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首届汕头地区高三复习研讨会课件-化学(高考化学全国Ⅰ卷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研讨)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首届汕头地区高三复习研讨会课件-化学(高考化学全国Ⅰ卷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研讨)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17 18:30:24

文档简介

课件183张PPT。 河北衡水中学——柳春雪1高考化学全国Ⅰ卷试题分析与
备考策略研讨? 喜 报 ◆我校袁嘉玮、孟天一、武飞扬、刘荣泽分别以706分、688分、684分、683分的优异成绩分别获河北省文科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名;
◆我校孟祥熙、王浩伊、张超、刘林峰、黄文韬分别以724分、721分、719分、718分、718分的优异成绩分别获河北省理科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名;?
◆我校12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全省共13人
◆我校12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全省共13人
◆2016年我校139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23喜 报 实在
真实
4第一部分
2016全国新课标1卷考题分析
(结合2016试题,回顾我们临考前的具体做法,对比近几年考题展望2017)52016试题总体评价 62016年加入新课标Ⅰ卷的省份山东安徽广东
福建
一、“稳定”是高考最基本的常态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全国卷)化学试题紧扣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难度较15年降低不少(指课标1),原因应该是很多省份第一年加入新课标,给其一个缓冲,明年(17年)难度估计会有所加大。2016试题总体评价 一、“稳定”是高考最基本的常态-----以选择题为例分析选择题考点设置相对稳定,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更注重覆盖面,且模式基本固定近几年课标卷选择题经典题型主要有:
1.有机选择题
2.化学实验基础
3.NA的相关计算
4.化学与生活常识
5.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
6.化学平衡问题
7.电化学原理
8.电解质溶液
2016课标1选择题延续考查经典题型9化学与生活 16年新课标Ⅰ卷
7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必修2 p79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选修5 p39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选修5 p90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选修5 p90考察学生运用化学与生活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016四川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102016课标Ⅱ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备考启示
常识性的知识必修和选修没有明显界限
化学与生活常识问题要为学生多拓展为宜,不必明确必修和选修的界限,更加彰显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宗旨。11我们的做法 化学与生活考前预测:
1.古代文化
2.绿色化学
12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7.我国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中记叙药物730种,其中“消石”条目下写道:“…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乃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
A.氯化钠 B.硝酸铵
C.高锰酸钾 D.硝酸钾 第3套
137、《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
A 氢氟酸、食盐水 B 氨水、碘酒
C 石灰水、硝酸 D 稀硫酸、食盐 第7套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 14第6套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 “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 B.渗析 C.蒸馏 D.干馏 第9套
15第8套B 2016北京
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162016天津
7.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碳酸氢钠药片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17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5、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18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们总结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1)防止污染优于污染形成后处理。
(2)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转化到最终产品中。
(3)尽可能使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设计化学产品时应尽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5)尽量不用辅助剂,需要使用时应采用无毒物质。
(6)能量使用应最小,并应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操作。
(7)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8)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9)催化试剂优于化学计量试剂。
(10)化学品应设计成使用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类型。
(11)分析方法应能真正实现在线监测,在有害物质形成前加以控制。
(12)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选择与使用,应使化学事故的隐患最小。19具体措施:
(1)开发绿色实验。如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
KClO3分解法,实现了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学。
(2)防止实验过程中尾气、废物等环境的污染,实验中有危害性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尾气吸收,对实验产物尽可能再利用等。
(3)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使实验小型化、微型化。
(4)对于危险或反应条件苛刻,污染严重或仪器、试剂价格昂贵的实验,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等办法。
(5)妥善处置实验产生的废物,防止环境污染。20 NA的计算2016全国1:第8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21考察学生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能力每个学校的备考都是成熟的!
我们的考前做法22NA的计算小专题1.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状况的关系。
在标准状况下,溴、H2O、HF、苯、CCl4、CH2Cl2、CHCl3、 CCl4、 CH3OH、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新戊烷除外)均为液体;
SO3为固体,
HCHO、CH3Cl为气体。
2.注意气体体积与状况的关系。
如在标准状况下,11.2 L H2的分子数一定为0.5NA,但在非标准状况下,其分子数有可能为0.5NA。
23我们的考前做法3.注意物质组成中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的判断。
如Ne、O3、P4分子中的原子个数,Na2O2、KO2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NO2和CO2混合气体氧原子数的判断,混合烯烃中碳原子数或氢原子数的判断等。
4.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某些离子的水解。
如1 mol CH3COOH溶于水时,溶液中CH3COO-的物质的量小于 1 mol;1 mol FeCl3溶于水时,由于Fe3+的水解,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24NA的计算小专题我们的考前做法5.注意物质的存在形态不同,离子的种类、数目不同。
如NaHCO3晶体中只含有HCO3-和Na+,而溶液中还会因为HCO3-的电离产生少量CO32- ,由于HCO3-的水解产生少量H2CO3;
6.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
如D2O、T2O、18O2等。
25NA的计算小专题我们的考前做法7.注意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
如1 mol H2O中含有2 molO—H键;1mol NH3中含有3 molN—H键;
1 mol CH4中含有4 molC—H键;1mol SiO2中含有4 molSi—O键;
1 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Si中含有2 mol Si—Si 键;
1 mol石墨中含有1.5NA个C—C键;
1molCnH2n+2中含有(3n+1)NA个共价键,
(2n+2)NA个极性键,(n-1)NA个非极性键。26NA的计算小专题我们的考前做法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如Na2O2和水的反应,Cl2和H2O的反应,Cl2和碱溶液的反应,Cu、Fe与Cl2、S的反应,电解CuSO4、NaCl溶液的反应等;MnO2和浓盐酸的反应,Cu和浓硫酸的反应(考虑浓度);Fe和稀HNO3的反应(考虑Fe是否过量)等。
9.注意常见的可逆反应或隐含反应。
如:N2+3H2 2NH3、 2SO2+O2 2SO3,
H2+I2 2HI, 2NO2 N2O4,
NO和O2混合发生反应2NO+O2===2NO2等。27NA的计算小专题我们的考前做法10.注意分散系的变化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
如FeCl3溶液转化为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
11.注意酸性或碱性溶液中H+或OH-数目的判断,应排除“组成因素”、“体积因素”造成的干扰。28NA的计算小专题我们的考前做法
2016年全国1:
第10题.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2916年特点:选项为有机和无机的拼盘化学实验基础:考察角度---
物质的分离提纯、常见物质的制备与收集、溶液的配置。明年仍要多关注。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基础操作正误的判断能力化学实验基础:2016年全国2: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30选项为有机和无机的拼盘16年全国3:
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31选项为有机和无机的拼盘去年备考对有机的预测有机化学:7.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联系化学与生活)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作载体考NA )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纯正的有机题)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有机物分离提纯)
13.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 16年新课标1卷: 5道题涉及有机物(2013全国I) 12.
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 B、28种 C、32种 D、40种 (2014全国I)7.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乙酸乙酯(2012全国I) 10.
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种
A.5种 B.6种 C.7种 D.8种(2015全国I)7.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乙酸乙酯对比近5有机物选择题的发展16年新课标1卷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命名)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反应类型)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物质分类)有机化学:(考察角度:多元化)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反应类型)
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
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同分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说明61页例题,平时作业出现过原题,还进行过扩展提升) 16年新课标2卷:2道题涉及有机物10.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异丙苯的和苯为同系物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考查角度多元化,同分异构、同系物、共面、类型、用途、溶解度、沸点(物理性质) 16年新课标3卷:2道题涉及有机物
有机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是化学的一个大分支。15年以有机物为载体考查守恒思想,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没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有机考查回归到应有的地位。不难发现,对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反应类型的考查是核心高频考点。启示:第11题的电化学原理题(三室电渗析法处理废水,模仿了2014年全国卷27的四室电渗析法制取次磷酸(备考时有所预测),是一种处理废水的同时可制得相应有用物质的一道综合性试题,起点高、落点低,考查同学们准确理解题意,综合运用电化学原理分析作答的能力)。
新课标2和3都比较常规。海水电池和燃料电池
39电化学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 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2016.第11题.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4014年课标Ⅰ卷27题 (4)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试题说明:第(4)小题的电化学内容,结合有图示的实际的工业生产背景,具有很好的综合性和开放度。 14年的考题加入到16年的考试说明,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考前我们加大对此类题目的各种变式训练。电化学作业题11.工业上常用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生产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产物丙为硫酸溶液
C.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
D.b电极反应式:4OH—- 4e— = O2↑+2H2O 理综训练题11.清华大学王晓琳教授首创三室膜电解法制备LiOH,其工作原理如下左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为阳离子交换膜
B. X电极连接电源负极
C.制备2.4 g LiOH产生2.24 L H2(标况)
D. Y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一=40H-       6月1日自主复习作业6月4日最后一讲课件与高考题几乎一致△46备考启示:
加大对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的研究力度,明确明年可能考哪个知识点与哪种题型,做好应对,有备无患。1.加强深入研究:
题型示例是高考题的影子,是高考题的母题,是高考题的方向,我们务必要,熟悉题型、命题知识点、试题结构、答题要点,考察的能力等。
2.加强连续研究:
新增的题型示例要多加强研究和联系,还没有命题的部分更应该多关注!
3.建议:对《考试说明》的例题进行分类汇总专题复习,从知识、能力的角度分别分类。电化学考前预测建立模型:
原电池,电解池
常见考点:
电极反应,离子移动方向,PH,
电极产物,放电顺序等
注意读图
注意环境
注意含有机物的电子转移
47我们的考前做法注意酸碱性环境碱性条件负48我们的考前做法10套 膜问题氯气 氢气 标况 49我们的考前做法11.清华大学王晓琳教授首创三室膜电解法制备LiOH,其工作原理如下左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为阳离子交换膜
B. X电极连接电源负极
C.制备2.4 g LiOH产生2.24 L H2(标况)
D. Y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一=40H-
       
膜问题 50我们的考前做法膜问题 与考题一致51我们的考前做法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
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2016年第12题.
298K时,在20.0mL 0.10mol/L氨水中滴入0.1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如图所示。已知0.10ml/L的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考察角度:
中和滴定的回归,指示剂的选择(包括27题(3)沉淀指示剂的选择),电离度的计算。52电解质溶液考察学生对电解质溶液中知识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2014全国卷
4. 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 ℃时溴酸银的Ksp约等于6×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60℃时溴酸银溶解度约为0.6g,n(AgBrO3)=0.0025mol,
c(Ag+)=c(BrO3-)=0.025mol·L-1,Ksp≈6.25×10-4,532015全国卷
9 .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 =2时,若两
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54
侧重点在不断变化
难度低于我们平时的练习552016全国I-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Cl2 H2O 强酸 H C O Cl (有创新,脱离元素周期表的载体,加入框图与元素化合物结合考查,提高思维含量,难度加大)56元素周期律考察无机推断,考察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德理解和应用能力2016全国II-9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H O Na S 57元素周期律
3套-10
10.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 X、Y处在同一周期,X、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Z原子的L电子层有7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沸点:W>Z
B.离子半径:Y2->Z-
C.原子序数:Z>Y>X>W
D.W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极性共价键
元素周期律考前预测
要有这样的意识:某些元素不确定是趋势58我们的考前做法 5套-11
11.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Y、Z、W位于相邻周期,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C.X、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都一定易溶于水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
59我们的考前做法2016全国III-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W、X、Y、ZO Na S Cl N Na P Cl 60元素周期律 纵向比较近五年新课标Ⅰ卷化学与生活连续5年考查侧重与生活相关的科技成果、物质性质的考查实验连续5年考查,更重视基础实验,如物质性质、制备、检验、分离提纯 、溶液的配置。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常把内容与表格的形式融于一体,容量大,综合性强。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连续5年在选择题中考查 阿伏伽德罗常数,13.14年未考,15、16年重新回归。涉及到核素、弱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知识电化学13.15.16在选择题中出现,其它年在二卷中涉及。
电解质溶液或沉淀溶解平衡年年涉及,其中12.15.16重电解质溶液,13.14重沉淀溶解平衡11.12.13连续3年选择题中考查2道有机题,14年考一道,其中均有对同分异构体考查,15年以有机物为载体考查守恒思想。16年回归,有4道题涉及有机,角度多元化选择题备考启示选择题无论是从近几年考题中,还是从今年的三套课标卷中给我们传递的信号:均是平稳的,能够拿到高分的。
1.基础抓牢
2.建立模型
3.充分练习
4.注重总结682016试题总体评价 一、“稳定”是高考最基本的常态-----以选择题为例分析二、稳中有变,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以二卷为例分析二卷必考题题型稳定:
①实验探究(性质、定量、有机)
②无机综合(侧重元素)
③原理综合(侧重原理)
15年广东卷33.
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 (2)按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 ,原因是 ,②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 。①产生白烟;打开旋塞1,氯化氢与氨气混合反应生成了白色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②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倒流进入到B瓶中,形成红色溶液。71 化学实验大题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装置选择、连接顺序、尾气处理依据性质推测现象 16年全国1:26.(14分)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几乎是广东卷的翻版72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①红棕色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②8NH3+6NO2 =7N2 +12H2O;
③水倒吸入Y管中;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73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7416年全国2:第28题实验题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75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一)(1)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过滤分离(每空1分,共2分)
(2)ade (3分)7616年全国3:第26题实验题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77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7815年上海:第28题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15年全国Ⅰ卷 设计实验证明:①草酸酸性比碳酸强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
15福建卷 该小组设计的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实验方案为:使用右图装置,加热15.0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15年安徽.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15年广东.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15江苏.提纯K2FeO4粗产品含有Fe(OH)3、KCl等杂质的实验方案:定性方案定量方案方案评价、设计 15年探究性实验的侧重点方案设计 16年探究性实验解释解释 解释性质、 方程式书写16四川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反应结束后,取出CuCl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含少量的CuCl2或CuO杂质,根据资料信息分析:
①若杂质是CuCl2,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若杂质是CuO,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
16年探究性实验异常现象的解释1.从探究的形式上,以往的考题注重追求开放度,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评价等,对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尊重事实,不能随意编造,要求考生有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今年的试题尤其是新课标Ⅰ.Ⅱ卷更注重对物质性质的考查,如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现象的预测、原理的解释(书写方程式)等,回归到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
2.同时新课标Ⅰ卷借用广东卷母题,以熟悉的氨气制备和性质为载体,Ⅱ卷以熟悉的Fe2+ Fe3+展开探究给考生营造亲切感。
启示:实验大题考前预测1.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装置连接顺序
83我们的考前做法第11套10.制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某研究小组用下列装置检验这四种气体,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h- g- m-n-a-b-f-e-c-d B.g -h-m-n-a-b-e-f-c-d
C.h- g- c-d-m-n-f-e-a-b D.h-g-m-n-c-d-e-f-a-b
乙烯氧化产物二氧化碳 干扰841.装置连接顺序制备-除杂-干燥-反应或收集-尾气吸收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e-f-g-h
B.a-e-d-c-b-h-i-c-b-g
C.a-d-e-c-b-h-i-g
D.a-c-b-d-e-h-i-f
851.装置连接顺序B E 间接证明法861.装置连接顺序实验大题考前预测1.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装置连接顺序
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87我们的考前做法第1套26.(16分)实验室以绿矾(FeSO4·7 H2O)为铁源制备补铁剂甘氨酸亚铁
当D中产生较多白色沉淀,证明空气已排净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8889第7套实验大题考前预测1.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装置连接顺序
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3.关注尾气处理
90我们的考前做法第5套: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Na2S2O3。 安全瓶拆除装置之前,装置内有污染性气体可以先加入吸收剂再进行处理。913.关注尾气处理实验大题考前预测1.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装置连接顺序
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3.关注尾气处理
4.定量实验
92我们的考前做法第5套26第二部分【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实验如下:
取20.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mL。
(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
(7)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是”或“否”)
答案:
(6)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7)否
与课标1卷27题沉淀滴定测 Cl- 类似934.定量实验实验大题考前预测1.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装置连接顺序
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3.关注尾气处理
4.定量实验
5.设计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常用、现象明显
94我们的考前做法 (3)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产品中二价铁含量(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
(已知产品中存在少量三价铁,且仅二价铁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被KMnO4、NaC1O或H2 O2定量快速氧化。)95第7套5.设计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常用、现象明显 (2)已知碱性条件下,ClO—有强氧化性,而ClO3—氧化性很弱。设计实验证明:碱性条件下,H2O2能被ClO—氧化,而不能被ClO3—氧化________。965.设计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常用、现象明显 实验大题考前预测1.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装置连接顺序
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3.关注尾气处理
4.定量实验
5.设计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常用、现象明显
6.关注实验步骤的叙述
97我们的考前做法986.关注实验步骤的叙述实验大题考前预测1.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装置连接顺序
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3.关注尾气处理
4.定量实验
5.设计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常用、现象明显
6.关注实验步骤的叙述
7.控制单一变量
99我们的考前做法1007.控制单一变量实验大题考前预测1.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装置连接顺序
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3.关注尾气处理
4.定量实验
5.设计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常用、现象明显
6.关注实验步骤的叙述
7.控制单一变量
8.需要考场接受新信息,提取题目中信息
101我们的考前做法15新课标二28题
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題: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提取信息
注意推理 102103 化学原理综合题全国1第27题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学生存在问题:描述不全面)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基本都是常规考点,创新点就是滴定沉淀指示剂的选择与Ksp结合的简单计算(平时教学已经多次强化练习)。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第5套26第二部分【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实验如下:
取20.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mL。
(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
(7)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是”或“否”)
答案:
(6)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7)否
与课标1卷27题沉淀滴定测 Cl- 类似104 化学原理综合题我们的做法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Ksp(AgCl)=1.8×10-10 、 Ksp(Ag2CrO4)= 1.9×10-12,
现用0.001mol/L的AgNO3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001mol/L的KCl和K2CrO4混合溶液。(已知:Ag2CrO4为红色沉淀)用沉淀滴定法能否实现两种离子的有效分离,该如何判断两种离子已经完全分离?Ksp与沉淀先后顺序计算105 化学原理综合题我们的做法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106 化学原理综合题全国1第27题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数”“形”与化学语言转化的能力12年新课标1卷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 = __________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12-13)等表示]的大小_________;107 对比近几年化学原理题图表,数形
转化能力13年新课标2-28 108图表,数形
转化能力 对比近几年化学原理题14年新课标1 1091.接受,吸收,整合新信息并会正确运用的能力
2.图表,数形转化能力 对比近几年化学原理题2015新课标2 110 对比近几年化学原理题图表,数形
转化能力15年新课标1-28题
(4) 2HI(g) H2(g)+I2(g)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翻译表格数据:
不管正向开始,还是逆向开始,达到平衡态时x(HI)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0.784,可以用来计算①平衡常数。111 对比近几年化学原理题15年新课标1--28题(4) 原平衡
v正=v逆 新平衡
v正=v逆 改编为2HI(g) H2(g)+I2(g)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原 新 112 对比近几年化学原理题 翻译图形:15新课标一28题(4)
②上述反应中,
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
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
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时,v正=__________min-1 k正/ k逆=
x(H2)·x(I2)/ x2(HI)=K,
故有: k逆= k正/K。113接受,吸收,整合新信息并会正确运用的能力 对比近几年化学原理题本题对考生能力的考察体现得淋漓尽致!备考启示1.更多的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要求学生把给出的图表先翻译为文字再进行解题。图表信息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逐年升高。
1.高考题趋于基础问题形式上的创新与复杂化。
2.遇陌生图像,可以先找平日里熟悉的模型。
3.要求我们加强对数形和化学语言转换能力培养。习题讲评要讲出审题、讲出技巧。
关注各种常数之间的计算关系
16全国卷2.26题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w=1.0×10-14)。
2016年海南卷:
(4)已知:Kw=1.0×10-14,Al(OH)3 ==AlO2-+H++H2O K=2.0×10-13。
Al(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115 化学原理综合题备考启示2.考前预测
各种常数之间的计算关系 116我们的做法理综训练题 化学原理综合题117理综训练题我们的做法 化学原理综合题118理综训练题我们的做法 化学原理综合题119理综训练题我们的做法 化学原理综合题120理综训练题我们的做法 化学原理综合题121理综训练题我们的做法 化学原理综合题元素综合题(工业流程)课标1延续了15年的形式,但较15年及前几年简单很多,降低了流程分析的过程,即使题目看不懂,并不影响答题。122123元素综合题(工业流程)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全国卷Ⅲ的27题也考查了NaClO2名称、陌生方程式书写。自09年江苏高考题中对于二氧化氯就有过考查后在各地模拟题和高考题中重复考查,是学生较熟悉的情境。
与考试说明P74页流程题目很类似124重复考查,母题再造 16年全国3卷:28.元素综合题(工业流程)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125元素综合题(工业流程)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126元素综合题(工业流程)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考前指导(1)问题一般各自相对独立,无连带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不会影响下一个问题的解决。
(2)每题中基本上都有与流程无关的问题,可直接作答;对于超纲知识,题目中要么有信息提示, 要么与解答题目无关。
127元素综合题(工业流程)工业流程的题型结构母液的循环利用陌生反应产率计算酸溶、碱溶、水溶氧化后调PH(与Ksp结合)12815课标27.
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
(2)利用_______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_______。然后再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_________。
(4)“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________(填名称)。
(6)单质硼可用于生产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___________。129 对比近几年工业流程题 14年课标27.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
(1)H3PO2是一种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2)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
③NaH2PO2为 (填“正盐”或“酸式盐”),
其溶液显 (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130 对比近几年工业流程题13年课标27.(15分)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⑴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⑵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 对比近几年工业流程题△13年课标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
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2 对比近几年工业流程题13年课标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
程式 。
(6) “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133 对比近几年工业流程题2016年加入新课标Ⅰ卷的省份山东安徽广东
福建
16年新课标1卷考题借用广东卷、山东卷的母题,给新加入课标卷的考生营造亲切感,降低考生的紧张度。各省份经过多年的自主命题,试卷中不乏很多优秀的试题,值得借鉴和挖掘。尤其是没有在考题中出现的安徽卷和福建卷更值得我们研究。二卷备考启示必须把各省市高考试题当做教材一样去利用1342016试题总体评价 一、“稳定”是高考最基本的常态三、试题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以选择题为例分析二、稳中有变,母题再造,不避旧题 -----以二卷为例分析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两本必修和三本选修的内容,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13题 氯气与甲烷反应 必修2 p61科学探究
有机无机结合成框图推断--结合点
三、试题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26题 氨气制备装置图 必修1 p99
答案有两种方法、收集前要考虑为其吸收
28题(3)“电解”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Mg2+和Ca2+,加试剂分别__、____必修1 p7思考与交流
16年新课标Ⅰ卷38题.(1)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_____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选修5 p79课标1第27题: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2O72?和CrO42?在溶液中的相互转化(来源于教材选修4--P26内容的延伸);
137三、试题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 16年新课标Ⅱ卷28.
(4)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 沉淀;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
必修4 p87科学探究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必修4 p23科学探究三、试题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16年新课标Ⅰ卷12题 题干中有电离度的考查
已知0.10mo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
人教版没有电离度的定义 三、试题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具体取材方向:
取材方向一:课本插图
取材方向二:课后练习
取材方向三:科学探究
取材方向四:教材实验
取材方向五:科学视野
取材方向六:科学史话
备考启示化学2 p105【2015年全国新课程II卷】 备考启示 多种版本的教材,一张试卷。关注各种版本的教材,复习教学应使用各种方式复原课本实验,将不同版本教材、不同板块知识、实验等进行整合、深挖掘、编制原创题。
考题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高考试题的命制,正在旗帜鲜明地引导中学化学教学,朝着“回归教材”“回归课堂”“回归基础”和“重实验”“重能力”“重学情”的方向发生转变。全面细致的利用好课本夯基、提能、增效,一定是我们一轮备考的重点内容。
苏教版实验,命题再次考查平衡影响因素时,会不会考试题中出现一个选项 145三、试题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我们的做法是扫描教材)1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的润洗是向滴定管中加入少量要盛装的溶液,边旋转边倾斜使溶液润湿全部内壁后 从上口倒出
B.中和热的测定需要使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酸碱溶液体积,使用两个温度计分别测定开始和终点的溶液温度
C.用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mL的2mol/L的稀硫酸,需要计算并称量浓硫酸的质量
D.用重结晶法提纯粗苯甲酸时,溶解度较小的杂质趁热过滤时留在了滤纸上,溶解度较大 的杂质冷却结晶时留在了母液里146我们的做法:147我们的做法:必修一课本P79148我们的做法:课前2分钟背诵149我们的做法:课前2分钟背诵选修三 P50150151我们的做法:课前2分钟背诵152我们的做法:课前2分钟背诵153我们的做法:课前2分钟背诵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的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Na2CO3溶液,观察现象。154我们的做法:课前2分钟背诵155我们的做法:课前2分钟背诵是由动植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在酸或碱的催化及高温(230~250℃)下进行反应,或在温和的条件下,用酶催化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甲酯或乙酯。
可再生156我们的做法:课前2分钟背诵 教材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高考知识体现教材内容,高考的落脚点就是教材因此在复习中切莫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
现状:有重视的心理需求,但行动跟不上。
研究的意识和行动急需加强…… 17备考回归教材的计划与建议1、高三全体教师利用假期细读全部教材(2本必修+6本选修+苏教版+鲁科版教材+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
2、有计划安排阅读的内容,课前安排学生讲解,找到新颖点,重点理解点,督促自己动手总结
3、作业中出现的教材中的学生掌握不合格内容,马上阅读,落实整改。
4、调研考试,要挖掘教材资源,原创符合高考要求的教材内容习题,强化重视程度
5、挖掘整理教材中易错、易混考点内容,为二、三轮精读教材做好准备。158研究教材 17备考回归教材的计划与建议1.深入挖掘课本中的重要案例,将课本原型知识模型化
2.挖教材实验背后的东西,外显给学生,形成实验素养
17备考回归教材的计划与建议(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ZnSO4·7H2O的过程中,需去除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稀硫酸和H2O2溶解,铁变为_____,加碱调节至pH为 时,铁刚好完全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至pH为_____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后果是 ,原因是 。Fe3+2.76Zn2+和Fe2+分离不开Fe(OH)2和Zn(OH)2的Ksp相近《选修4》P661.深入挖掘课本中的重要案例,将课本原型知识模型化2.挖教材实验背后的东西,外显给学生,形成实验素养原理沸石作用、原理、替代、补救措施等温度计位置冷凝管的作用、分类、进出水、加水顺序?收集装置形状特点适用对象分离方法目的液体体积要求案例分离提纯如果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如何接收馏出物?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会审题 会迁移、会解释会应用实践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高考题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题在教材上,理在教材中,但是我们要取得好的高考成绩,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综合考查高考化学思想与化学方法,解题模型即能力增长点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渗透。
1.课标1结构题创新点是金属电负性的判断和晶胞原子坐标参数,体现学科间的联系,其他较常规
2.依然延续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3.预测的空间利用率题目在全国卷3出现165选考结构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锗(Ge)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角度:键参数,成键方式)
(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反应中,带状纳米Zn2GeO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Ge、O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下图为Ge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2,0,1/2)。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小立方体体心)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 pm,其密度为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晶胞计算的回归,有所预测)166有创新有创新延续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新课标I卷近5年晶胞模型的考查167金刚石晶胞常考不衰,熟练掌握教材上的各种晶胞模型1.课标1有机以生活中的秸秆(多糖)入手。考查:官能团,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和合成路线(明年重点复习)
创新点:合成线路中出现顺顺,反反同分异构体(由单双键过渡到多双键)
(明年要注意顺反异构体)。168选考有机2.课标2出现氰基的名称及含氰基同分异构书写。较常规
3.课标3较常规,出现聚合反应生成氢气,并对合成路线进行了考查4.选考中有关同分异构体的考查难度有所回升,但在选择题中难度依然不大。 (2011课标)38.
(4)C7H8O(甲酚)的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
(5)C7H6O2(邻羟基苯甲醛)的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 答案:4种,4种对比有机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169(2012课标)38.
(6)E(C7H5O2Cl)(对氯苯甲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 种答案:13种或16种169(2013课标I)38.
(6)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 种 答案:13种 170对比有机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2013课标II)38.(6)I的同系物J比I相对分子质量小14,J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18种 171对比有机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2014课标I)38.
(4)F(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
还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19种(难度相当大)172对比有机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2015课标I)38.(链烃官能团位置异构)
(5)写出与A(乙炔)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异戊二
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写结构简式)
答案:3种(难度降低但包含顺反异构)173对比有机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 (2016课标I)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CO2,W共有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
12含苯环的174我们的做法:且苯环上只有一种氢(2016课标II ) (6)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__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
8175由已知来推176我们的做法:编号法177我们的做法:178我们的做法:编号法179我们的做法:编号法含苯环的180我们的做法:且苯环上只有一种氢考情分析
从考生的具体答题情况来看,考生较好地适应了全国卷的要求,各道题目的作答程度都比较高,学生在每道题上基本都“有话可写”,都有所得分,但是在答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严谨性、全面性等存有不足。有些学生作答时使用的不是化学学科专业术语而是过于含糊的口语化语言,一些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漏了反应条件或符号格式不规范,实验现象描述或反应原理解释的表述不全面或做不到紧扣要点,简单的计算公式或结果也容易存在错误。   181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
  一要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化学基本原理、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应重视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而不应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高考的重点始终围绕着高中化学中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学科内涵和本义,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强化学生认真、细致、全面的思维与规范作答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及思维品质。
二要在复习过程中重视知识网络的形成。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能够做到准确提取、灵活应用。182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2、重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历年的高考热点始终是高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型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规律的本质,而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落实到位,对学科思想的透彻理解和学科方法灵活应用更是取得高分的关键。183课件66张PPT。 第二部分
一轮复习策略
(谈谈我校一轮备考的具体做法)12017高考整体复习时间安排一轮复习时间:是2016.06.15到年前。
为落实考点,全面复习阶段。
二轮复习时间:年后——4月底。
为专题复习阶段。
三轮复习时间:2017.05月初——5月底。
为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最后为 2017.05.30——6.6自主复习。
2一轮备考(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考纲、新考情为主要依据,以教材和自组资料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练、讲、评、补的结合为主要方法,以研究学情、考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为突破口,坚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情感教育的原则,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基础和能力的双提高,最大限度地保证高三复习的整体效益.3
基本原则之一是 —— 全面性。
凡是考试大纲要求的、教材上有的内容必须全面复习巩固,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梳理归纳,不能留有任何死角 。
基本原则之二是 —— 系统性。
从整体、全局和联系中去掌握知识,使所学的知识点都回到知识系统中应有的位置上。
(二)原则:4一轮备考(三)目标:
1、夯基:
确保知识无遗漏,理解准确,应用准确
2、构网:
建立完整知识体系,单元小网络
3、会法:
正确运用学科思想和方法(守恒思想、定量观念、审题解题的规律性策略)。
4、分数目标:
基础题满分5一轮备考(四)计划: 1、元素化合物:(8周左右的时间) 包含碱金属、镁铝铁铜。卤族、氧族、氮族、碳族 2、基本概念:(3周左右的时间)
包含物质的量、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必修1第1、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必修2的第二章的第一节、选修4第一章) 3、基本理论:(10周左右的时间)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2第一章+选修3)
化学平衡(必修2的第二章的第3节+选修4第二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选修4第三章)
电化学(必修2的第二章的第2+节选修4第四章)4、有机化学(6周左右时间)
5、化学实验:(2周左右时间) 6一轮备考(五)策略:夯实基础1、正确理解“夯实基础”的要求
2、把握一轮“夯实基础”的重点
3、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具体措施
7一轮备考(1)依据考点,结合教材,全面夯实基础知识
(2)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深化、拓展和整合。
(3)构建知识体系,在体系中把握知识。
(4)以教师的研究提升基础夯实的层次 8一轮备考3、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具体措施 有效研究贯穿备考始终91. 研究《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内容”——明确考什么、考多难研究什么4.研究高考试题——明确怎么考(高频考点、命题方式,设问的角度与方式)
2.研究《考试说明》中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学习能力”——明确为什么这样考3.研究考试说明与题型示例的变化——明确明年可能考哪个知识点与哪种题型不考5. 研究《试题分析》与“试题评价”——理解命题人与评价专家的想法,预测明年可能会怎样考6.研究教材——深入挖掘课本中的重要案例,将课本原型知识模型化7. 研究数据
明确学生哪里丢分, 为什么丢分,明确备考重点8.研究教学方法——明确怎么抓落实、提效益、多得分9一轮备考避免习题资料重复使用;
有利于提高训练针对性;
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
有利于教学资源连续性;
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备考方向;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 资料自编优点 (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资料组编 题目包含的核心知识是什么?
在方法和能力上有什么体现?
用什么题型呈现?
是否和复习的内容匹配?
难易程度和解题花费的时间如何?
形成怎样的知识逻辑关系?
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
注重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
11资料组编 1、贴近学情、教情:基础题、中等难度题目要多选
2、增加小灵活、小技巧、小综合性题目,随着复习的深入,再适当增加思维跨度大或学科间综合的题目,有效避免被习题牵扯进度的问题。
3、高考题的选用要适当改造、拓展
4、命题团队核心人物作用的发挥,强化责任意识,级部之间相互监督,奉献精品,享受精品。
12资料组编 学案——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作业——保证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决定了习题讲评课的效果,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自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补充。13资料形式 资料组编 明确分工 每一组都由备课组长牵头,把好质量关
每一份作业、学案、自助都要经过小组评议,使之更加匹配。14资料组编 (1)题量:实验系列选择20个,大题5个左右;一双一单或两双,不要超过两双。普通选择题15个,大题4个左右;一双或一双一单。根据题目的难易灵活掌握。
完成率:跳一跳,够得着。
(2)每一套题都要配上标准答案,与作业同时印刷。
(3)排版:1.5或1.25倍行距,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行距也要相应大一些以便学生书写过程。尤其是2卷,一定要留足学生书写的空白或者设置答题纸。高考题答题纸留白是非常多的,这是为了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4)每份资料都要在使用前1周组编完毕。
15组编要求 资料组编 根据学案,定出细目表。需要强化哪些知识点,从哪些角度进行强化,本部分内容涉及到方法性知识有哪些,需要提高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要用心研究考纲和考题,做到心中有数。
先定大题,强化2卷的训练。很多题目来源于2轮、3轮的综合题,一轮复习作业一定不要直接使用,要经过改编和调整。尤其是元素化合物部分,高考题、模拟题一般不会有单独的考查,结合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比如各种平衡、电化学等等,都是各部分的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使用,就会使作业重点不突出,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习题讲评会被作业牵着走。16如何组编一套高质量的作业 资料组编 二卷的每一个空都要精心设计,不要重复考查,题目类型最好多一些,不要一看都是同种类型。难度、梯度、考查角度要兼顾。
选择题不要太多,尽可能是考查二卷没有考到的知识点,各选项也要精心设计,一轮作业的范围不要盲目扩大以便集中精力各个击破。资料上很多选择题也是比较综合的,必要时要更换部分选项。
选择题也要兼顾思维容量,有难有易,把思维方式类似、考查内容类似的尽可能放到同一个题中,不要把风马牛不相及的选项放到同一个题中。能够归类讲评的题尽可能在作业中就归类,不要等到讲评时再归类。17如何组编一套高质量的作业 资料组编 试卷的长度要合适。一节自习总共40-45分钟,如果发给学生的作业超过2张,就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试卷过长,一定是题目没有经过精心挑选。
一大堆好题的组合不一定是一份好的试卷,我们一定要精心一些,再精心一些,给学生最好的,最恰当的,最无可挑剔的,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去完成,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18如何组编一套高质量的作业 资料组编 周测的组编题目尽可能新,也可以有前面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主要考查本周所学内容,也要有部分前面所学内容的滚动提高;难度力求贴近高考,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思考,训练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题量适中,与调研考试、期中期末的难度和完成率接近,让少量学生出现满分,提高学生的满分意识。
设置答题纸。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19资料组编 流水阅卷、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本系列各个小题分差,每个大题得分差,满分人数,高分段人数,低分段人数和分差,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如何增加学科渗透压。20资料组编 自助餐组编流程及要求 每周5份自助餐,与学案作业相配套:内容,难易等。小组成员要及时沟通、研究。
主要内容:综合性强的习题,升华学生思维能力; 规律性的知识、典型解题方法;知识回顾;10分钟小测等。还可以从著名刊物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文章以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组编流程:选择内容,校对,排版,再次校对,送印。
21资料组编 (1)历年高考题 资料来源: 22资料组编 (2)校内资源库23资料来源: 资料组编 (3)最新资料,网络资源24资料来源: 资料组编 (4)原创加改编题25资料来源: 资料组编 一轮复习中高考题的使用 可以出现在学案、作业中,尽量不要出现在自助餐中。
一轮复习尽量不要直接使用高考题原题,要对原题进行裁剪、改编、补充,以适应当前内容的教学;二轮可以直接使用部分原题;三轮要让学生用整套的高考真题进行演练。26资料组编 对于考题研究我们做法是:1. 人手一本。 27资料组编 2. 建立网上公用考题资料包。 28对于考题研究我们做法是:资料组编 3.每位老师要真做高考题,而且我们每周级部会检查。
4.每位教师和学生人手一份五年高考考点分布,目的是让每位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对高考有一个认识。
5.利用一课三研,进行青年教师汇报研讨成果,给青年教师一个平台,也营造一种分析氛围。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每位化学人对于高考都能侃侃而谈。29对于考题研究我们做法是:6.高三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分工、分块研讨高考题:资料组编 6.高三组长进行分工研讨高考题:对于考题研究我们做法是:高三组长进行分工研讨高考题:
苏玉钗分析13.14.15年各省份概念原理题
柳春雪分析13.14.15年各省份选选作题结构
李兵妹分析13.14.15年各省份选择题
张文会分析13.14.15各省份流程题
陈咏梅分析13.14.15各省份有机
张括志分析13.14.15各省实验题30对于考题研究我们做法是:7.逐步汇报成果:3132重规范 策略篇——科学备考33重规范 策略篇——科学备考34重规范教师的规范1、板书规范-----字体工整 整体美观
层次分明 杜绝简写2、用语规范-----术语准确 表达简洁
重点突出 逻辑性强35重规范 策略篇——科学备考教师的规范36重规范 策略篇——科学备考37重规范课前课下课上改错1.预备铃响进状态
2.及时对答案
3.独立完成课前小测
1.敢说而不乱说
2.大声而不起哄
3.积极而有秩序
4.笔不离手
5.不钻牛角尖1.及时整理课堂笔记
2.及时做好知识总结
3.重视教材勤翻阅
4.做好错题分析整理1.题干完整
2.解析清楚
3.分类改错
4.保质按时学生的规范 策略篇——科学备考38重规范学生的规范39重规范学生的规范40重规范4142组内协作体
理综协作体
班级协作体43管理模式组内的竞争与合作
原则:
既可以竞争得你死我活,
又能够团结到生死与共。
指导思想:
向群体智慧和团队的战斗力要成绩。
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最重要。
44管理模式组内协作体:(1)学科主任,学科组长四做到:
一做到对于组内事务超前谋划,增强预见性、计划性。
二做到组编资料安排、教研计划人手一份。
三做到学期进度的大计划,每轮复习的中计划,每周教学的小计划清晰明白、烂熟于心.
四做到敢于指出问题,做到公平,公正。45组内协作体:管理模式(2)每一位组内成员四做到:
一做到组内事务不推诿,抢着干。
二做到不做不负责任的事,不说不负责任的话。
三做到当集体事和个人事有矛盾时,先考虑集体。
四做到严格落实常规要求,人人为组内撑起一片天。46组内协作体:管理模式1.学科
教研 2.青年教
师培养 3.学科制
度建设 4.特别研
讨会 47组内协作体:管理模式1.学科教研 第一次教研 (周一)
第二次教研 (周四)
一课三研 (常态)48管理模式周一教研主要内容
①级部会议内容传达
②本周教与学问题汇总
③集体备课——讨论学案。 (1)周一、周四的固定教研49管理模式1.学科教研周四教研主要内容
①制定下周复习计划
②评课宴请课
邀请课
点课
网络观摩课公开课形式多样50管理模式1.学科教研开放的观摩系统评教学思想
评教学目标
评教学程序
评教学方法
评教学特色
评教学效果
评课内容要提前做好评课准备
要人人进行发言
要发现优点
要指出不足
要杜绝发言内容重复
要由备课组长归纳总评评课要求51管理模式1.学科教研 (2)分系列的一课三研 独立备课 集体研讨 修正教案 个性化课堂课后交流反思复习课52管理模式1.学科教研习题课提前做题提出疑惑讨论解决如何拓展53管理模式(2)分系列的一课三研1.学科教研 通过学科教研:
让我们课堂的针对性更强,
让青年老师成长更快,
让所有老师的思路更加开阔清晰
让学生受益匪浅54管理模式一年站稳讲台
二年初见效果
三年创出成绩
四年成为骨干 ☆ 师徒制促发展☆ 听评课促提高☆ 把关制严要求☆ 教研制促成长55管理模式2.青年教师的培养56管理模式2.青年教师的培养签协议捆绑评价青年教师备课需要多长时间? 57管理模式2.青年教师的培养58青年教师备课需要多长时间? 2.青年教师的培养管理模式1.每次由命题人进行切题与阅卷的分工安排
2.为方便班主任统计成绩. 我们一般是当天考试当天阅完,现在我们都实行的是网评。
3. 命题人进行分题时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一般分题老师都会把难看的部分留给自己。
4.分工安排好后,每一小组也可以再细分到每人头上多少份,责任到人。
5.在阅卷的时候一般不允许请假,无论任何原因无法参与阅卷的话我们老师们都会主动上交一定的钱,作为组内的经费。59管理模式3.组内制度建设五次特别教研会 一轮复习研讨会的预备会 一轮复习夯基研讨会 一轮复习总结、落实研讨会 二轮复习策略研讨会 三轮复习研讨会60管理模式4.特别研讨会同科同梦同命运,创建和谐理综 思想上同心,
工作上同谋,
行动上同力,
成果上同享 。61管理模式理综协作体:双翼班级:齐心创建和谐班集体班级一家亲,
师生一条心。
高考同命运,
团结力断金。62管理模式班级协作体:班级教研---创建和谐班级1.要分析班级的考试情况,分析成绩,查找不足: 2.根据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将班级内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与各科任教师建立帮扶对象,分工协作给学生做工作。 3.通过班级教研每个老师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性格 4. 请您为咱们班的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5.您对班主任有什么要求,需要班主任配合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6.其他方面63管理模式班级协作体:以科学的精神谋划高考
以研究的意识贯穿高考
以高效的课堂实施高考
以优质的管理促进高考
以实干的态度赢得高考64做一个智慧型教师眼中有人
突出主体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脑中有标
把握考试命题导向清晰课标意见
取舍有度
高屋建瓴有效取舍复习教学内容
手中有法
科学设计优化方法探索高效课堂
脚下有行
明确方向科学调度并且持之以恒
谢谢大家欢迎多提宝贵意见衡水中学
柳春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