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敬业与乐业 分层练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教诲/晦暗 行业/言行相顾 乐业/音乐
B.骈进/迸发 禅让/百丈禅师 儒门/妇孺
C.承蜩/丝绸 仿佛/遁入佛门 解剖/陪伴
D.亵渎/阅读 层累/长篇累牍 秘诀/决定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这样别人才会明白。
B.你要牢牢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C.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的行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2017年《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落下帷幕,随州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C.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联贯的一段话,是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5.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
6.下列关于《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B.几处反问句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把几个分论点阐释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C.引用古籍名言时,运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D.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的现场交流。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1)《敬业与乐业》选自《 》第五册,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 ,字 ,号 ,别号 。
(2)《礼记》,五经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 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 (朝代)的礼制,体现了 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 的重要资料,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
8.《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分析:本句运用 ,旨在说明 的道理,从而论证了 。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9.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A 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 )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fèn 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文中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这是一段演讲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出来?
(4)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得职业的趣味,请分别为每方面用一个词语概括。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四、课内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文中列举的四个理由是为了论述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请举例说说这段文字的主要语言特点。
(3).文中说“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你有过这种经历或体验吗?请举一例说明。
(4).你能为作者说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个观点提供一两个事实论据吗?
(5).对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内容,你有不同的看法吗?请写下来。
五、课外阅读
11. 依据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①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②“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材料二】
劳动还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君子处事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颜元
学习是劳动,并且应当永远是劳动,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材料三】
【材料四】
学生对参加家务劳动的态度 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数据 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原因
认为应该参加家务劳动 53.7% 经常参加 12.7% 关心父母,替父母分忧 29%
应该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35.2% 偶尔参加 84.13% 锻炼自理能力 54.6%
无所谓 10.2% 从不参加 3.15% 被父母强迫 7.1%
不必参加 0.9% 拒绝参加 0.02% 获得报酬 9.3%
(1).请以“材料一”①段画线句为论点,在括号处用自己的话进行道理论证。
(2).简要说明“材料一”②段的论述有何特点?
(3).有人说:“学生的主业是学工科,不必为劳动浪费时间”,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
(4).结合材料四,对材料三中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D 2.A 3.D 4.D 5.D 6.B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7. (1).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2)典章制度;先秦;儒家;先秦社会;儒家
8. (1).道理论证(引用论证)(2).用心专一,就可以达到目的(3).忠实才能做到敬业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9. (1);(2)pián;愤(3)“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4)身入其中;奋斗刻苦;勇于争胜;领略趣味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四、课内阅读
10. 1.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2.语言通俗平易,如话家常。例句: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注意与听众的现场交流。如: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3.有过。如做一道数学题,可以解决的途径很多,但需要去发现和证明它们,千变万化,证明出一种方法。心里就有无限的满足。4.如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上海市政局工人徐虎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奉献等,他们都体会到了职业的趣味。又如学语言,做语文卷子,有的人认为枯燥极了,但只要你认识到那只是检测的一种手段,考查的还是你对语文的理解程度和所学知识的扩展度,你就会调动你平时的所学,写出进发着你灵感的、和出题意思吻合的“标准答案”,这时你就不会把卷子视为猛虎。就会像跳高运动员跳过那理想的高度一样,有一种兴奋。5.比如很多的工作的确是辛苦的,这是客观事实。但要战胜自己,努力去做,这样在做的过程中感受进步找到乐趣,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五、课外阅读
11. (1).示例: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使人们的生存有了保障,社会有了进步和发展。人,应当从事劳动,汗流满面地工作,他说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他的幸福、他的欢乐就在此。(2).语言上,多用短句和口语化的语言,说理亲切随和;多用反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论证方式上:采用了驳论的方式,先列出一个常见的错误论调,接着逐层进行驳斥。(3).示例:劳动也是学习。陶铸说过,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从古至今,劳动创造了一切。学功课从来都不是学习的全部,只有劳动才能把学习的结果用到实践中,才能唤起人的创造力。(4).从漫画中看出学生做家务事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从材料四的调查数据看这种情况也占一定比例。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学生应经常参加家务劳动,替父母分忧,锻炼自理能力;不应为获取报酬而参加家务劳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