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5 16: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一节《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中国的农业》是学习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为后续学习我国区域地理知识奠定基础,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增强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在农业分布差异方面,教材从种植业、畜牧业等角度,运用地图直观展示了不同区域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比如通过“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呈现了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在南北方的不同布局,让学生清晰看到受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我国农业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重点内容。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发展农业时,需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技术、政策等)。这让学生明白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兴农部分,教材展示了我国农业在科技推动下取得的巨大进步,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先进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机械化提升生产效率等。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教材内容层层递进,先呈现农业分布差异现象,再深入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理,最后阐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为后续学习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
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等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农业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初步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能力: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复杂的地理问题,如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和分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学习兴趣: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农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例如,他们知道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来源,也了解一些当地的农业情况。因此,学生对农业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农业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和复杂,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实地调查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习差异: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学生对农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掌握教材内容;而另一些学生则对农业知识了解较少,学习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核心素养目标
1. 据图描述农业分布的差异,会分析其形成原因。(综合思维)
2. 通过案例分析,明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能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农业发
展的条件。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 了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地理实践力)
4.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中国的农业分布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让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的知识,认识到中国农业的东西差异,以及南北差异。进而通过材料分析,观看视频,分析沙特将沙漠改造成麦田,后又完全依赖小麦进口的案例,层层深入,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真正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观念。而后通过案例说明科技兴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最后的学以致用,回归到青岛的乡土地理知识,分析青岛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部门,从学生真正生活的地区出发,感受生活中的地理,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提高区域认知能力,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教学 环 节 问题 线索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 片 导 入 这些美食的原材料来 自哪 里?为 什么不 同地区 有不同 的特色 美食?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地图,一张吃货眼中的中国地图。从图中我们能看到各具特色的美食。这些美食的原材料来自农业的哪个生产部门呢?新疆的羊肉串。 生:畜牧业 师:山西刀削面。 生:种植业的小麦 师:沿海省份的海鲜。 生:渔业 师:苹果,梨,柑橘等水果。 生:林业 师: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美食呢? 生:农业分布存在差异。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今天的第一个目标,据图描述农业的分布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通过图片 的方式导 入,是学 生感兴趣 的事情, 能更好的 吸 引 学 生,激发 地理学习 热情。
活 动 一 读图完成活动一 师:请读图完成导学案上活动一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 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耕区畜牧业 与牧区畜牧业 的区 别? 畜牧区里适合 发展种植业的 地区的共同区 位条 件? 师:请一位同学起来分享你的答案。 生:略 师:总结。农业的东西差异是东耕林渔西牧。农业生产与水热地土密切相关,而中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粮则粮。 师:我要吃羊肉串是不是要跑到新疆出吃呢? 生:不用。 师:对,我们当地也有畜牧业,叫农耕区畜牧业。我们虽然没有天然牧草,但我们有粮食和秸秆,可以喂养饲料。观察图片,找到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饲养方式有何不同? 生:放牧和圈养。 师:在牧区有没有种植业呢?有,像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雅鲁藏布江谷地和绿洲地区。同学们观察图片,看着四个地区有何共同点? 生:有水源的平坦地区。 注意引导 学生关注 相对应的 图片,看 图分析, 得出答 案。 读图找不 同和相同 点,吸引 兴趣,加 深印象。
活 动 二 农业南北差异 的影响因素是 什么? 师:首先看图认识农作物种类,然后据图完成表格并思考影响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略 师:做随堂练习 生:答案 过渡:影响农业的不仅仅是自然因素,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科技,交通,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通过图片 来认识主 要农作 物,印象 深刻。 检测所学 内容掌握 情况
活 动 三 探究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师:如果我们不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来发展农业,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沙特阿拉伯发展小麦种植业的实例。 任务三:沙特阿拉伯是西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全球最干旱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喜光热,种植耗水量较大。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利用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大力发展农业设施,在沙漠腹地开采地下水,将沙漠改造为麦田。沙漠腹地的圆形麦田直径约100米,中枢喷灌设备围绕圆心旋转浇灌农田。图1为沙特阿拉伯7月降水分布和小麦种植区分布图、枢喷灌设备在圆形麦田中旋转灌溉示意。图2为利雅得气候资料。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沙特阿拉伯小麦种植区分布的特点。 分布在内陆沙漠地区,较为分散。 (2)分析沙特阿拉伯发展小麦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自然条件: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社会条件:石油出口积累大量财富,发展农业设施。 (3)分析21世纪以后,沙特阿拉伯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的主要原因。(提示:可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 长期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 灌溉导致土壤盐渍(碱)化的加剧; 生:略 师:由于大面积种植小麦导致出现生态环境问题。这也告诉我们要想可持续发展农业,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沙特政府全面禁止小麦种植后,政府和人民的粮食就要完全依赖进口,增加了不稳定因素。用咱老百姓的话说,粮仓满,人心定,农业稳,天下安。中国用不足世界 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 20%的人口。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 63%,加快了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通过播放 视频先了 心定,农业稳,天下安。中国用不足世界 10%的耕地,养活了 地球上约 20%的人口。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技进步对农 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 63%,加快了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 强国迈进的步伐。 解相关背 景,再去 做题更容 易抓住重 点,体会 到沙违背 因地制宜 的原则, 所以出现 生态环境 问题。有 助于完成 教 学 目 标,明白 因地制宜 的 必 要 性。
活 动 四 列举科技对农 业的 影响 师:良种培育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温室大棚等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植物生长条件,突破了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例如:北方地区居民在冬天可以吃到当地产的多种多样的蔬菜、水果。滴灌、喷灌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根本改变了人工劳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播放视 频,果农 用无人机 运 输 橙 子,直观 体会提高 生产效 率。比干 巴巴的更 形象生 动。
小 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巩固学习 内容,让 学生拥有 学习的获 得感,激 发学习激 情
青岛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部,是中国北方一座富有人文魅力、自然禀赋优越的沿海开放城市 探究一 :我爱家乡环境美 (1)据图1,描述青岛地形的特征:以_________地形为主,地势______高_______低。 (2)据图2,描述青岛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判断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青岛市有大小河流224条,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补给类型__________。 (4)青岛市有5个土类,其中盐土:面积约3700公顷,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参考答案:(1)平原丘陵 南北 中部 (2)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3)大气降水 探究二:因地制宜促发展 (2)根据青岛的地形特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农业,请为下列农副产品选择合理布局。 (3)据气候推测青岛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最有可能是______ ;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城镇周边部分地区蔬菜、乳肉、禽蛋逐渐取代了粮食作物,影响因素是________ 。 参考答案 小麦,市场 探究三:展望未来思变化 2016年11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成立,落户青岛市李沧区院士港,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水稻研发中心,该中心在胶州湾北部白泥地公园处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2023 年 9 月 25 日,对耐盐碱水稻品种“海粳 37”和“海粳 38”进行小面积试验田测产验收,亩产分别达 676.6 公斤和 694.5 公斤。 (4)分析青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夏季雨热同期,适宜海水稻生长;海岸线长,盐碱地多;水源充足。 社会条件:科技水平高;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课后作业 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青岛海水稻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收集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还有哪些农业科技成果,下节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