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识“窃、私、肌”等 11 个生字,会写“宁、官、汪”等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宁静、器官、危险”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
体会海底动物声音的奇特,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感受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并能在表达中有所体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展示各种色彩斑斓的鱼儿、形态各异的珊瑚、巨大的鲸鱼等海洋生物,同时配上轻柔的海浪声和悠扬的音乐。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海底世界美不美呀?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海洋生物?”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看到的景象。
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那里到底藏着多少秘密。”(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窃窃私语、私自、肌肉、攻击、细胞、迅速、后退、长途、旅行、差异、海藻、储量、金属。
指名认读,正音。重点强调“私”是平舌音,“藻”是平舌音且为上声,“储”是翘舌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窃窃私语”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小声说话的样子来理解;“差异”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不同颜色的衣服有差异来体会;“储量”可以联系石油储量等知识来理解。
进行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
朗读结束后,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从海底的声音、动物的活动方法、植物的特点、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三)精读课文,感悟奇妙(20 分钟)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一自然段以设问的方式开头,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出下文对海底世界的介绍。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疑问的语气。
学习第 2 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海底有声音吗?海底的声音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明确海底有声音,而且声音是“窃窃私语”的。引导学生理解“窃窃私语”就是私下里小声交谈,这里把海底的动物当作人来写,非常生动形象。
提问:“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它们会发出哪些声音呢?”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除了文中提到的声音,海底的动物还可能发出哪些声音,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如“海底的声音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还有的像小铃铛一样叮叮当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海底声音的奇妙。可以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海底声音的独特魅力。
学习第 3 自然段
轻声朗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作者介绍了哪些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明确这段话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作者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能向前游动,速度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动物的活动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如“伸缩”“游动”“喷水后退”“巴在”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各种动物的活动特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对海里动物活动方法多样性的赞叹之情。可以采用表演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不同动物的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学习第 4 自然段
齐读第 4 自然段,思考:海底的植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学生回答后,明确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作者是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来写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形态各不相同,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海底植物的丰富多样。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海底植物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画面。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对海底植物的赞美之情。
学习第 5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5 自然段,思考: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明确海底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这些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大。
引导学生体会海底矿产资源的丰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对海底矿产资源的惊叹之情。
学习第 6 自然段
轻声朗读第 6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一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与开头相呼应。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8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教师总结:“海底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充满了无尽的奥秘和惊喜。它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同学们能保持对海洋的好奇心,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去探索更多海洋的秘密。”
拓展延伸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关于海洋生物或海洋环境保护的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举办一次“我心中的海底世界”绘画比赛,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2 分钟)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宁、官、汪、险、参、攻、推、迅、速、退、铁、煤。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险”“参”“迅”等难写的字。
教师进行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如“险”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钅”要写得紧凑,“佥”的撇和捺要舒展;“参”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厶”要写小,下面的“彡”要写均匀;“迅”字是半包围结构,“辶”的捺要写长。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
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完成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了解的一种海洋生物,要求运用文中围绕中心句叙述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海底世界的图片、视频、生字词学习资料等。
课文朗读音频。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在引导学生理解海底动物声音和活动方法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想象、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同时,要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语感。在拓展延伸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对海洋的保护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到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