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情感表达 课件(共39张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情感表达 课件(共39张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9-16 23:2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情境导入:欣赏短视频《长征》感受革命者的崇高精神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盛大壮举!长征中的艰苦卓绝,激励了革命者坚定的信念,也燃烧着人们心中革命之火。长征的不同血肉,诉说着革命力量的决心和勇气,启示了新一代革命者的战斗决定。
观看视频,看完视频后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习主席曾说过“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名字,更不能忘记他们的精神。
说一说,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的革命英雄呢?
我们无法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但我们却可以记住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要用自己的情感去继承、去传递这份革命精神!
情感表达
授课人:张珊
什么是情感表达
指通过言语、行为、艺术等多种情势将内心的情感、情绪、体验等传达给他人的过程。
任务一 欣赏美术作品体会艺术家如何表达革命情感
1
作品二:靳尚宜 油画《送别》
作品一:吴为山 雕塑《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
作品四:古元 版画 《人桥》
艺术家的美术表达与革命情感的融会
2
了解美术作品中远景、中景、近景的表达
任务三 探究不同情势的美术作品如何表达革命情感
3
任务二 了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
作品三:秦大虎、张定钊 油画《在战斗中成长》
了赏析李可染中国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你认识这些革命英雄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
张桃芳“世界十大狙击手之一”,当之无愧的中国狙击之王,曾经在800米开外的距离一枪击毙敌人。朝鲜战场上,32天时间里,用442发子弹,击毙敌人214人。少年自有少年狂,这一年,英雄22岁。
杨根思,曾用18颗手榴弹攻下制高点,俘虏一个排的敌人,抱5公斤炸药同40余敌人同归于尽。这一年,英雄28岁。
王兆才,在鸡雄山战斗中,率领一个排的战士,抵挡住了美军、南朝鲜军前后12次猛烈进攻,坚守阵地17个昼夜,毙敌300余人,仅自己一人就毙敌50余人。
你认识这些革命英雄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
刘胡兰著名革命先烈,抗日游击队队员,唯一一位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小英雄。在14岁时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
杨靖宇,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1940年2月23日,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
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以身殉国,壮烈牺牲。
他们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那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传承和传递他们的革命精神呢?
黄继光
邱少云
董存瑞
你认识这些革命英雄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
看图总结,艺术家是通过哪些题材进行创作来表现革命精神的?
在艺术作品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油画、水彩、水粉素描、中国画、雕塑作品、版画作品等创作形式来表现和传承革命精神!
你认识这两位思想家吗?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吴为山雕塑
请你试试通过画面构图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1世纪教育网
这件作品以概括凝练的雕塑语言表现了这两位伟大的导师的光辉形象:马克思目光深邃,显示出穿越历史的睿智;恩格斯表情坚毅,巍然伫立在马克思身旁。
吴为山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 2015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任务一 体会艺术家如何表达革命情感
作品以概括凝练的雕塑语言表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形象。
人物的不同姿态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表现了两位伟大导师坚定的信念和真华的友谊。
任务一:作品中出现了那些人物?他们在哪?在干什么? 你能说出作品中的故事吗?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靳尚宜 油画《送别》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创作背景:1933年秋,国民党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1959年,画家靳尚谊以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了油画《送别》,作品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出发前和于都百姓依依惜别的场景,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靳尚宜 油画《送别》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构图上采用高视点、多人物的构图情势,通过“母送子”“妻送夫”“儿送父”三组人物造型,凸显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这也就是所谓画家采用的感染力表现手法之一。高视点构图最大特点就是视野开阔,呈现出来的画面特别大气、荡气回肠,更重要的附加值——情绪价值。
人桥(版画) 1948年 古元 中国美术馆藏
思考 ?
·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
·你能看到几种颜色?
·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氛围?
古元 版画 《人桥》 中国美术馆藏
《人桥》记录的是解放渡江作战的场景,在炮火硝烟中,战士们在冰冷的水中用身体架起了人桥,配合主力部队向敌人进攻的场面,保证了队伍的顺利前进。画面以黑色为主,套以红、绿二色,在对照中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战斗气氛,突出士兵奋勇前进的身影。层次分明,疏密得当,造型概括,富有动感。这幅作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优秀作品之一,也反应出新兴木刻版画新的艺术里程。
总结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三大要素
构图
色彩
造型
描述:时间、地点、人物、题材···
解释:主题、思想、情感···
评价:价值、意义、文化、理解···
3
4
2
分析:造型语言、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构图···
1
小结:美术作品赏析方法
任务二:
了解艺术家创造过程
转战陕北(中国面)
1959年
石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转战陕北》 中国画 石鲁
任务二 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1947年 3 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25
万人的兵力,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由
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决定暂
时放弃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放眼全国的全局观念、协同共进的团队合作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转战陕北精神。作品以连绵不绝、气势磅礴的崇山峻岭,衬托出革命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冷静坚定。
草稿之五
钢笔稿之一
艺术家的创作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对历史、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们通过视察、体验和思考,将革命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活动:美术作品中远景、中景和近景的表达。
远景:浓淡相间的墨色,营造出远处深远广阔的意境使画面向远处无止地步延伸,创造出广阔的意境。
远景
中景:主体人物位居画面的视觉中心,展现出顶天立地的豪迈气魄。
中景
近景:山体雄伟而坚实,暖色调寓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光明的前途。
近景
画面总结:
·作品以连绵不绝、气势磅礴的崇山峻岭,衬托出革命领袖的高瞻远瞩和沉着坚定。
·大写意之佳作。
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1
艺术作品是情感的载体。
小结
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是一时兴起,有感而发,情向心声,才能引发观者产生情感共鸣。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2
无论是雕塑、油画、国画、还是版画,艺术家们都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将革命历史、英雄形象以及人们的情感生动地呈现出来。
任务三:小组讨论
山水画作品也能表达革命情感吗?
万山红遍层林尽然
1963年 李可染 中国美术馆藏
任务三 探究不同情势的美术作品如何表达革命情感。
思维迁移升华:李可染中国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赏析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国画 李可染
革命情感的象征和隐喻:
画家以浓墨重彩描画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山川面貌,表达对祖国雄伟山河和壮丽风景的无限热爱。
结合时代背景和毛主席的诗句我们同样能感受到画家以浓墨重彩描绘的是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山川面貌,表达着对祖国雄伟山河和壮丽景色的无限热爱。
课堂练习:
1、总结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三大要素是:
2、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构图
色彩
造型
描述
分析
解释
评价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欣赏一幅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感。
课后查找资料,和家人交流分享感受。
作业:欣赏下面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感。
秦大虎、张定钊 油画《在战斗中成长》
作者奇妙借助光线的运用,土地、人物、庄稼都沐浴在清晨明亮的阳光中,使画面充满了北方的乡土情景,亲切感人。美术作品中除了构图的运用还有色彩也很重要。冷暖色彩拉开了对照,阳光照耀下暖色人物显得格外突出,通过人物的表情传递出胜利的喜悦和战斗的信心。
这幅作品是六十年代初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之一。画家以写实的法,塑造了一老一小两位游击队员获胜仗后携带战利品踏上归途的情景。尤其是“小八路”稚嫩的脸上露出纯真笑容的的形象,恰好点出了在战斗中成长的主题。
01
02
秦大虎、张定钊 油画《在战斗中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感谢大家的凝听和参与。
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够让大家对“峥嵘岁月”这一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同课章节目录