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苏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5 17:44:24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文档简介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2.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1)
一、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x,y∈R,则“x和y均为有理数”是“xy为有理数”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 “x2=4”是“x=-2”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 (2024唐山期中)已知p:0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 (2024徐州铜川期中)已知a,b都是自然数,则“a+b是偶数”是“a,b都是偶数”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 (2024浙江南太湖联盟联考)设a,b,c分别是△ABC的三条边,则“△ABC为直角三角形”是“a2+b2=c2”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6 (2024苏州中学期中)老子《道德经》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根据这句话,说明“做容易题”是“做难题”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二、 多项选择题
7 (2024石家庄二中月考)已知“若p,则q”为真命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是q的充分条件
B. p不是q的必要条件
C. p的必要条件是q
D. q不是p的充分条件
8 (2024天一中学期中)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x>4”是“x<5”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B. “三角形为正三角形”是“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b2-4ac>0”
D. 设a,b∈R,则“a≠0”是“ab≠0”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三、 填空题
9 已知△ABC,△A1B1C1,则“两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是“△ABC≌△A1B1C1”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且不必要”“必要且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10 (2024杭州四中期末)已知α:-1≤x≤2,β:-2≤x≤2a+1,若α是β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1 (2024莆田八中期中)已知A=(-∞,a],B=(-∞,3),且x∈A是x∈B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四、 解答题
12 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 p:x=1,q:|x|=1;
(2) p:两直线平行,q:同位角相等;
(3) p:点在角的平分线上,q:点到角的两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4) p:斜边相等,q: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13 设命题p:实数x满足a
0;q:实数x满足2
(1) 若a=1,且p和q均为真,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2) 若q是p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2)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4安徽A10联盟期中)使-1
A. -1
C. -1
2 (2024广东八校联盟期中)方程ax2+5x+4=0(a≠0)有两个异号实根的一个充要条件是( )
A. a<0 B. a>0
C. a<2 D. a<-1
3 (2024南通如东、通州期中)“m<2”是“|m-1|<1”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
C.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 “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的充要条件是( )
A. m2-4n>0 B. m2-4n<0
C. m2-4n=0 D. m=1,n=2
5 (2024淮阴中学期中)设x,y∈R,则“xy+1=x+y”的充要条件为( )
A. x,y至少有一个为1 B. x,y都为1
C. x,y都不为1 D. x2+y2=2
6 (2024泰州三中期中)已知p:-2≤x≤5,q:2-2m≤x≤2+m(m>0),若p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是q,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 (-∞,3] B. (0,3]
C. [2,+∞) D. (0,2]
二、 多项选择题
7 (2024石家庄二中月考)设全集为R,在下列条件中,满足B A的充要条件的有( )
A. A∩B=A
B. ( RA)∩B=R
C. RA RB
D. A∪( RB)=R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b∈R,则“a2+b2≠0”是“a,b不全为0”的充要条件
B. “>”是“a
C. “A∩B≠ ”是“A B”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D. “a>b>0”是“an>bn(n∈N,n≥2)”的充要条件
三、 填空题
9 (2024泉州四校期中联考)若集合A=(2,+∞),B=(-∞,m),则A∪B=R的一个充分且不必要条件为__________.(用m表示)
10 (2024肇庆广信中学月考)已知“x
a+1”是“x>2或x<-1”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1 (2024连云港赣榆期中)已知集合A={x|-1≤x≤1},B={x|x≥b-a},若“a=2”是“A∩B=A”的充分条件,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四、 解答题
12 已知集合A={x|-7
(1) 当B= 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当B为非空集合时,若“x∈B”是“x∈A”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3 (2024咸阳彬州城关中学期中)已知集合P={x|1≤x≤2},S={x|1-m≤x≤1+m}.
(1) 是否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是否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2.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1)
1. A 若x和y均为有理数,则xy为有理数,反之,xy为有理数,x和y不一定为有理数,如x=y=,满足xy=2是有理数,而x,y均为无理数,所以“x和y均为有理数”是“xy为有理数”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2. B 当x2=4时,x=±2,所以充分性不成立;当x=-2时,x2=4,所以必要性成立,所以“x2=4”是“x=-2”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3. A 因为{x|0
4. B 若a+b是偶数,则a,b都是偶数或a,b都是奇数,所以“a+b是偶数”是“a,b都是偶数”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5. B 当a=5,b=4,c=3时,易知△ABC是直角三角形,但a2+b2≠c2,所以充分性不成立;根据勾股定理,由a2+b2=c2,得△ABC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必要性成立,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是“a2+b2=c2”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6. B 由题意可知“做容易题”不一定能推出“做难题”,但“做难题”一定可以推出“做容易题”,故“做容易题”是“做难题”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7. AC 因为“若p,则q”为真命题,所以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故A,C正确;q能否推出p无法判断,故B,D错误.故选AC.
8. AD 对于A,“x>4”与“x<5”互相不能推出,故A正确;对于B,正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正三角形,所以“三角形为正三角形”是“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故B错误;对于C,“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b2-4ac≥0”,故C错误;对于D,因为b可以等于零,所以由a≠0不能推出ab≠0,故充分性不成立;由ab≠0可得a≠0且b≠0,所以必要性成立,所以“a≠0”是“ab≠0”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故D正确.故选AD.
9. 必要且不充分 由两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不能推出△ABC≌△A1B1C1;反之,由△ABC≌△A1B1C1可以推出∠A=∠A1,∠B=∠B1,∠C=∠C1.故“两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是“△ABC≌△A1B1C1”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10. 若α是β的充分条件,则集合{x|-1≤x≤2}是集合{x|-2≤x≤2a+1}的子集,可得2a+1≥2,解得a≥,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1. [3,+∞) 因为x∈A是x∈B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所以B?A.又A=(-∞,a],B=(-∞,3),所以a≥3.
12. (1) 由|x|=1,得x=±1,
所以“x=1”是“|x|=1”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即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2) 若两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即充分性成立;反之,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即必要性成立,
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3) 若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则点到角的两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充分性成立;
反之,如图,对于∠AOB,过点P分别作PM⊥OB,PN⊥OA,且PM=PN,
此时满足点P到∠AOB的两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但点P不在∠AOB的平分线上,即必要性不成立,
所以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4) 若斜边相等,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充分性不成立;
反之,若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则斜边相等,即必要性成立,
所以p是q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13. (1) 当a=1时,若命题p为真,则1
若命题q为真,则2
又p和q均为真,
所以实数x的取值范围为(2,3).
(2) 若q是p的充分条件,则即1≤a≤2,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2].
2.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2)
1. B 设A=(-1,4),则使-1
2. A 由题意,得解得a<0.
3. C 由|m-1|<1,得-1
4. B 由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得m2-4n<0.
5. A 由xy+1=x+y,则(x-1)(y-1)=0,可得x=1或y=1,即x,y至少有一个为1,所以“xy+1=x+y”的充要条件为“x,y至少有一个为1”.
6. D 设集合A={x|-2≤x≤5},集合B={x|2-2m≤x≤2+m,m>0}.因为p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是q,所以B是A的真子集,则等号不同时成立,解得0
7. CD 当A∩B=A时,A B,不满足题意,故A错误;若( RA)∩B=R,显然只有A= ,B=R时成立,不满足题意,故B错误;若 RA RB,则B A,同时若B A,则 RA RB,满足题意,故C正确;当A∪( RB)=R时,B A,同时若B A,则A∪( RB)=R,满足题意,故D正确.故选CD.
8. ABC 对于A,a,b∈R,若a2+b2≠0,即必有a,b不全为0,则充分性成立;若a,b不全为0,则同样有a2+b2≠0,即必要性成立,故A正确;对于B,由>不能推出a
,但是 2>-3,即充分性不成立;由a
,比如-2<3,但是<,即必要性不成立,所以“>”是“a
bn(n∈N,n≥2)不能推出a>b>0,比如a=1,b=0,1n>0n(n∈N,n≥2)满足,但是a>b>0不满足,所以必要性不满足,故D错误.故选ABC.
9. m>3(m的取值范围为集合{m|m>2}的真子集即可) 因为集合A=(2,+∞),B=(-∞,m),且A∪B=R,所以m>2,故A∪B=R的一个充分且不必要条件为m>3.
10. [0,1] 因为“x
a+1”是“x>2或x<-1”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所以集合{x|x>2或x<-1}是集合{x|x
a+1}的真子集,则且等号不同时成立,解得0≤a≤1.
11. (-∞,1] 若A∩B=A,则A B,所以b-a≤-1,即b≤a-1.因为“a=2”是“A∩B=A”的充分条件,所以b≤2-1=1.故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1].
12. (1) 由B={x|2m+3≤x≤m+1}= ,得2m+3>m+1,解得m>-2,
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2,+∞).
(2) 由B≠ ,得2m+3≤m+1,即m≤-2.
由“x∈B”是“x∈A”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得B?A,
则解得-5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5,-3).
13. (1) 要使x∈P是x∈S的充要条件,则需使P=S,
即此方程组无解,
故不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充要条件.
(2) 要使x∈P是x∈S的必要条件,则需使S P.
当S= 时,1-m>1+m,解得m<0,满足题意;
当S≠ 时,1-m≤1+m,解得m≥0,要使S P,则解得m≤0,所以m=0.
综上,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必要条件,m的取值范围是(-∞,0].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集合
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
2.1 命题、定理、定义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冲要条件
2.3 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
第3章 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2 基本不等式
3.3 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4章 指数与对数
4.1 指数
4.2 对数
第5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5.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5.2 函数的表示方法
5.3 函数的单调性
5.4 函数的奇偶性
第6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6.1 幂函数
6.2 指数函数
6.3 对数函数
第7章 三角函数
7.1 角与弧度
7.2 三角函数概念
7.3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4 三角函数应用
第8章 函数应用
8.1 二分法与求方程近似解
8.2 函数与数学模型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