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教案
设计意图:
数形结合理解算理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小学六年级,尤其是中低段,如何更好的用数形结合来理解算理,这一直是我在教学计算时要重点研究的对象,也是在做题时学生容易不理解算理而粗心出错的地方,为此,我做了这次尝试,通过图形来理解算式表示的意思,而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合情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欢迎来到李老师的微课堂,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分配律,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中的一节课。
二、过程:
1、第一个学生提出问题。
生:老师老师,我和妹妹正在下棋,帮我算算一共有多少颗棋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问题,找老师来帮助解决问题,使孩子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视频出示棋子录像。
出示两种列法及其表示的意思。
第一种列法:白棋一行有3颗,有7行,黑棋一共有5颗,有7行,白棋和黑棋总共有3×7+5×7=56颗。
第二种列法:一行有3颗白棋,有5颗黑棋,有这样的7行,总共就有(3+5)×7=56颗棋子。
总结:这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56,中间可以用=连接。
[设计意图]:下棋是学生生活中在常见不过的活动,但是在下棋时学生未必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从这个题目出发,既解决了有多少颗棋子,该如何列式,又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3、第二个学生提出问题。
生:老师,我家厨房正在铺瓷砖,请你帮我算算一共铺了多少块瓷砖?
师通过课件演示来数形结合的讲解算理。
第一种列式方法:正面一共有4块,有8行,侧面墙一行有6块,有8行,一共有4×8+6×8=80块瓷砖。
第二种列式方法:一行正面有4块,侧面有6块,有这样的8行,总共有(4+6)×8=80块瓷砖。
总结:这两个式子的得数都是80,中间也可以用=连接。
[设计意图]:通过铺瓷砖这个情境再次引出一组相等的式子,通过观察这两组等式,发现其规律,找到规律的本质与特点,从而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表达式。
5、引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揭示主题。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a,b,c,来分别表示3个不同的数,字母表示为:(a+b)×c=a×c+b×c,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三、练习
6、巩固练习来理解乘法分配律。
结合图来说说等式3×6+4×3=(6+4)×3为什么成立。
第一个长方形一行有3个,有6行,第二个长方形一行有4个,有3行,一共就有3×6+4×3,因为他们都有3,可以把第一个长方形转过来,和第二个长方形的3拼起来,又变成了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一行有10个,有3行,就是(6+4)×3,所以等式成立。
[设计意图]:乘法分配律是运算律中的难点,要掌握扎实必须通过习题加以巩固,这道题目比较有一定难度,既要掌握乘法分配律又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其实乘法分配律是我们数学中一条重要的运算定律,相信你会越来越喜欢他的。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这一章的教学难点也是重点,这节微课,我是从学生的生活问题入手,通过棋子和铺瓷砖这两个生活情境引入,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利用旧知得到两组相等的式子,观察其特点,找到其规律,发现其问题,得到乘法分配律的表达形式,结合习题加以巩固应用,整个设计简洁明了,在学生看似复习旧知,实则在不知不觉中总结了其字母的表达式,而能学以致用,且提高了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