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苏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第11章 解三角形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11章 单元素养测评卷(含解析)高中数学 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章 单元素养测评卷(含解析)高中数学 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5 22:53:26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测评卷(三)
1.A [解析] 由正弦定理可得==.故选A.
2.A [解析]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B,即9=a2+6-a,即a2-a-3=0,解得a=或a=(舍去).故选A.
3.D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即=,所以sin B=,又0°
a,故B=60°或B=120°.故选D.
4.B [解析] 设CD=a,则AB=2a,BC=a,又∠ABC=90°,∴AC=a.易知∠BAD=45°,∴AD=a,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D2=AD2+AC2-2AD·AC·cos∠DAC,即a2=(a)2+(a)2-2×a×a×cos∠DAC,∴cos∠DAC=.故选B.
5.A [解析] 因为cos B=,0
6.A [解析] 由(b+c+a)(b+c-a)=3bc,化简得b2+c2-a2=bc,则cos A==,又A∈(0,π),所以A=.由2cos Bsin C=sin A=sin(B+C)=sin Bcos C+sin Ccos B,
化简得sin Bcos C-cos Bsin C=0,即sin(B-C)=0,则可得B=C,因此B=C=A=,故△ABC是等边三角形.故选A.
7.B [解析] 因为△ABC有两个解,所以解得2
8.D [解析] ∵BC=,CD=,△BCD的面积为1,∴S△BCD=××sin∠DCB
=1,∴sin∠DCB=.由题意知,0°<∠DCB<90°,∴cos∠DCB=,∴由余弦定理得BD2=CB2+CD2-2CD·CBcos∠DCB=4,可得BD=2.在△BDC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BDC==-,∴∠BDC=135°,∴∠ADC=45°.在△ADC中,
∠ADC=45°,A=60°,DC=,由正弦定理得=,∴AC=.
9.ABD [解析] 在△ABC中,当A
sin Bcos C+sin Ccos B,则由正弦定理得a=bcos C+ccos B,所以B正确;由A+B+C=π,可得cos=cos=cos=sin,所以D正确;当A=B=时,sin A+sin B=cos A+cos B,所以C错误.故选ABD.
10.ABC [解析] 由·=2,可得·=bccos A=2,故A正确;由余弦定理可得a2=b2+c2-2bccos A=4,则b2+c2=8,故B正确;由b2+c2=8≥2bc(当且仅当b=c时取等号),得bc≤4,则cos A==≥,又A∈(0,π),此时函数y=cos A单调递减,所以0
11.ACD [解析] 由b=ccos A及正弦定理可得sin B=sin Ccos A,又sin B=sin(A+C)=
sin Acos C+sin Ccos A,所以sin Acos C=0,因为sin A≠0,所以cos C=0,即C=.因为=
cos A=,所以由角平分线定理可得==.设AC=x,则AB=8x,BC=3x,CD=x,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x2+=1,可得x=,即AC=,AB=6,BC=9CD=,所以S△ABC=××=,所以S△ABD=S△ABC=.所以A,C,D正确,B错误.故选ACD.
12.30°或150° [解析] 根据正弦定理得=2R(其中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
sin A==,∵0°
13.7 km [解析] 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D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BC==.∵∠ABC+∠ADC=π,∴cos∠ABC+
cos∠ADC=0,即+=0,可得AC=7 km,∴AC的长为7 km.
14.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 A∶sin B∶sin C=a∶b∶c=k∶(k+1)∶2k,由题意得k>0,设a=mk,b=m(k+1),c=2mk(m>0),则a
.
15.解:(1)由题意得cos C==,又C∈(0,π),所以C=.
(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ABC=absin C=.
16.解:(1)由ccos B+bcos C=及正弦定理得sin Ccos B+sin Bcos C=,则sin(B+C)=,即sin A=,
又sin A≠0,所以cos A=,又0
(2)因为S△ABC=bcsin A=bc×=4,所以bc=16.
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 A=(b+c)2-2bc-2bccos A,
即27=(b+c)2-3×16,可得b+c=5,
所以△ABC的周长为a+b+c=3+5=8.
设△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由2R===6,得R=3,所以△ABC的外接圆的面积为πR2=π×32=9π.
17.解:(1)由题易知,m=(cos B,cos C),∵m∥n,∴ccos B=(2a-b)cos C,
由正弦定理得sin Ccos B=(2sin A-sin B)cos C,
即sin Ccos B+sin Bcos C=2sin Acos C,∴sin A=2sin Acos C.
∵sin A>0,∴cos C=.∵C∈(0,π),∴C=.
(2)由余弦定理得(2)2=a2+b2-2abcos ,∴a2+b2-ab=12①.
∵S△ABC=absin C=2,∴ab=8②.由①②得或
18.解:(1)证明:因为BC=CE,所以∠BEC=∠ABC=α,
在△BEC中,α+α+-β=π,可得2α=+β,
所以cos 2α=cos=-sin β,即cos 2α+sin β=0.
(2)①在△ACE中,由正弦定理得=,
可得=,即sin α=sin β(*).
由(1)知cos 2α+sin β=0,即1-2sin2α+sin β=0,
将 (*)代入,得1-6sin2β+sin β=0,即6sin2β-sin β-1=0, 解得sin β=或sin β=-,因为β∈,所以sin β=,则β=.
②在△ACD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AC·sin∠ACD=sin∠ADC,
由余弦定理得AC2=AD2+CD2-2AD·CD·cos∠ADC=10-6cos∠ADC.
因为∠ACB=,β=,BE=EC,所以∠ABC=,所以AC=BC.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BD2=BC2+CD2-2BC·CD·cos∠BCD,
则BD2=+9-2·AC·cos=-2cos∠ADC+9
+2ACsin∠ACD=+2sin∠ADC-2cos∠ADC=4sin+.因为∠ADC∈(0,π),所以∠ADC-∈,
结合正弦函数的图象,可得sin∈,
所以BD2∈,即BD的取值范围为.
19.解:(1)因为AC=20 m,BC=20m,AC⊥BC,所以AB=40 m,
且tan B===,又0°
在△ACM中,由余弦定理得CM2=AC2+AM2-2AC·AM·cos A=202+102-2×20×10×=300,所以CM=10 m,
因为AC2=AM2+CM2,所以CM⊥AM,
因为∠MCN=30°,所以MN=CMtan 30°=10×=10(m),
则CN=2MN=20 m,故护栏的长度(即△MNC的周长)为10+20+10=30+10(m).
(2)设∠ACM=θ(0°<θ<60°),
因为△MNC的面积是△CMA的面积的,
所以CN·CMsin 30°=×CA·CMsin θ,可得CN=20sin θ m.
在△CAN中,∠ANC=180°-(60°+30°+θ)=90°-θ,
由正弦定理得==,即CN= m,
故20sin θ=,即sin θcos θ==,所以sin 2θ=1,
由0°<2θ<120°,得2θ=90°,所以θ=45°,即∠ACM=45°.
(3)设∠ACM=θ(0°<θ<60°),由(2)知CN= m.
在△ACM中,由=,得CM= m,
所以S△MNC=CM·CN·sin 30°==
==
(m2),所以当且仅当2θ+60°=90°,即θ=15°时,△MNC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300(2-)(m2).单元素养测评卷(三)
第11章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5,b=3,则sin A与sin B的比值是( )
A. B.
C. D.
2.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3,c=,B=,则a等于 ( )
A. B.
C.3 D.2
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1,b=,A=30°,则B等于 ( )
A.30° B.30°或150°
C.60° D.60°或120°
4.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C=90°,AB=2BC=2CD,则cos∠DAC= ( )
A. B.
C. D.
5.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2,cos B=,则△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 )
A. B.
C. D.
6.[2024·山东滨州高一期末]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c+a)(b+c-a)=3bc,且2cos Bsin C=sin A,则△ABC是 (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非等腰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7.[2024·浙南联盟高一期中] 在△ABC中,BC=x,AC=2,B=60°,若△ABC有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 )
A.2
C.
8.在△ABC中,A=60°,BC=,D是AB边上的一点,CD=,△BCD的面积为1,则AC的长为 ( )
A.2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若A
B.bcos C+ccos B=a
C.sin A+sin B>cos A+cos B
D.cos=sin
10.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a=2,则 ( )
A.bccos A=2
B.b2+c2=8
C.A的最大值为
D.△ABC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1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ccos A,内角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AD=1,cos A=,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C= B.AB=8
C.= D.△ABD的面积为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已知△ABC的外接圆的半径是3,BC=3,则A= .
13.如图所示,为了测量A,C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在同一平面上的B,D两点,测出在四边形ABCD中,AB=5 km,BC=8 km,CD=3 km,DA=5 km,且∠ABC+∠ADC=π,则AC的长为 .
14.在△ABC中,sin A∶sin B∶sin C=k∶(k+1)∶2k,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3分)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c2+b2=ab.
(1)求角C的大小;
(2)若a=b=3,求△ABC的面积.
16.(15分)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cos B+bcos C=.
(1)求角A的大小;
(2)若△ABC的面积为4,a=3,求△ABC的周长和外接圆的面积.
17.(15分)已知△ABC的内角Α,Β,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向量m=与n=(2a-b,c)共线.
(1)求角C的大小;
(2)若c=2,S△ABC=2,求a,b的值.
18.(17分)如图,在平面凸四边形ABCD中,∠ACB=,E是边AB上一点,BC=CE,记∠ABC=α,∠ACE=β.
(1)证明:cos 2α+sin β=0.
(2)若AC=AE,CD=3,AD=1.
①求β的值;
②求BD的取值范围.
19.(17分)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拟将近郊的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区域按如图所示规划成三个功能区:△BNC区域为自由活动区,△MNC区域规划为小型鱼塘,△CMA区域为餐饮区.为安全起见,欲在鱼塘△MNC四周围筑护栏.已知AC=20 m,BC=20 m,AC⊥BC,∠MCN=30°.
(1)若AM=10 m,求护栏的长度(即△MNC的周长).
(2)若△MNC的面积是△CMA的面积的,求∠ACM.
(3)当∠ACM为何值时,△MNC的面积最小 最小面积是多少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9章 平面向量
9.1 向量概念
9.2 向量运算
9.3 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9.4 向量应用
第10章 三角恒等变换
10.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0.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10.3 几个三角恒等式
第11章 解三角形
11.1 余弦定理
11.2 正弦定理
11.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
第12章 复数
12.1 复数的概念
12.2 复数的运算
12.3 复数的几何意义
12.4 复数的三角形式
第13章 立体几何初步
13.1 基本立体图形
13.2 基本图形位置关系
13.3 空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14章 统计
14.1 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及相关概念
14.2 抽样
14.3 统计图表
14.4 用样本估计总体
第15章 概率
15.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15.2 随机事件的概率
15.3 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