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6 02:25:17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参加“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声音”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做革命精神传承人!
任务一:
参加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
任务二:
追寻红色记忆,感受民族豪情
任务三:
讲述英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任务四:
点面结合写场面,记一次印象深刻的活动
6 狼牙山五壮士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型:精读引领课
课时:2
任务三:讲述英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活动一:回顾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活动二: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英雄气概
◎活动三:品析课文写法
◎活动四:拓展阅读,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活动五:拓展阅读,再次感受英雄气概
第一课时
活动一:回顾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请输入标题
活动一:回顾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活动二: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英雄气概
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五位壮士英雄气概的词句,圈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从“斩钉截铁”“走”我感受到作为班长的马宝玉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从“热血沸腾”我体会到战士们对于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他们舍生取义的决心。这里体现了五壮士的豪迈之气。
交流汇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从“抢前一步”“猛地举起”等我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我感受到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交流汇报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从描写马宝玉动作的词语中,我体会到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交流汇报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通过对五壮士神情的描写,我感受到五壮士为成功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交流汇报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从五壮士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我体会到他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交流汇报
活动三:品析课文写法
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土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活动三:品析课文写法
用波浪线划出人物群体描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描写每一位战士的句子。同桌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土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活动三:品析课文写法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土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句是描写人物群体。从整体上写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3、4、5、6 句写了每一位战士。从每一位战士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就构成了场面。点面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既能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群体和个体形象。
点面结合
布置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其他能够体现五位壮士英雄气概的语句,批注你的阅读感受。
2.小组内课下召开“红色故事会”,讲讲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第二课时
活动四:拓展阅读,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快速浏览《八百壮士守四行(节选)》,找出文中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片段,用波浪线画出“面”的句子,用横线画“点”的句子。小组内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提示
“面”的描写
壮士们“沉着还击”“与敌人肉搏”
“数万名群众聚集在苏州河南岸”
群像描写
“点”的描写
谢晋元说:“我们中国军人宁愿战死,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
杨惠敏“溜出租界”“闯进了四行仓库”
个体描摹
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八百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上海市民对壮士的支持,还能感受到个体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活动五:拓展阅读,再次感受英雄气概
再读一读《狼牙山远眺》,说说你从哪些语段中,体会到了怎样的英雄气概。
临危不惧
宁死不屈
舍生取义
布置作业
选择《八百壮士守四行(节选)》中的谢晋元、杨惠敏,或《狼牙山远眺》中的五壮士,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不少于 80 字)。可以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语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2.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拓展资源】
丛书:《八百壮士守四行(节选)》《狼牙山远眺》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任务三的学习:讲述英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这个任务中的学习内容包括三篇课文及一组组文,这节课,让我们先一起走进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去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吧!
活动一:回顾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到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毅然决定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继续痛击,最后英勇跳崖。
活动二: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英雄气概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五位壮士英雄气概的词句,圈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片段①: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从“斩钉截铁”“走”感受到作为班长的马宝玉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从“热血沸腾”体会到战士们对于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他们舍生取义的决心。这里体现了五壮士的豪迈之气。
片段②: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从“抢前一步”“猛地举起”等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感受到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片段③: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从描写马宝玉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到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片段④: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通过对五壮士神情的描写,感受到五壮士为成功地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而感到欣慰和自豪。这也是“壮”的表现。
片段⑤: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从五壮士的动作、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他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读的时候要读出豪迈的语气。
活动三:品析课文写法
1.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用波浪线划出人物群体描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描写每一位战士的句子。同桌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玉宝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课文第2自然段第1、2句是描写人物群体。从整体上写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3、4、5、6句各写了一位战士。从对每一位战士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小结: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就构成了场面。点面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既能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群体和个体形象。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感人的故事,见证了五壮士那震撼人心的最后时刻,体会到了五壮士的英勇气概。这五位勇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英雄”,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狼牙山”之所以名扬天下,不是因为山有多高,而是因为这座山上,永远矗立着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丰碑。希望大家记住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跳”,更要记住: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勇气、忠诚和担当,就藏在我们血脉里。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想想他们面对绝境的不屈;当我们需要担当责任时,学学他们为集体牺牲的胸怀。这,才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布置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其他能够体现五位壮士英雄气概的语句,批注你的阅读感受。
2.小组内课下召开“红色故事会”,讲讲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狼牙山五壮士》中,亲眼见证了五位勇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最后毅然跳下万丈悬崖的壮举。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另外两篇文章,同样是战火中的坚守,同样是危难时的担当,这些英雄身上藏着怎样共通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士的敬意,翻开这两篇文章,去触摸更多英雄故事里滚烫的灵魂。
活动四:拓展阅读,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快速浏览《八百壮士守四行(节选)》,找出文中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片段,用波浪线画出“面”的句子,用横线画“点”的句子。小组内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壮士们“沉着还击”“与敌人肉搏”“数万名群众聚集在苏州河南岸”是“面”的描写,谢晋元说:“我们中国军人宁愿战死,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杨惠敏“溜出租界”“闯进了四行仓库”是“点”的描写。
——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八百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上海市民对壮士的支持,还能感受到个体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活动五:拓展阅读,再次感受英雄气概
再读一读《狼牙山远眺》,说说你从哪些语段中,体会到了怎样的英雄气概。
——交流预设:我体会到了狼牙山五勇士临危不惧、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学生所选的语段及体会到的英雄气概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八百壮士守四行(节选)》和《狼牙山远眺》,在四行仓库的孤楼里,我们看到了勇士们用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炮火的坚守,在狼牙山的群峰间,五勇士“惊天地、泣鬼神的一跳”,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精神信念的高度”,希望大家铭记这些英雄的事迹,他们的勇气与忠诚,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行的光。
布置作业:
选择《八百壮士守四行(节选)》中的谢晋元、杨惠敏,或《狼牙山远眺》中的五壮士,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不少于 80 字)。可以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