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5 22: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天净沙·秋思
请你分析一下题目
你觉得这首写 什么的诗歌
课程导入看图画感受意境
初读文章,体会你看到的画面并尝试描述
你知道秋思鼻祖是谁吗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学习积累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有唱词,类似戏曲)和散曲(无唱词,其实就是广义的诗歌,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用)两种。
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本文属于小令。
诗歌体裁:元曲
创作背景
当时元代处于民族高压时期。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学习活动一
熟读诗词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饱含情感。
注意:
曲牌名和内容无关。
结合注释翻译诗词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饱含情感。
注意:
曲牌名和内容无关。
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又名 “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 指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游子。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层次梳理
(描写)
(抒情)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干枯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天净沙 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些景物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组合成一幅凄凉、萧瑟的画面 。身处其中,会感受到孤独、寂寞,旅途的疲惫与艰辛,以及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仿佛被一种浓郁的愁苦情绪包围,体会到漂泊天涯的无奈与哀伤 。
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 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 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