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022年课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感受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
导入新课
2分钟了解孙中山的一生
一、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名字:文,曾化名中山樵
籍贯:广东香山(现广东中山市)
出身:农民
学习经历:檀香山求学,香港西医学院毕业
爱好: 听故事(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
赞洪秀全为“反清英雄第一人”。
职业:从医生到职业革命家
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1、孙中山名片
香港医学院毕业时的孙中山
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孙中山
2、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三次转变)
材料一:早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和香港学习西医,毕业以后在香港、澳门两地行医。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孙中山认识到清政府无药可救,放弃医生职业,转而寻求医国之道。——人教版八年级教科书
材料二: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894年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三:“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四: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1923年,孙中山的一次演讲
材料二、三、四,各反映了孙中山什么样的主张
材料二: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
材料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材料四:主张向俄国学习
孙中山思想三次转变:
医人
医国
改革
革命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本册13课将要学习)
孙中山的三次转变,体现了孙中山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爱国情怀,还体现了他对民族危机的深刻洞察,以及与时俱进和愈挫愈勇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
3、成立兴中会
发起者:
时间:
地点:
宗旨:
口号:
地位: (性质)
同学们依据课本完成
孙中山
1894年11月
檀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鞑虏指的是满清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位于美国夏威夷首府
兴中会宣誓场景
备注:1905年兴中会和华兴会合并,成立中国同盟会
4、发动广州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阅读课本填写广州起义的概况
1895年
广州
孙中山、陆皓东等会党人员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陆皓东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
(1)背景:①《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②革命思想的传播
驳斥了保皇派康有为提出的中国人民“公理未明,旧俗俱在”,因而只可“仿行立宪,不能行革命”的谬论,指出“公理之未明,则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万丈风潮大逼人,腥羶满地血如糜;
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
这些作品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也为中国同盟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革命团体的建立
名称 人物 时间 地点 主要活动
兴中会 孙中山 1895 檀香山 领导广州起义,失败
华兴会 黄兴 1904、2 长沙 策划两湖起义,失败
光复会 蔡元培 1904、10 上海 联络浙江会党准备起义,失败
分布各地的革命团体
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和主要活动的失败,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同时这些团体又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④、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成立 同学们依据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地点
构成
政治纲领
领导
机关报
地位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同盟会会徽
2、三民主义
(1)什么叫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称为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前提)
解释: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共和国 ,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征收地税,
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社会贫富不均
(3)三民主义的地位: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1、孙中山在刚写完《上李傅相(李鸿章)书》时,曾对陈少白说:“吾辈革命有二途径,一为中央革命,一为地方革命。如此项条陈得李鸿章采纳,则借此近身,可以实行中央革命,较地方革命事半功倍。”这反映出孙中山( )
A.自此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B. 希望清廷接受资产阶级革命
C. 对清政府革新尚存一线希望 D.认为地方革命更易获得成功
2、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此书一问世,便迅速传播,销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这说明( )
A. 改革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B. 同盟会建立促进革命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受到青睐 D. 孙中山的思想来源于邹容
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是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
C
C
3、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有人提出用“对满同盟会”作为会名,但遭到孙中山的反对。孙中山同时 指出:“满洲政府腐败,我辈所以革命,即令满人同情于我,亦可许入党。”这表明孙中山( )
A.反对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 B.将实现共和作为其革命目标
C.主张废除专制而非盲目排满 D.主张动员满族民众参加革命
4、1905年《民报》创刊号刊登了黄帝像(如图) 。其主要目的是( )
A. 提倡民主自由 B. 宣传反清革命
C. 倡导个人崇拜 D. 反对帝国主义
4、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师夷长技以自强 ”,从 “变法图强 ”再到“三民主义 ”,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基于( )
A. “ 中体西用 ”的实践 B. 思想解放的不断推动
C.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D. 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
C
B
C
三、革命志士的奋斗
同盟会成立后,为了推翻清政府,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结果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地斗志。
1、萍浏醴起义
人物:
时间
地点:
结果:
地位:
影响:
刘道一、蔡绍南
1906年冬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天地方兴三字狱,
但期吾道不终孤。
舍身此日吾何惜,
救世中天志已虚。
——刘道一的狱中诗
2、安庆绍兴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目标:
结果:
1907年夏
安庆、绍兴
徐锡麟、秋瑾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害
丹心一点祭余肉,
白骨三年死后香
——孙中山写给徐锡麟的挽联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五月二十七日(7月7日)晨,清廷已废除凌迟,于是满清官员决定对徐锡麟以剖腹剜心的残忍手段处死,徐锡麟被提至抚署东辕门侧,先剖腹取心,祭恩铭;再斩首。 而徐锡麟在临刑时,神色不变,毫无惧容,“大呼排满不止”。 徐锡麟牺牲后,遗体安葬在安庆城北马山。 章太炎著文歌颂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爱护学生的高尚品质: 山阴徐君,生当其辰。 所执大义,以身救民。 手歼虏首,名声远闻。
3、黄花岗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过程:
结果:
1911年4月
广州
黄兴、赵声
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地斗志,为革命最终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己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成矣。——孙中山
1、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相关内容后所做的笔 记小结。其中④属于( )
序号 内容
① 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
② 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成立 了中国同盟会
③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 民主义
④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历史原因 B. 历史过程
C史史实 D. 历史评价
D
2、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B
现实: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主张:推翻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