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6 09: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单元整体分析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为人文主题,依次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劝告”、习作“国宝大熊猫”及语文园地八等内容。单元整体排布遵循观察视野变化的原则,首先通过《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以“老鹰之眼”带领学生从整体视角领略全世界,发现天空、大地的奇妙之处;接着将视野聚焦,分别通过《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两篇课文,以“蜻蜓之眼”瞄准平时无法近距离观察的深海和火烧云,进一步展开奥秘探索之旅;最后,通过单元习作,以“蚂蚁之眼”将观察视野落回身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整合信息,介绍国宝大熊猫。本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和“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前者是后者“学习整合信息”的一种表现维度,而了解课文围绕哪几方面把事物写清楚后,又十分适合进一步开展“介绍”这一事物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本单元课文可围绕“介绍”这一语言实践活动,设置紧密关联的真实语言运用情境。
基于以上分析,可将“介绍”作为贯穿起单元学习情境的链条。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文本的关键句,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另一方面,则在厘清写清楚的过程中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为介绍事物做好准备。
2.单篇课文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具有说明文的特点,作为本单元的核心课文之一,具有结构清晰、内容新奇、语言通俗的特点。
结构上,全文呈总分总:开头结尾,一问一答,相互照应;中间部分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分别从海底很宁静、海底有声音、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植物差异大、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这五个方面来介绍,写出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内容上,第2自然段通过描写海面到海底的风浪变化、光线变化等从侧面凸显出了海底的宁静,作者特别介绍了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游动的样子好像星星在闪烁,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受;第3自然段顺应上文的“宁静”一词展开追问“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思考逻辑,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举例,让人自然产生“海洋声音与陆地声音非常相似”的印象,拉近了学生与海底的距离;第4自然段也是通过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选取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这些有特点的动物进行介绍,在很慢-很快、利用水-利用船的对比中,带领学生感受海洋动物活动方式的新奇;第5自然段,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简单介绍了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第6自然段,用一句话写了海底的能源,特别提到稀有金属,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能源的丰富,体会海底的特别。
语言上,通俗易懂的同时又兼具形象生动,如“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等词语,将海底世界描写的十分有趣好玩。
在教学中,融入生活逻辑,把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放置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真实情境当中,能有效落实与推进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本课时,既要关注表达形式,又要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教学重点应是“课文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的”。根据教学重点,教学情境可设计为:“假如你是海底展览的讲解员,怎样才能将海底世界的特点介绍得清楚又吸引人?”让学生觉得既亲切,又有一定挑战性,促使学习真正生发。
【教学目标】
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理解“波涛澎湃、宁静、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3.读懂第二、三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能够清楚地介绍海底世界。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贴等。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化身讲解员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做海底世界展览讲解员,制作讲解卡。
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正在筹办一个海底世界展览。假如你是海底展览的讲解员,怎样才能将海底世界的特点介绍得清楚又吸引人?请你根据《海底世界》这篇文章,完成一张讲解卡。
2.揭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 完成讲解卡
二、整体感知
1.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疑问语气。
2.发现海底特点——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学习活动一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首尾对照,引导发现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点明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4.引导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学习活动二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小组合作,每人负责一个自然段,合作填写讲解卡。
5.展示交流,讨论发现:
点拨:关键句概括段落的注意要点。
板书:海底很宁静、海底有声音、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植物差异大(学生)
板块三 寻找讲解点
1.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宁静”,感受奇异。
【理解“宁静”】
(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海底宁静的表现。
①风浪影响不到:学习“波涛澎湃”,听音辨析,感受海面的汹涌,与海底的宁静形成对比。
②光线暗,五百米以下全黑了:科普光的小知识,说说在生活中类似场景的经历。
③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观看深水鱼游动的视频,引导感受“暗中有光”的奇异景色。
相机板贴图标
(2)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读出宁静的感觉。
【感受奇异】
(1)出示海面海底对比图,指名说说感受。
(2)了解写清楚的方法——对比。
2.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窃窃私语”,感受奇异。
学习活动三 1.朗读第3自然段; 2.划一划能让你感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地方,也可以自己概括。
【理解“窃窃私语”】
(1)学习“窃窃私语”,联系生活说一说自己窃窃私语的经历。
(2)感受拟人表达好处。
【感受奇异】
(1)辨析:宁静就是没有一点儿声音,对吗?
(2)通过朗读,感受海底声音的丰富多样、有趣好玩。
相机板贴图标
(3)模仿课文,想象说话:还会有怎样的声音。
(4)听音频,说感受。
(5)了解写清楚的方法——举例子。
板块四 小组讲解秀
四、借助讲解卡,介绍海底世界
1.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活动四 借助海底世界讲解卡,结合今天所学,介绍海底世界。 提示:1人介绍第二自然段,1人介绍第三自然,1人做听众,1人做评委。
评价标准
用介绍的口吻。 ☆
能够把“海底很宁静”或“海底有声音”的主要内容说得清楚、完整。 ☆
能够说出海底的奇妙,让听众对海底世界产生好奇。 ☆
介绍时声音洪亮,仪态大方,有感染力。 ☆
2.上台展示。
3.师生共评。
五、小结
本课,我们探索发现了海底的奇妙,还学会了介绍。下节课,将继续运用本堂课学到的方法,继续完善讲解卡,把海底的奥秘介绍给更多人。
下课!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