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体验课《纸的发明》
跨学科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为“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由此可知,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这一话题并不陌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然积累了相应的素材。同时,也遇到了全新的学习挑战。
《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的教学,将围绕“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当好屏纸文化小小传播者”的大任务情境来设计系列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与课文,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兴趣高,好奇心强。基于此,设计本单元学习任务可尝试以语文学科为基石,与科学、数学、美术、音乐等多门学科开展联课教学,以不同的学科视角了解认识多方面的中华传统文化,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专业化的探究。教学时始终以语文学科为统领,及时发现教材文本的表达特色,获得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技法,并提醒学生及时运用,以提升其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学会概括。
2.创设“艺在纸间艺术展要招收小小宣讲员”作为学习情境,说清楚纸的发明主要过程,以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
3.联结家乡古法造纸技艺整合信息,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与之进行比较,感受古人的伟大功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多形式展示跨学科学习成果,评出“最佳宣讲员”“最佳宣讲团队”等。
教学重点:说清楚纸的发明主要过程,以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
教学难点:联结家乡古法造纸技艺,比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感受古人的伟大功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
1.课件、家乡屏纸技艺相关视频
2.纸浆、清水、过滤网、古法造纸工具等
【教学过程】
任务一:穿越古今,欣赏纸的世界
1.播放图片、视频
2.出示古法造纸工具,引发兴趣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多形式感触实物。
(2)齐读: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今天,让我们将走进中华优秀传统的宝库,一起读——《纸的发明》。
3.游戏闯关,揭示本课学习任务:艺在纸间艺术展要招收“小小宣讲员”。
4.展示调研,规划学习
学生汇报前期调查,进入主题学习。
任务二:对话蔡伦,探寻造纸奥秘
1.关键信息提炼
(1)第一关:懂历史
排排序:请把“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文字记录的地方”按照发展顺序排序:
①帛;
②龟甲、兽骨、青铜器;
③竹片、木片。
生排序,教师相机引导用连接词串起来说。
辨一辨:下面的说法对吗?请你说一说为什么你不同意这个说法的原因。
说一说:为什么人们把一个人学问高,说成“学富五车”?生回答。
(2)回顾一下纸发明的过程:
同学们,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齐读:刻在龟甲和兽骨,青铜器上,竹片和木片上,后来又在帛上写字;到了西汉时代,人们开始学造纸了,一开始人们在——齐读:放蚕茧的面席上留下薄片,后来——用麻造纸。
2.探究造纸术,借助图示,探究蔡伦造纸过程
(1)第二关:会研究
师:那么到了东汉时代,纸又发展到怎样的一个情况呢?接下来我们走进第二关。
任务1: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个意思来介绍的?请你们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想一想。
①这么长长的一句话,你能不能把它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
评价:你真会提炼信息,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关键信息填到课后练习题的方框里。
②这段话围绕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呢?自己默读课文,找一找。
师:等一下,请你找找蔡伦是怎么造纸的?哪句话讲到了?请你读一读。齐读。
(2)小结:1.造纸过程,这句话讲的就是——
3.结合图示,说说过程
任务2:读读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完成图示。
(1)展示两个孩子的学习单
预设:1.把树皮、麻头、破布切碎2.原料切断
你更欣赏哪一位的?(树皮、麻头、破布就是原料,用了一个词就把这些都包括进去,这就是概括。我们班的孩子真会概括。)
(2)同学们,让我们也一起来说说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板贴:切碎原料、捣碎成浆、捞出晒干、轻便好用的纸。
3.思考蔡伦改进造纸术传承原因
(1)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蔡伦造纸之前,已经有一些造纸的方法,为什么只有蔡伦造纸的方法传承下来了呢?
生说,相机提问,蔡伦是怎么造纸的?再读句子。
蔡伦造纸有什么优点,所以才能传承下来了?生读句子。
(2)课文是这样写的,你理解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为什么可以大量制造呢?原料简单。什么原料?我相信你们已经读懂了,让我们再来齐读,因为——所以——
4.研究“改进”
(1)蔡伦造的纸,我们后人专门命名为蔡伦纸。一种纸用一个人的姓名来命名,这说明了什么?(生:伟大)
(2)既然蔡伦如此伟大,课文当中为什么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不说他发明了造纸术呢?那什么时候说“发明”?解释发明,所以课文用改进这个词用的太恰当了!
5.下面我们要研究研究蔡伦是怎样吸收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的。
(1)第三关:会合作
小组合作:
先自己默读第3、4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完成:
1.提取信息,完成鱼骨图;
2.说说蔡伦吸收了哪些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2)师生交流反馈,完成鱼骨图。
优缺点
放蚕茧的篾席 用麻造纸 蔡伦造纸
上,留下薄片
(3)小组汇报
评价:语言清晰、概括性强
我这里有个问题,谁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我可以直接把他晋升为小小宣讲员。我听着你们的介绍,那时候用麻造纸,粗糙不便书写,蔡伦是用什么方法改变这个局面的? 关键点:捣烂成浆
任务三:走进家乡,探秘芳庄屏纸
1.步骤出示,走进古法造纸
师出示芳庄造纸工艺步骤,了解产生原因
2.生分享搜集资料交流
3.对比蔡伦造纸与屏纸的步骤
(1)发现不同:
同学们,看完这段介绍,你发现我们现代造纸与蔡伦造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①工序更多更细致。②原料不同:蔡伦造纸用的是树皮、麻头、破布等,我们现代造纸用的是竹子。
(2)相机提问:为什么我们现代造纸用的原料是竹子?因为我们湖岭常年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境内溪水纵横,有三十一溪(属林川镇)、三十二溪(属芳庄乡)、三十三溪和三十四溪(属永安和鹿木社区),水力资源丰富,漫山遍野的水竹、毛竹,适合造纸。所以我们湖岭先民利用当地资源与环境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纸山文化。
(3)发现相同:
我们发现屏纸的制作流程一共包含16道工序,你看到了,哪些步骤其实与蔡伦造纸的步骤是一样的?
切碎原料:斫竹、做料、腌刷、洗刷
捣碎成浆:捣刷、踏刷、淋刷、烹槽
捞出晒干:捞纸、压纸、分纸、晒纸
轻便好用的纸:叠纸、拆纸、捆纸、打印
4.实践操作,感受魅力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捞纸的过程吧。(请两三个学生捞一捞)
这样捞出来后我们再进行压纸,分纸,晒纸等过程,就能得到一张屏纸了。请大家从抽屉里拿出老师事先放进去的纸,这就是屏纸,摸一摸,什么感受?(比较粗糙)
同学们,你看,现代人造纸还是沿用蔡伦的方法,并没有太大改变,这就叫做——传承。
任务四:亮出成果,展示多样作品
1.小组上台展示纸艺作品,颁发宣讲员绶带
(1)小小宣讲员上岗: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通过刚刚三轮通关考核,全都通过了小小宣讲员的考核,高兴吗?小小宣讲员要上岗了,上岗之前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了。大家用小小的纸,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并拍摄下来了。
现在谁来给大家分享下?
(2)明确分享要求:大家好,我是纸艺术宣讲员XXX,这是我做的展品,名叫XXX,主要用到的材料是……
评价标准:
①响亮
②清楚
③有趣
得到三颗星,就可以得到“纸艺术宣讲员”的绶带。
(3)学生展示
预设1:(展示做手工视频,学生边播放视频,边讲解)
师:还要移步观看下一个展品,真好,入情入境!
预设2:(展示做手工ppt,学生边播放视频,边讲解)
……
(4)生生互评
师:刚才这位同学分享的XX制作过程,精彩吗?你打算给他打几颗星?
生反馈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听,而且会表达。如果想要成为优秀的纸艺术宣讲员,也要像这位同学一样:讲述的时候要声音响亮,把制作过程讲清楚,也要有趣味性,呈现的方式才能让下面的观众更好地了解纸的艺术文化。
2.前往古法造纸管体验捞纸
3.联系知识,进行练笔
指导学生用上先后顺序词写一写捞纸的过程。
4.师生互评,评选表彰
同学们,我们这一趟游“艺在纸间”展览会收获真多,不仅知道了造纸的过程,还加深了对纸文化的了解,让我们来感谢小小宣讲员们,掌声!同学们,课堂上我们用行动来传承中华文化,向大家宣讲了中华纸艺术文化,也希望大家回家去也做好小小宣讲员,把中华造纸文化,向你的父母,向你的弟弟妹妹,向你周围的朋友去宣讲!齐读——继承和守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切碎原料
造纸过程 传承
蔡伦改进了 捣烂成浆
造纸术
传承原因 捞出晒干 改进
轻便好用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