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知识回顾
洋务运动
目的:利用 ,强兵富国,
代表:中央— ;地方—
时间:
口号:
内容
①创办 工业( )
②新式教育(新式学校、翻译馆、留学生)
③创办 企业( )
④新式军队(陆军;海军:福建、广东、南洋、 等海军)
评价
①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产生
结果
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失败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西方先进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自强、求富
军事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北洋
民族资本主义
知识回顾
边疆危机
美、日
侵略台湾
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东南
西南
西北
19世纪60年代, 进犯台湾,失败后支持
日本侵略台湾以 为借口
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勒索 白银后撤兵。
1865年, 入侵新疆
1871年,俄国占领 地区
海防塞防之争
海防塞防并重
重海防轻塞防
收复新疆
策略:
结果
收复除 以外的新疆地区
通过 收回伊犁大部领土
1884年,清朝设立 行省
时间:1883-1885年
过程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台湾之战: 反击取胜
:老将 扭转战局
结果:中法签署《 》
1885年,清朝设立 行省
美国
日本
琉球事件
50万两
阿古柏
伊犁
李鸿章
左宗棠
左宗棠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伊犁
谈判
新疆
马尾之战
刘铭传
镇南关大捷
冯子材
越南条款
台湾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
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在各种因素政策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蓄谋已久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导火线
朝鲜东学党起义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广乙”号护航。 “广乙”受伤搁浅后自沉,“高升”号被击沉,清军官兵800余人殉难。“操江”号被俘获。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甲午中日战争开始。
丰岛海战
1894.7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1894.7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以近3倍的优势兵力对平壤发起猛攻。中国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主张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叶志超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这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平壤战役
1894.9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1894.7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海军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平壤战役
1894.9
黄海海战
1894.9
黄海海战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1894.7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突破清军构筑的鸭绿江防线,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渡海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湾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总兵徐邦道率部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平壤战役
1894.9
黄海海战
1894.9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1894.10
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日军于11月21日进入旅顺,残酷地屠杀了几乎全部居民。无自卫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杀,他们的躯体被残害之状无法形容。……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蛮。
——[美]克里尔曼《日军大屠杀》,纽约《世界报》1894年12月12日
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到两万多人。
旅顺大屠杀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1894.7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丁汝昌,劝他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平壤战役
1894.9
黄海海战
1894.9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1894.10
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人物 战役 名言
左宝贵 平壤战役 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邓世昌 黄海海战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徐邦道 辽东战役 若不灭此异类,誓不同生,区区私念,如此足矣。
丁汝昌 威海卫战役 予绝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壮烈捐躯的爱国将领(部分)一览表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
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吴杰章《中国近代海军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实力对比表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
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
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
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国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写给丁汝昌的劝降书:“贵国目前的处境……源于一种制度,……现在它却过时了,在今天的世界里,已不可能与世隔绝了。”
①双方军事实力差距
②清政府腐败无能
③日本蓄谋已久
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方代表李鸿章
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中日《马关条约》原件
日本马关春帆楼签约情景
《马关条约》内容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人民和留台清军不甘做亡国奴,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对日本的侵占进行了顽强抵抗。从1895年5月日军登陆基隆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台湾抵抗力量,包括吴汤兴、徐骧等在内的台湾义勇军和杨载云等在内的留台清军将士,大部分战死。这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上的壮烈篇章,值得后人永远纪念。此后,台湾人民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活动。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辽东半岛归日本之条款,既有危及中国首都之虞,亦使朝鲜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远东之永久和平,故劝谕日本政府放弃占领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签订六天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向日本发出通知
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表 现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沙俄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 福建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瓜分中国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3、门户开放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他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 质
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出现 时间
原因
初步发展 时间
原因
代表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张謇
19世纪70年代
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
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他还创办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热心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学校、图书馆、博物苑等机构。其中,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33,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
总体比较落后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本课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导火线:
时间:
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英雄人物
左宝贵
邓世昌、林永升
徐邦道
丁汝昌
结果
《马关条约》
割地:割给 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通商:开放 、 、 、 为通商口岸
设厂: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日本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抢夺路矿利权
强租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瓜分狂潮
提出“ ”,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产生
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 影响
初步发展
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创办 ,走上“ ”道路
特点
落后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轻工业
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1894-1895年
朝鲜东学党起义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2亿两
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
开设工厂
门户开放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张謇
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
三国干涉还辽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