了80元,买了4千克单价18元的葡萄。下面适合用估算的问题是( )。
A.老板确认应该收多少钱
B.张叔叔核对找回的钱对不对
C.张叔叔思考80元到底够不够
15.飞机的速度大约是245米/秒,25秒可以飞行多少米?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虚线框出的部分表示飞机( )秒飞行的米数。
A.2 B.20 C.25 D.5
16.下列算式的得数大约为3000的是( )。
A. B. C. D.
17.观察下面的竖式,阴影遮住的部分分别用甲数、乙数和丙数表示,比较它们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数>乙数 B.乙数>丙数 C.甲数<乙数
18.广州塔又称“小蛮腰”,高度达600米,如果将10座这样的塔叠加起来,总高度是( )千米。
A.6 B.60 C.6000
19.在一个积不为0的乘法算式中,如果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它们的积( )。
A.扩大到原来的5倍 B.不变 C.扩大到原来的25倍
20.下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中,( )的积是五位数。
A.376×18 B.221×53 C.824×11
21.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中有个数字被隐藏了,这个算式的结果可能是( )。
A.8979 B.369 C.17589 D.8865
22.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每分钟走60米,他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
A.900米 B.80米 C.120米 D.180米
23.如图竖式中,箭头指的“3”表示( )。
A.3×1 B.3×10 C.30×10 D.30×100
24.期末到了,李老师想去买一些钢笔作为奖品发给同学们,如果要解决“李老师买完钢笔后还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至少需要用到下面哪些条件( )。
①一盒钢笔有12支;②买一盒钢笔需要240元;③李老师准备买15盒这样的钢笔;④一共带了5000元;⑤四年级共有8个班。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
25.李明骑自行车回家,7分钟行了2100米。根据条件可以求李明行驶的( )。
A.时间 B.速度 C.路线
26.每本相册有25页,每页可以放4张相片,30本这样的相册可以放( )张照片。
A.300 B.750 C.120 D.3000
27.小明2分钟写了50个字,他200分钟可以写多少个字?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28.若a×b=1800,则a×(b÷100)=( )。
A.18 B.1800 C.1800000
29.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每分钟大约行203米,她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19分钟。李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 )千米。
A.4 B.40 C.400 D.4000
30.一个因数乘了10,另一个因数也乘了10,积应该乘( )。
A.10 B.20 C.100
31.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0,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除以6,现在的积是( )。
A.120 B.720 C.20
32.如图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第一步的得数是M,第二步的得数是N( )。
A.M>N B.M<N C.M=N D.M是N的10倍
33.杭温高铁在某一地段8分钟行驶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高铁32分钟可以行驶多少千米?下面算式错误的是( )。
A.40÷8×32 B.40×(32÷8) C.40÷32×8 D.32÷8×40
34.玲玲和晓东分别从家走路去青少宫,玲玲的步行速度是80米/分钟,晓东的步行速度是90米/分钟。两人从家步行去青少宫,谁先到达?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的信息是( )。
A.需要知道两个人分别几点从家出发
B.需要知道两人家到青少宫的距离
C.既需要知道两个人分别几点从家出发,也需要知道两人家到青少宫的距离
D.不需要知道其他信息,肯定晓东先到
35.哪吒在计算一个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具体过程(如下图)。第一步的得数是甲,第二步的得数是乙,那么甲与乙相比,(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36.如图,是一块长116米,宽38米的长方形农田,竖式中箭头所指的部分表示( )。
A.这块农田的面积 B.这块农田的周长
C.种植玉米的面积 D.种植谷子的面积
37.与28×6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算式是( )。
A.280×6 B.68×20 C.12×140 D.30×56
38.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10 B.20 C.100
39.如图,如果这块长方形绿地的长不变,面积增加到600平方米,能正确描述宽的变化的是( )。
A.宽增加到32米 B.宽增加到24米 C.宽减少到2米 D.宽减少到3米
40.学校开展“诗歌创作”活动,将优秀作品编辑成一本诗集。每本诗集需要32张纸,需要准备多少张纸,就够给四年级的298名同学每人制作一本诗集?同学们想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四位同学中,( )的估算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A.丽丽 B.冬冬 C.红红 D.乐乐
41.下列说法中正确描述出速度的是( )。
A.蜗牛10分钟爬20cm
B.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
C.小明每天练习骑车40分钟
42.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1□3×□2,某些数字被隐藏了,这道算式的结果可能是( )。
A.8856 B.996 C.17856 D.8865
4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 )。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10倍 C.缩小为原来的
44.图书馆准备购进22套《科技天地》,每套248元,一共要花多少元?图中关于a、b的理解,正确的有( )个。
①a和b表示的结果完全相同。
②a和b表示的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同。
③a表示496个一,b表示496个十。
④a表示买2套书的价格,b表示买20套书的价格。
A.1 B.2 C.3 D.4
45.在如图的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和是( )。
A.244 B.246 C.254 D.256
46.王老师买了13副羽毛球拍一共花了390元,又买了5筒羽毛球,每筒12个,每筒48元。解决“王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需要用到的信息是( )。
A.390元,5筒,12个,48元 B.390元,48元
C.390元,5筒,48元 D.13副,390元,5筒,48元
47.如图算式中箭头所指的数表示的实际数值是( )。
A.1530个一 B.1550个十 C.1530个十 D.1530个百
48.小温在计算旅行所需要的物资数量(如图),比较竖式中( )的结果大?
A.①大 B.②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49.与的计算结果不同的是( )。
A. B. C.
50.如果a×4=b×5(a、b都不等于0),那么a与b相比较,( )。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51.我们提倡低碳生活。如果少看1小时电视,就可以减少96克碳的排放。某小学有1200名学生,如果每名小学生每天少看1小时电视,一个月(按30天计算)能减少( )千克碳的排放。
A.3456 B.115.2 C.3571.2 D.3.456
52.某实验小学积极响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特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为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学校精心采购了一批高质量的羽毛球及配套的羽毛球拍,共计购入了16副专业羽毛球拍,花了480元;又购入了9筒羽毛球,每筒12个,每筒6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信息是( )。
A.480元,60元 B.480元,9筒,60元
C.16副,480元,9筒,12个,60元 D.480元,9筒,12个,60元
53.下面各式中,“2”与“7”相乘的积表示200×7的是( )。
A.235×27 B.26×147 C.204×75
54.15×100,要在15后面填上( )个0,得数是( )。
A.2;150 B.3;150 C.2;1500
55.李璇和张敏打同样一份稿件,李璇每分打120个字,25分打完;张敏20分打完,她平均每分打( )个字。
A.96 B.150 C.200 D.210
56.如图竖式中,第二个乘数是12,则甲、乙两数的关系是( )。
A.甲是乙的2倍 B.乙是甲的2倍
C.乙是甲的5倍 D.无法确定
57.红红写了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的计数单位不相同 B.积一定不是三位数
C.乙数是甲数的5倍 D.甲数是乙数的2倍
58.每套课桌椅144元,学校购进36套课桌椅,一共需要多少元?竖式中虚线框里的结果表示( )。
A.3套桌椅共多少元 B.6套桌椅共多少元 C.30套桌椅共多少元
59.两个数相乘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3,那么积是( )。
A.720 B.240 C.80 D.480
60.为了旅游防晒,妈妈在网上为一家人买了4件防晒衣,最便宜的是97元,最贵的是398元。估计一下,这4件衣服总价钱的范围比较合理的是( )。
A.少于600元 B.600元~1000元
C.600元~1300元 D.多于1300元
61.在下面的竖式中,箭头所指的部分表示( )的积。
A.2个126的和 B.3个126的和 C.30个126的和
62.一套机器人玩具285元,买15套一共需要多少元?竖式中虚线框内的步骤计算的是( )。
A.买15套机器人玩具需要的金额
B.买10套机器人玩具需要的金额
C.买5套机器人玩具需要的金额
63.一块长方形花田长300米,宽200米,( )块这样的花田占地面积是6平方千米。
A.100 B.10 C.1000 D.1
64.列竖式计算下列算式时,其中“”表示的含义是的是( )。
A.325×14 B.325×41 C.4×325 D.41×253
65.245×13的结果比246×13的结果少( )。
A.1个13 B.1个245 C.1个246
66.佳佳在做一道乘法计算题时,错把一个因数140看成14,得到的积是700,正确的积是( )。
A.780 B.7800 C.7000
67.学校计划购买12套《走进天宫科普丛书》,每套145元,一共花多少钱?竖式计算。如图,第一步得数为甲,第二步得数为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和乙表示的数都是三位数
C.甲表示290个一,乙表示145个十
68.某单位要在春节前为32名员工每人发一份礼品,每份礼品需要120元,买这些礼品准备3600元,( )。
A.够 B.不够 C.无法确定
69.每千克苹果8元,买5千克需要多少钱?要求的是( )。
A.单价 B.数量 C.总价
70.下面乘法算式( )中的“3×8”表示的意思是“300×8”。
A.435×18 B.305×81 C.345×58
71.在下面的竖式中,箭头所指的部分表示( )的积。
A.2个126 B.3个126 C.30个126
72.学校开展“诗歌创作”活动,将优秀作品编辑成一本诗集。每本诗集需要32张纸,需要准备多少张纸,就够给四年级的298名同学每人制作一本诗集?同学们想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四位同学中,( )的估算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A.乐乐 B.红红 C.冬冬
73.下图中点P表示的数,可能是算式( )的积。
A.198×98 B.203×209 C.201×192 D.301×99
74.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A.9900 B.1000 C.9990 D.9000
75.在计算时,表示( )。
A. B. C. D.
76.某超市一个微波炉的售价为307元,李老师需要为学校烹饪社团购买12个这样的微波炉,共需要多少钱?列竖式如图,其中竖式的虚线框中的数表示( )。
A.买10个要花307元
B.买10个要花3070元
C.买12个要花3070元
77.郑州东开往重庆北的G1588次高铁,2小时大约行了630千米,这列高铁的速度是( )。
A.630千米/时 B.315千米/时 C.315时/千米
78.在计算中,下列( )有可能是它的积。
A.40588 B.43094 C.110564 D.984
79.估一估,如图中的大长方形的面积约是( )。
A.10000平方米 B.40000平方米 C.2公顷 D.12公顷
80.如下图,灰色区域是学校“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区域之一,长126米、宽48米,竖式的箭头所指的部分表示的是( )。
A.运动区域的周长 B.休息区域的面积 C.运动区域的面积 D.活动区域的总面积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C
【分析】200<2□6<300,据此把2□6分别看作200和300进行估算,求出积的范围,再看末尾6×4=24,说明积的末尾一定有4,确定选项即可。
【解析】200×24=4800
300×24=7200
因此积要大于4800,小于7200,因此6624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A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者除以几(0除外),此时积也乘或者除以这个数,△×3此时积×3,□÷6此时积÷6,(△×3)×(□÷6)=△×□÷2,据此用120÷2即可。
【解析】(△×3)×(□÷6)=△×□÷2
120÷2=60
如果△×□=120,那么(△×3)×(□÷6)=60。
故答案为:A
3.A
【分析】根据题意,明确路程=速度×时间,要计算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需用速度×时间。①提供了时间(15分钟),③提供了速度(75米/分钟),两者结合即可求出总路程。②和④与总路程无关。以此选择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75×15=1125(米)
要解答“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需要的信息有①③。
故答案为:A
4.C
【分析】已知6个羽毛球的总价是18元,数量6个,求每个羽毛球的单价,用总价÷数量=单价。
已知全班总人数45人和女生人数21人,求男生人数,用总人数-女生人数=男生人数。
已知汽车速度60千米/小时和时间3小时,求行驶的路程,用速度×时间=路程。
已知第一次用去12米和第二次用去16米,求两次一共用去的长度,用第一次用去的长度+第二次用去的长度=两次共用去的长度。
【解析】A.已知总价18元(6个羽毛球的总钱数)和数量6个,求每个羽毛球的单价,用除法计算;
B.已知全班总人数45人和女生人数21人,求男生人数,用减法计算;
C.已知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和时间3小时,求行驶的路程,用乘法计算;
D.已知第一次用去12米和第二次用去16米,求两次一共用去的长度,用加法计算;
故答案为:C
5.B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者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者除以几。
【解析】两个因数的积是28,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28×2=56。则积是56。
故答案为:B
6.B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计算大米和面粉的重量;再把两者的重量进行比较即可。
【解析】大米的重量:(千克)(元)
面粉的重量:(千克)
因此,买面粉多些。
故答案为:B
7.A
【分析】单价=总价÷数量,求平均每支笔多少钱就是求单价,据此解题。
【解析】用15元买了5支笔,平均每支笔多少钱?解答时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单价=总价÷数量。
故答案为:A
8.C
【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个位对齐,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和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结果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结果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结果相加。105×42竖式算式为,“1”在百位上,表示1个100,“4”在十位上,表示4个10,所以“1×4”表示100×40,据此解答。
【解析】用竖式计算105×42时,“1×4”表示的是100×40。
故答案为:C
9.C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如果一个乘数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乘数乘相同的数,那么,它们的积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A.乘数40乘5,要想积不变,另一个乘数25要同时除以5,即40×25=(40×5)×(25÷5)。
B.乘数40除以5,要想积不变,另一个乘数25要同时乘5,即40×25=(40÷5)×(25×5)。
C.乘数40除以5,要想积不变,另一个乘数25要同时乘5,即40×25=(40÷5)×(25×5),所以40×25与(40÷5)×(25÷5)不相等。
故答案为:C
10.C
【分析】A.32元买了8个苹果,用32除以8即可求出平均每个苹果的价格。
B.32名同学站成8排,32除以8可以求出1排的人数,再乘12,即可求出12排共多少人。
C.1层能放32本书,1个书架有8层,32乘8可以求出1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再乘12可以求出12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
【解析】A.列式为:32÷8,题干算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B.列式为:32÷8×12,题干算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C.列式为:32×8×12,题干算式能解决这个问题。
故答案为:C
11.D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100×80,即可求出学校操的面积。
【解析】100×80=8000(平方米)
学校操场长100米,宽80米,面积是8000平方米。
故答案为:D
12.D
【分析】432×51中3表示3个十,5表示5个十,都在十位上,所以3×5表示30×50。
【解析】由分析可知:在计算432×51的时候,3×5表示30×50。
故答案为:D
13.B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80×3=240(千米)求出绵山风景区距离聪聪家的距离,已知聪聪家到大同云冈石窟的距离为720千米,240小于720的一半,所以应该在③的左侧,靠近②。
【解析】80×3=240(千米)
720÷2=360(千米)
240<360
所以绵山风景区的位置可能在③的左侧且靠近②。
故答案为:B
14.C
【分析】由题意得,老板确认应该收的钱数以及张叔叔核对老板找回的钱数对不对都需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而张叔叔想要知道自己带的钱够不够,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解析】A.由题意得,老板确认应该收多少钱时,应该用算式18×4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即这个算式不能用估算来解决。
B.由题意得,张叔叔核对找回的钱对不对,应该先用算式18×4计算出准确的结果,然后再用80减去前面的得数算出应该找回的钱数。即这个问题不能用估算解决。
C.由题意得,张叔叔思考80元到底够不够时,可以先估算出算式18×4的结果。18×4≈20×4=80,80=80,即80元够了。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用估算来解决。
故答案为:C
15.B
【分析】路程=速度×时间,飞机的速度是245米/秒,飞行时间是25秒,虚线框出的“490”是245与25十位上2的乘积,表示飞机20秒飞行了4900米,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飞机的速度大约是245米/秒,25秒可以飞行多少米?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虚线框出的部分表示飞机20秒飞行的米数。
故答案为:B
16.C
【分析】根据数的估算的运算法则,估算出各选项的结果,再找出得数大约为3000的算式即可。
【解析】A.199≈200,9≈10,所以199×9≈2000;
B.299≈300,99≈100,所以299×99≈30000;
C.299≈300,9≈10,所以299×9≈3000;
D.199≈200,99≈100,所以199×99≈20000。
故答案为:C
17.C
【分析】从竖式中可知:甲数是由两位数个位的数字去乘3□9得到的积,结果表示几个3□9,乙数是由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2去乘3□9得到的积,表示20个3□9,所以乙数比甲数大;丙数是把甲乙两个数相加得到的,所以丙比甲、乙两个数都大。据此解答。
【解析】丙数>乙数>甲数;
观察下面的竖式,阴影遮住的部分分别用甲数、乙数和丙数表示,比较它们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甲数<乙数。
故答案为:C
18.A
【分析】一座塔高度达600米,则10座塔的高度也就是10个600米,即10个600就是6000,所以10座塔的高度是6000米。因为1千米=1000米,6000米里面有6个1000米,也就是6000米里面有6个1千米,所以6000米=6千米,据此解答。
【解析】600×10=6000(米)
因为一座塔高度达600米,所以10座塔的高度是6000米;
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6000米=6千米。
因此,如果将10座这样的塔叠加起来,总高度是6千米。
故答案为:A
19.C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据此解答。
【解析】在一个积不为0的乘法算式中,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另一个乘数先不变。那么积扩大到原来的5倍。这时这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积在扩大到原来的5倍的基础上,再扩大到原来的5倍。也就是扩大到原来的25倍。
故答案为:C
20.B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由题意得,可以分别计算出选项中的算式的结果,然后找出积是五位数的算式即可。据此解答。
【解析】A.376×18=6768,积不是五位数;
B.221×53=11713,积是五位数;
C.824×11=9064,积不是五位数。
221×53的积是五位数
故答案为:B
21.A
【分析】首先根据个位数字判断积的个位应为9。再计算两位数□3的最小值13和最大值93对应的积范围,据此判断。
【解析】当□=1时,两位数为13,123×13=1599;
当□=9时,两位数为93,123×93=11439。
因此,积的范围为1599≤积≤11439。
A.个位是9,1599≤8979≤11439,符合题意。
B.个位是9,369<1599,不符合题意。
C.个位是9,17589>11439,不符合题意。
D.个位不是9,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A
【分析】已知小明走路的速度是每分钟60米,行走时间是15分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计算出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
【解析】15×60=900(米)
所以,他家到学校有900米。
故答案为:A
23.D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据此解答。
【解析】由题意得,箭头所指的“3”在千位上,它是十位上的“3”与百位上的“1”相乘的结果,所以箭头指的“3”表示30×100。
故答案为:D
24.B
【分析】根据问题“李老师买完钢笔后还剩下多少钱”,首先需要知道他付了多少钱,然后需要知道花了多少钱,因为李老师剩余的钱数=带的钱数-买钢笔花的钱数。要想知道花了的钱数,那么需要知道买的钢笔的数量和单价,买钢笔花的钱数=每盒钢笔的价钱×盒数或买钢笔花的钱数=每支钢笔的价钱×支数。据此解答。
【解析】由题意得,根据条件②和条件③可以用乘法算出李老师买钢笔花了多少钱。条件④是李老师一共带的钱数,直接用一共带的钱数减去买钢笔花的钱数即可算出李老师买完钢笔后还剩下多少钱。所以需要用到的条件为:②③④。
故答案为:B
25.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路程是2100米,时间是7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以求出李明骑行的速度,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2100÷7=300(米/分钟)
根据条件可以求李明行驶的速度。
故答案为:B
26.D
【分析】用相册每页可以放的相片张数乘相册页数,可以算出一本相册能放(4×25)张相片;一本相册放的相片张数乘相册本数,即可算出30本这样的相册可以放(4×25×30)张相片。
【解析】4×25×30
=100×30
=3000(张)
每本相册有25页,每页可以放4张相片,30本这样的相册可以放3000张照片。
故答案为:D
27.C
【分析】小明2分钟写了50个字,则他平均每分钟写了(50÷2)个字,再乘200,求出200分钟写的字数。
【解析】50÷2×200
=25×200
=5000(个)
他200分钟可以写5000个字。
列式正确的是。
故答案为:C
28.A
【分析】本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据此解答。
【解析】a×b=1800,a×(b÷100),因为a不变,b除以100,所以积也要除以100,即1800÷100=18,所以a×(b÷100)=18。
故答案为:A
29.A
【分析】用李老师骑车的速度乘上骑车到学校的时间即可求出家到学校的距离,估算时要把乘数看作相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最后把得到的距离按照1000米=1千米将单位换算为千米即可。
【解析】203×19
≈200×20
=4000(米)
4000米=4千米
李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
故答案为:A
30.C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两个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应扩大到原来的倍,即积应该乘100。
【解析】根据分析可得:
因此,积应该乘100;
故答案为:C
31.A
【分析】一个因数乘或者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者乘这个数,此时积不变,据此解题。
【解析】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0,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除以6,现在的积是120。
故答案为:A
32.B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个位对齐。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和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结果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个位上,□在十位上。128×△,算出的结果不到10个128。而128×□至少有10个128。所以128×△<128×□。所以M<N。
故答案为:B
33.C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先求高铁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再用速度乘时间得到总路程,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A.40÷8×32,先计算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再计算32分钟行驶的路程,说法正确;
B.40×(32÷8),32是8分钟的4倍,那么路程也是40千米的4倍,即40×4=160千米说法正确;
C.40÷32×8,用8分钟行驶的路程除以32分钟,计算错误;
D.32÷8×40,32分钟是8分钟的4倍,那么路程也是40千米的4倍,即40×4=160千米,说法正确。
杭温高铁在某一地段8分钟行驶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高铁32分钟可以行驶多少千米?算式错误的是40÷32×8。
故答案为:C
34.C
【分析】根据题意,明确速度=路程÷时间,已知玲玲的步行速度是80米/分钟,晓东的步行速度是90米/分钟。还需要知道两人家到青少宫的距离;要知道两个人分别几点从家出;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A.只知道时间和速度,条件不够,不符合题意。
B.只知道路程和速度,条件不够,不符合题意。
C.有路程和时间,条件充分,符合题意。
D.条件不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5.B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据此解答。
【解析】计算258×□☆时,先用个位上的“☆”去乘258,即258×☆=甲。再用十位上的“□”去乘258,即258×□×10=乙。甲是258乘一位数的乘积,乙是258乘两位数的乘积,所以甲<乙。
故答案为:B
36.C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长方形农田的长是116米,宽是38米,其中长是116米,宽是30米的农田种植玉米,长是116米,宽是8米的农田种植谷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长方形农田面积的竖式,箭头所指的“348”,是由38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与116相乘得到的,即30×116=3480,表示种植玉米的面积,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一块长116米,宽38米的长方形农田,竖式中箭头所指的部分表示种植玉米的面积。
故答案为:C
37.B
【分析】计算原式28×60=1680,再分别计算各选项的值,找出结果不同的选项。
【解析】28×60=1680
A.280×6=1680
B.68×20=1360
C.12×140=1680
D.30×56=1680
与28×6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算式是68×20。
故答案为:B
38.C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乘或者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者除以这个数;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此时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此时积扩大到原来的(10×10)倍。
【解析】10×10=10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故答案为:C
39.B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已知长不变,宽变了,面积从200平方米变成600平方米,即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几或除以几。据此先看看长方形的面积从200平方米变成600平方米乘几,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可求出宽的变化。
【解析】根据题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不变,宽变了,面积由200平方米变成600平方米,即200×3=600(平方米),因此积乘3,根据积的变化规律,那么宽也要乘3,原来的宽是8米,那么增加后的宽为8×3=24(米)。
故答案为:B
40.B
【分析】由题意得,每本诗集需要32张纸,一共有298名同学且每人需要制作一本诗集,那么直接用乘法即可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张纸。因为要保证每个人都有一张纸可以制作诗集,估算时,应该把32或298估大才能保证得数比实际需要的纸张数量大。
【解析】A.在丽丽的方法中,把32估成30,估小了,得到的结果会比实际的结果小。不满足题意。
B.在冬冬的方法中,把298估成300,估大了,得到的结果会比实际的结果大。满足题意。
C.在红红的方法中,把298估成300,估大了,把32估成30,估小了,得到的结果不知道比实际的结果大还是小。不满足题意。
D.在乐乐的方法中,把298估成290,估小了,把32估成30,估小了,得到的结果会比实际的结果小。不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B
41.B
【分析】汽车等物体每分钟或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叫做它们的速度,常用“米/分”或“千米/时”作单位;根据速度的意义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A.20cm不是蜗牛每分钟爬的距离,不是蜗牛的速度;
B.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表示光每秒传播30万千米,是光的速度;
C.40分钟是小明每天练习骑车的时间,不是距离,不是小明的速度。
所以,正确描述速度的是: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
故答案为:B
42.A
【分析】在算式1□3×□2中,三位数的个位上是3,两位数的个位上是2,3×2=6,即积的个位上一定是6。1□3×□2,当两个乘数都最小时,即103×12,积最小;当两个乘数都最大时,即193×92,积最大,据此找出满足题意的选项,即可解答。
【解析】103×12=1236
193×92=17756即算式1□3×□2的积在1236和17756之间(包含1236和17756)。
A.1236<8856<17756,符合题意;
B.996<1236,不符合题意;
C.17856>17756,不符合题意;
D.8865的个位是5不是6,不符合题意;
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1□3×□2,某些数字被隐藏了,这道算式的结果可能是8856。
故答案为:A
43.B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如果一个因数不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扩大到原来的10倍。
故答案为:B
44.C
【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用买的套数乘每套的单价就是一共花多少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个位对齐。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和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解析】根据竖式计算,先用22的个位的2乘248得496,即248×2=496,表示496个一,表示的是2套《科技天地》多少元。再用22的十位上的2乘248得4960,即248×20=4960,表示496个十,表示的是20套《科技天地》多少元。
①a和b表示的结果不相同,题干说法错误;
②a表示496个一,计数单位的个数是496;b表示496个十,计数单位的个数是496,所以a和b表示的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同,题干说法正确;
③a表示496个一,b表示496个十,题干说法正确;
④a表示买2套书的价格,b表示买20套书的价格,题干说法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3个。
故答案为:C
45.A
【分析】两个数相乘,从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开始乘第一个乘数,由积的个位是3,可得出第一行的乘积是203,203=7×29=1×203,由此确定第一个乘数只能是203,且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是1;再根据积的十位数字是2,可推导出第二个乘数的十位是4,据此得解。
【解析】203×41=8323
203+41=244
所以,两个乘数的和是203+41=244。
故答案为:A
46.C
【分析】王老师一共花的钱数=买13副羽毛球拍花的钱数+买5筒羽毛球花的钱数,买5筒羽毛球花的钱数=5筒×每筒的价钱,依此选择。
【解析】买13副羽毛球拍花了390元,羽毛球是5筒,每筒是48元,因此解决“王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需要用到的信息是390元,5筒,48元。
故答案为:C
47.C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三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据此可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306,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表示“□□□□”个十;结合选项进行选择即可解答。
【解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最后一步可知,“□□□□”个十等于17442减去2142,
即“□□□□”×10=17442-2142,
“□□□□”×10=15300,
“□□□□”=1530,
因此“□□□□”表示1530个十。
故答案为:C
48.B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当乘数末尾有零时,先算零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添加对应个数的零。在竖式中,“12”中的“1”实际上是十位上的1,代表乘10,因此第二行部分积是“原数×10”,而第一行部分积是“原数×2”。对于同一个数而言,乘10的结果一定大于乘2的结果,所以②更大。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小温在计算旅行所需要的物资数量(如图),比较竖式中②大的结果大。
故答案为:B
49.A
【分析】先计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结果,然后找出结果不同的算式;据此即可解决。
【解析】48×500=24000,
A.480×5=2400;
B.480×50=24000;
C.4800×5=24000;
即,与48 × 50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是480×5。
故答案为:A
50.B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在一个乘法算式中,如果一个因数变大,另一个因数必须相应的变小,才能保证乘积不变。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a×4=b×5(a、b都不等于0),
因为4<5,所以a>b。
故答案为:B
51.A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学生人数乘少看1小时电视可以减少的碳排放克数,求出这个学校如果每名小学生每天少看1小时电视,可以减少多少克碳的排放,再乘30即可求出一个月能减少多少克,根据1千克=1000克,据此换算成千克为单位后选择即可。
【解析】1200×96×30
=115200×30
=3456000(克)
3456000克=3456千克
能减少3456千克碳的排放。
故答案为:A
52.B
【分析】根据题意,单价×数量=总价,用羽毛球的筒数×每筒的单价=羽毛球花了多少钱。再用羽毛球花了多少钱+羽毛球拍的钱=一共花了多少钱。据此选择信息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需要用到的信息是花了480元,又购入9筒羽毛球,每筒60元。
故答案为:B
53.A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35×27,235中的2在百位上,表示200,27中的7在个位上,表示7,那么“2”与“7”相乘的积表示200×7。
26×147,26中的2在十位上,表示20,147中的7在个位上,表示7,那么“2”与“7”相乘的积表示20×7。
204×75,204中的2在百位上,表示200,75中的7在十位上,表示70,那么“2”与“7”相乘的积表示200×70。
【解析】A.由分析可知,235×27中“2”与“7”相乘的积表示200×7,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26×147中“2”与“7”相乘的积表示20×7,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204×75中“2”与“7”相乘的积表示200×7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4.C
【分析】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数相乘,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1×15=15
所以15×100,要在15后面填上2个0,得数是1500。
故答案为:C
55.B
【分析】本题考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李璇和张敏打同样一份稿件,即工作总量相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先求出稿件的总字数,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即可求出张敏每分钟打的字数。
【解析】120×25=3000(个)
3000÷20=150(个)
所以张敏平均每分打150个字。
故答案为:B
56.C
【分析】根据题意,甲是由2和上边三位数相乘所得,乙是由10和上边三位数相乘所得,要求甲、乙两数的关系,用10除以2即可。
【解析】10÷2=5
所以,乙是甲的5倍。
故答案为:C
57.D
【分析】这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甲数=第一个三位数×4,乙数=第一个三位数×2(表示2个十),所以甲数计数单位是“一”,乙数计数单位是“十”;那么乙数是甲数几倍,就看乘的20与4的关系是几倍,如果三位数最小是100,则积至少是100×24=2400,积至少是四位数。
【解析】A.甲数=第一个三位数×4,乙数=第一个三位数×2(表示2个十),甲数表示几个一,乙数表示几个十,计数单位不同,原说法正确;
B.如果三位数最小是100,则积至少是100×24=2400,积至少是四位数。原说法正确;
C.20÷4=5,所以乙数是甲数的5倍,原说法正确;
D.乙数是甲数的5倍,而不是甲数是乙数的2倍,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58.C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因此求一共需要多少元,就用144×36。在用竖式计算144×36的过程中,先用36个位上的6去乘144,得数是864,即6×144=864(元),表示购买6套桌椅共864元;再用36十位上的3去乘144,得数是竖式中的432,4在千位上,3在百位上,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4320,30×144=4320(元),表示30套桌椅共4320元。注意:竖式中36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0。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虚线框内的数字432实际表示4320,对应算式为30×144=4320(元)
所以竖式中虚线框里的结果表示30套桌椅共多少元。
故答案为:C
59.A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相同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240×3=720
两个数相乘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3,那么积是720。
故答案为:A
60.B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97估算成100,398估算出400,再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据此确定范围即可。
【解析】97×4≈100×4=400(元)
398×4≈400×4=1600(元)
因此这4件衣服总价钱的范围比400多得多,比1600少得多,600元~1000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1.C
【分析】在计算126×32时,用两位数32十位上的3乘三位数126,表示3个十乘126,即30个126的和,得到378个十,即3780;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得:题图中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30个126的和。
故答案为:C
62.B
【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285乘15竖式中虚线框内的步骤计算的是1个十(表示买10套机器人玩具)乘285,表示285个十是2850元,表示买10套机器人玩具需要的金额。
【解析】由分析可知:一套机器人玩具285元,买15套一共需要多少元?竖式中虚线框内的步骤计算的是买10套机器人玩具需要的金额。
故答案为:B
63.A
【分析】由题意得,一块长方形花田长300米,宽200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直接用300乘200即可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10000平方米=1公顷将其转化为多少公顷。1平方千米=100公顷,所以6平方千米=600公顷。求多少块这样的花田占地面积是6平方千米,也就是求多少块这样的花田占地面积是600公顷,直接用600除以前面的得数即可解答。
【解析】300×200=600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60000平方米=6公顷。
1平方千米=100公顷,所以6平方千米=600公顷。
600÷6=100(块),所以100块这样的花田占地面积是6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A
64.B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据此解答。
【解析】A.在算式325×14中,3在百位上,4在个位上,所以“3×4”表示300×4。不满足题意。
B.在算式325×41中,3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所以“3×4”表示300×40。满足题意。
C.在算式4×325中,3在百位上,4在个位上,所以“3×4”表示300×4。不满足题意。
D.在算式41×253中,3在个位上,4在十位上,所以“3×4”表示3×40。不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B
65.A
【分析】245×13表示245个13,246×13表示246个13,245个13比246个13少246-245=1个13。
【解析】246-245=1(个)
245×13的结果比246×13的结果少1个13。
故答案为:A
66.C
【分析】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错把一个因数140看成14,也就是把这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也会除以10,也就是正确的积除以10得到错误的积是700,所以用700乘10,即可得到正确的积,据此解答。
【解析】
所以佳佳在做一道乘法计算题时,错把一个因数140看成14,得到的积是700,正确的积是7000。
故答案为:C
67.C
【分析】计算145×12,先用12个位上的2乘145得290个一,是290,表示买2套《走进天宫科普丛书》要花290元;再用12十位上的1乘145得145个十,是1450,表示买10套《走进天宫科普丛书》要花1450元;最后算290+1450=1740,表示买12套《走进天宫科普丛书》要花1740元。
【解析】甲表示290个一,乙表示145个十。
故答案为:C
68.B
【分析】用员工总人数乘每份礼品的价钱,求出购买这些礼品花费的钱数,再和准备的钱数比较大小即可。
【解析】(元)
3840>3600
所以买这些礼品准备3600元,不够。
故答案为:B
69.C
【分析】单价是每件商品的价钱,数量是买了多少,总价是一共用的钱数,据此解答。
【解析】每千克苹果8元是指单价,买5千克是指数量,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可知,买5千克需要多少钱,要求的是总价。
故答案为:C
70.C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从右往左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从右往左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的个位要与前面结果的十位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了;要注意满十往前进位;逐项分析后进行选择,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
A.435×18=7830,435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30,18中的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也就是8,那么这里的“3×8”表示的意思是“30×8=240”;
B.305×81=24705,305中的3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也就是300,81中的8在十位上,表示8个十,也就是80,那么这里的“3×8”表示的意思是“300×80=24000”;
C.345×58=20010,345中的3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也就是300,58中的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也就是8,那么这里的“3×8”表示的意思是“300×8=2400”;
所以乘法算式345×58中的“3×8”表示的意思是“300×8”。
故答案为:C
71.C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与三位数相乘;接着两位数的十位与三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计算126×32时,用两位数十位上的3乘三位数126,表示3个十乘126,即30个126的和,得到378个十,即3780;据此选择。
【解析】,因此箭头所指的部分表示30个126。
故答案为:C
72.C
【分析】用每本诗集需要的张数乘人数,即可求得需要准备纸的张数。整数乘法的估算,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成整十、整百进行计算,同时注意估算值不要和准确值差别太大。
【解析】A.298×32≈290×30=8700(张),两个乘数都减小,总结果一定减小,不合理,所以乐乐的估算方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B.298×32≈300×30=9000(张),一个看大,一个看小,无法合理估计,所以红红的估算方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C.298×32≈300×32=9600(张),把数看大,估计的张数比实际的张数多,且相差不大,所以冬冬的估算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故答案为:C
73.C
【分析】观察数轴可知,点P所在的位置比40000小,接近40000,分别估算出4个选项的乘积,然后判断即可。
【解析】A.198×98≈200×100=20000,20000远小于40000;不符合题意;
B.203×209≈200×200=40000;203>200,209>200,203×209>40000,不符合题意;
C.201×192≈200×200=40000;符合题意;
D.301×99≈300×100=30000;30000远小于4000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4.C
【分析】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然后再相乘求出积即可。
【解析】999×10=9990
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9990。
故答案为:C
75.C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乘得的积相加即可。
【解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知,3×6中的“3”为三位数百位上的数,表示3个百,“6”为两位数个位上的数,表示6个一。则3×6表示3个百与6个一相乘。
故答案为:C
76.B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知,12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307乘1个十得307个十,就是3070,也就是购买10台需要3070元;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307×10=3070(元)
某超市一个微波炉的售价为307元,李老师需要为学校烹饪社团购买12个这样的微波炉,共需要多少钱?列竖式如图,其中竖式的虚线框中的数表示买10个要花3070元。
故答案为:B
77.B
【分析】根据题意,已知G1588次高铁2小时大约行了63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这列高铁的速度,再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630÷2=315(千米/时)
郑州东开往重庆北的G1588次高铁,2小时大约行了630千米,这列高铁的速度是315千米/时。
故答案为:B
78.B
【分析】7□3×□8最大为793×98,最小为703×18,据此算出得数再选择即可。
【解析】793×98=77714
703×18=12654
3×8=24,个位数字只能是4;
A.40588末位上的数是8,不符合题意;
B.12654<43094<77714,符合题意;
C.110564>77714,不符合题意;
D.984<12654,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在计算中,43094有可能是它的积。
故答案为:B
79.D
【分析】根据题意,首先明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先求出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再根据10000平方米=1公顷,把单位换算成公顷;仔细观察大长方形的长约是小正方形边长的4倍,大正方形的宽约是小长方形边长的3倍,那么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的(3×4)倍,据此求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00×100=10000(平方米)=1(公顷)
4×3×1=12(公顷)
估一估,如图中的大长方形的面积约是12公顷。
故答案为:D
80.C
【分析】箭头所指的部分是126与40的乘积,126米是学校运动区域的长度,40米是运动区域的宽度,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可以得出竖式中箭头所指的部分表示运动区域的面积;据此解答。
【解析】据分析可得:
126×40=5040(平方米)
所以竖式的箭头所指的部分表示的是运动区域的面积。
故答案为: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