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习题
一、选择题1、当今我国人口状况是( )
A、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平衡 B、出生率略小于死亡率
C、增长速度变缓 D、急剧增长
2、为成功举办 “蓝天之下的奥运会”,北京市政府根据汽车车牌的单双号限制汽车出行,并在奥运比赛场馆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目的是要减少( )A、大气污染 B、水域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3、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A、酸雨 B、潮汐 C、赤潮 D、水俣病
4、下列哪项活动不利于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A、加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和节能型产品B、对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进行综合治理C、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D、将周边农村的大树大量移栽到城市,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5、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以下哪种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 )A、同学、朋友间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B、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以减少“白色污染”C、某些书店悬挂宣传标语,引导读者使用环保书袋D、某些同学将废旧电池随地乱扔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08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内涵是通过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材料(二)广西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图片展于2008年1月3日在玉林市体育馆展出。这次图片展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 注节能减排,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既需要一个经济发达、繁荣兴旺的新玉林,也需要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新玉林。(1)目前,我国火力发电业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2)“绿色奥运”要求北京的空气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绿色植物能够吸附和吸收多种被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中,具有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因此,大力开展 活动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3)节能减排,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下列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做法是 。 A、对煤、石油等燃料污染物要认真做好回收和利用工作 B、鼓励居民使用无磷液体洗涤剂,减少水域富营养化 C、购买食品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方便家庭日常生活(4)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玉林市政府对南流江上游的纸厂所造成的污染进行了大力整治。纸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属于 。 A、水污染 B、土壤污染 C、噪声污染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C
D
D
二、非选择题1、(1)二氧化碳
(2)植树造林
(3)C
(4)A
《第一节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我国人口数量与世界人口数量的对比了解中,认识到我国人口现状。
2、从自然资源、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角度了解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
3、了解我国政府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系列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图表数据,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关注由于人口激增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激发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热情,特别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
了解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了解我国政府落实人口政策的系列措施。
本节难点:
学会进行分析,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
教学方法
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合适的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通过交流、分析、讨论,认识到人口问题需要结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引出计划生育政策是在兼顾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上制定并实施的。最终认识到人类的生存是依赖于环境的;体会到解决人口问题对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和世界人口资料以及资源资料的查询。
2、有关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统计材料。
3、自制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2011年10月31日,一名体重2.5kg的女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某医院降生,标志着世界人口达到了70亿,再一次敲响了人中增长过快的警钟。
(二)资料分析及体验教育:
学生自查资料的交流与分析:
请学生介绍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的关于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关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世界的自然资源的资料,同时请同学交流在看到这些资料时的感想。
教材中数据表的分析:
请学生通过比较数据表中有关人口与自然资源的数据,尝试找到中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的人均拥有量的原因。
体验人口众多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请学生介绍在现实生活中因人口众多而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压力(升学、生活、住房、交通、购物、工作等方面考虑)的事例,亲身体验人口膨胀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压力。
通过以上的资料分析和亲身体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人口激增所带来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生存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解决人口问题刻不容缓。
(三)技能训练及政策引入:
技能训练:
问题1: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关系?及应该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问题2: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应该做些什么?
请学生利用课前查找到的相关资料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并尝试综合分析在控制人口数量和解决人口问题之间关系和应该考虑的其他因素(提示:优生、优育、政策鼓励等方面)。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和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如果只是单方面控制是不够的,需要结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引出相关的国家政策。
政策引入:
为学生介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请学生讨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方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同感。
(四)情感升华:
问题: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实施计划生育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好处。
请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上一辈家庭成员的幼年时期、求学时期的生活情况及与同辈的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幼年及求学期间的生活情况的比较来说明实施计划生育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好处。
通过以上的技能训练及学生的亲身体会使学生真切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五)课堂小结:
人口增长的原因、危害及相应措施。
板书设计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人口过度增长的原因:
危害:
措施:
课件18张PPT。第一节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情景导入 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一名女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家医院降生,成为地球上的第70亿位居民。
分析我国及世界人口变化的趋势:思考这样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归纳我国人口的基本现状。
人口增长过多有什么影响?
我国采取了什么控制人口的措施?
说说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科学道理。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我国从1950年发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原因可能是什么?18世纪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迅速(呈直线上升)。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营养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在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基础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加。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数量表根据下表,绘制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想一想,世界在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间隔上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人口/亿下列图表说明了什么? 1990年我国有文化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想一想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1992年中外万人中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对比(单位:人)材料一:据调查,我国的农业人口占70%以上,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农业人口在总人数中的比重都不到10%。
材料二:据调查,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
?
材料一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多。材料二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下列材料各说明了什么?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江泽民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人口过快增长,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社会负担加重、就业率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讨论1:有人说:“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如果粮食问题解决了,人口增长就可以不受限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衣、住、行、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众多问题同样制约人口的增长。 讨论2:我国一些地区流行有“多子多福”的说法,这种说法对吗? 1989年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明显减缓。这是为什么?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1、计划生育的意义: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通过青年婚前体检、遗传咨询,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疾病的孩子。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晚育的意义探究:背景:不少新婚夫妇的父母想早些抱孙子,看到子女结婚几年还不要小孩,便说:“反正只想生一个孩子,晚生不如早生。”问题:晚育跟控制人口数量有关系吗?探究思路:采用数学推算法。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和交流晚育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探究:晚育的意义 假设我国现在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别是多少?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第二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生孩子(同样是每人生一个)。探究:晚育的意义分析数据: 第一种情况5年后增加的人口是5千万,第二种情况增加的人口只有1千万。结论: 晚育能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你知道吗?“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1987年7月11号,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迅速膨胀的人口给我们的地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向人类敲响了生存的警钟。 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切的关注,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号定为“世界人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