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
1. 某史学家指出,“五四运动”“这时的启蒙,从追求法兰西式的民主提升到追求社会主义的民主;从启蒙极少数人,提升到启蒙大多数人;从简单的追求自然科学提升到追求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其旨在说明,“五四运动”( )
A.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普及了西方人文主义 D.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2.以下口号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 )
A. “自强” “求富’ B.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C. “民主” 与 “科学”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 下面材料和图片共同反映了某一事件,对这一事件理解准确的是( )
A.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的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被北洋政府镇压最终失败
4.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发生转变
C. 从分裂走向统一 D. 革命领导阶级和革命目标发生变化
5.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由此可见( )
A.北洋政府反思自身行为
B.五四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C.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实现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6.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口号体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上述口号与中国近代史哪一事件有关 该事件具有什么里程的意义 ( )
A.洋务运动--近代化的开端
B.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7. 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救,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
A.民主科学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民主法治精神
D.民主革命精神
8. (2025·济宁中考)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深受广大知识分子欢迎,至1917年,单期最高发行量已有1.6万多份。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 B.成为民主革命转折点
C.普及了民主科学观念 D.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
9. 历史解释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C.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主张
D.运动席卷全国,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0.历史解释 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爆发的地点在上海 B.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1. 家国情怀 “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要力量
D.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12. 史料实证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表中论据来支撑观点的是( )
观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论据1 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论据2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论据3
A.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权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知识分子成为革命主力 D.民众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13.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以下是同学们对“奔跑吧,红色少年”的项目式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项目一 全新的视角】
材料一
【项目二 伟大的意义】
材料二
内容 伟大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革命的催化剂,那些对巴黎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
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五四运动的爆发,犹如一束闪电,一声雷,震撼了偌大的中国,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面两幅作品中的人物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并指出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其性质。
(2)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伟大意义”。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有关五四运动的“对联”内容补充完整。
上联:怀赤子情,反帝爱国铭史册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的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 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的名义下,共产党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个省的边界地区,先后建立了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注: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成长。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的起义。请列举两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革命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条革命道路是什么路,并指出这条道路的起源。
第11课 五四运动
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B
2.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封建礼教等旧思想发起猛烈冲击,所以该口号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C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排除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提出的口号,排除D。
3.B 【解析】】根据材料“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它是一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故选B项。
4.D
5.C
6.B 【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并很快扩大到全国各地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中,“外争主权”体现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内除国贼”则是指向国内的封建势力和卖国贼。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更是直接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核心诉求。因此,B选项与题目中的口号完全吻合,B正确。
7. B
8. A
素养提升
9.B 【解析】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这使得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故B项正确.
10.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这场斗争,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爆发于北京,排除A;
五四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排除B;
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
故答案为:D。
11.D【解析】据题干“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与材料评判相吻合,故选D项。材料突出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没提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排除A项。材料突出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没体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突出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工人阶级,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12.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是无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可以作为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论据,B正确:
五四运动没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A错误;
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不是知识分子,C错误;
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不能作为五四运动“新”的论据,D错误;
故答案为:B。
13.(1)社会群体:青年学生。
直接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 下联:铸青春梦,兴邦创业立潮头。
14. (1)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